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地球

台風未到,“反暮光”刷爆朋友圈,顏色越紅,台風越恐怖? 你知道嗎|赤道上也有企鵝!


2024年2月19日 - 地球小編  
   

今晚,廣州人的朋友圈被刷屏了

▲ 圖片標題

你猜到是什麼了嗎?

沒錯!

就是美到讓人窒息的晚霞



  

空中忽然湧起的絢麗多彩

像極畫家筆下幻想的世界

色彩濃烈

一氣呵成

被籠罩在金碧輝煌裏

紫色的天際

讓人只想沉浸在這一刻的歡喜裏

誰說需仗劍策馬

我偏要閑庭看晚霞

這一波晚霞殺實在太震撼了

所以這麼好看的晚霞

是怎麼來的呢?

根據@中國天氣的科普

這是氣象上所說的台風來臨前的“反暮光”

它一般在台風來襲前一兩天的日落時分出現

西方地平線下發出數條放射狀

紅藍相間的光芒發射到天頂

然後收斂於東方與太陽對稱的地方

映紅整個天空

顏色越紅

台風水汽就越豐富

破壞力也越強

關鍵詞,台風來襲前!

今年第14號台風“小犬”已於10月5日8時20分前後在我國台灣省屏東縣鵝鑾鼻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5級(48米/秒,強台風級)。

隨著“小犬”繼續向西行進,它的強度也在逐漸減弱。14時,其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3級(40米/秒,台風級),位於台灣省鵝鑾鼻偏西方向約80公裏的海面上。

受其影響,3日以來,台灣島北部和東部出現強降雨天氣。截至5日中午,台灣屏東、台北、宜蘭等局地累計雨量超過300毫米;浙江沿海、福建沿海、台灣沿海等地出現7~9級、局地10~12級陣風,台灣南部沿海及個別島嶼陣風超過13級。

未來“小犬”將趨向廣東東部近海,路徑和強度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目前來看,台風進入台灣海峽初期強度明顯減弱,靠近廣東近海時維持或略有增強。

台風7級風圈逐漸影響廣東。

受“小犬”影響,今明天東海大部及釣魚島附近海域、巴士海峽西北部、台灣海峽、南海東北部以及浙江沿海、福建沿海、廣東東部沿海、台灣島北部沿海將有6-8級、陣風9-10級的大風,其中巴士海峽西北部、台灣海峽、南海東北部等地部分海域將有9-10級、陣風11-13級的大風,“小犬”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風力有11-13級,陣風14-15級;台灣島南部、福建東南部、廣東東北部等地將有大雨或暴雨(50-75毫米)

“小犬”打破亞洲風速記錄

昨天晚上,今年第14號台風“小犬”靠近並擦過我國台灣省南側。在經過台灣省離島蘭嶼時,當地測到了歷史性的狂風。21時53分,蘭嶼氣象站測得95.2m/s的陣風,遠遠超過17級風力的上限(61.2m/s)!蘭嶼的三台風速計中,其中一台更是測得100.7m/s的陣風,而最後一台則提前失聯。台灣省氣象部門在考慮到數據質量問題後,采用了95.2m/s的風速,這也打破了我國乃至整個亞洲的風速記錄。

小犬經過蘭嶼前後雷達回波

為何小犬能帶來接近100m/s的狂風?這可能與台風眼牆附近普遍存在的龍卷尺度渦旋有關。1989年9月15日,一架NOAA飛機在穿越颶風Hugo時在其眼牆內側遇到強烈的渦動,其中3號發動機過熱起火,這架飛機只好關閉一側發動機在風眼內盤旋而上,最後在另一架空軍實測飛機的指引下方才脫離危險。飛機攜帶的傳感器顯示,在Hugo的眼牆邊緣,有劇烈的風速、氣壓變化,其中有個氣壓低值點,比Hugo眼區的氣壓還要低很多。這被認為是龍卷尺度渦旋的首次發現。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飛機在400米高度穿越Hugo眼牆時所錄得數據。(a)垂直方向雷達回波,(b)風速、垂直風速、氣壓和位溫時間序列。來自Marks et al. (2008)

在飛機穿越Hugo內側眼牆時,其氣壓迅速下降到了916hPa,而風眼內部平均氣壓為924hPa左右。Marks et al. (2008)將這種氣壓驟降、風速驟升的區域稱為眼牆渦度最大值區(EVM)。這說明,其強烈的上升運動以及水平風速切變,已不是台風眼牆或台風眼區的正常變化,而與邊界層內極小尺度的渦旋有關。

2014年,登陸我國的超強台風“威馬遜”曾掠過七洲列島,留下了大量寶貴的觀測資料,其中實測最低海平面氣壓為北仕島測得的899.2hPa,這是我國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台風最低的氣壓。但和Hugo巧合的是,測到最低氣壓時,北仕島並非位於威馬遜的台風眼區內,而卻位於雷達風眼的西北緣。同時,和Hugo觀測一樣,該氣壓也是在1分鐘以內出現的驟降。在進入台風眼區中心後,北仕島海平面氣壓又恢複到了910hPa左右。Zhang et al. (2015)認為,威馬遜在即將登陸海南島時,強度較大,在其眼牆內側出現了中尺度渦旋(實際應為龍卷尺度渦旋)。這樣大幅度的氣壓變動,並不是台風大尺度環流的導致。在後續的研究中,不少學者也注意到了該現象。

北仕島氣壓實測(10分鐘更新一次),來自Zhang et al. (2015)

Wu et al. (2018)利用水平分辨率高達37米的WRF模式和大渦模擬技術,成功模擬出了熱帶氣旋眼牆附近的龍卷尺度渦旋的三維特征。同時,他們還發現大部分的龍卷尺度渦旋出現在了熱帶氣旋眼牆的內邊緣,這也與實際觀測十分吻合。他們給出了這種龍卷尺度渦旋的定義:位於底層3km高度以內最大上升氣流不低於15m/s(20m/s)、相對渦度不低於0.2/s的小尺度渦旋。根據模擬結果發現,這個龍卷尺度渦旋在較強台風的眼牆內側非常常見。因此,這種龍卷尺度的渦旋將會對熱帶氣旋中心氣壓的觀測和熱帶氣旋的定強帶來許多乾擾。中央氣象台(NMC)對於台風“威馬遜”890hPa的定強也有許多值得繼續討論的地方。Feng et al. (2021)就指出,熱帶氣旋眼牆內側這種龍卷尺度渦旋帶來的氣壓擾動不能成為其定強的依據。

利用WRF模式和大渦模擬技術模擬出的龍卷尺度渦旋3D結構(水平分辨率為37m)。流線暖(冷)色表示向上(向下)垂直運動,矢量箭頭為近地面風速方向。來自Wu et al. (2018)

熱帶氣旋是天氣尺度的渦旋系統,而這個大型系統中又包含著許多小的擾動/渦旋,其中廣為人知的是熱帶氣旋外圍的中小尺度渦旋,如螺旋雨帶上的中氣旋和龍卷風,這些都是在斜壓環境下發生發展的。而台風眼牆上廣布的龍卷尺度渦旋,發生在相對正壓環境下,其發生發展機制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熱帶氣旋眼牆中的龍卷尺度渦旋對於人們的生產生活來講,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潛在威脅,可能會加劇沿海地區的熱帶氣旋災害。而它作為氣旋內核區的一個重要自然現象,目前的研究才剛剛展開,進一步理清這種龍卷尺度渦的形成機制以及其和熱帶氣旋的相互作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的颶風概念圖,暗示颶風中包含一系列中小尺度乃至龍卷尺度渦旋

那麼還有哪些異象是要打台風呢

今天在美景之後團團菌給大家布置一下知識點喲

暴雨驟停, 有些台風經過的地方幾乎每天下午都會有短時雷雨,如果最近2、3 天的雷雨突然停止,能見度好轉,遠處的景物清晰可見,表示可能有台風漸漸接近。

陸地、海洋不明顯,平時晚上風由陸地吹向海上,白天風由海上吹向陸地,成為陸風與海風。但在台風來臨前幾天,陸地風和海風會有明顯變化。但是一般不注意,這個陸風與海風就操心不到啦,只有山風和穀風。有興趣可以去百度這方面的知識。

出現高雲 。台風是最外緣是卷雲,呈現白色馬尾狀或羽毛狀。當此種雲在某方向出現時,並漸漸的增厚成為較密集的卷層雲,此時該方向極可能有台風正在漸漸接近。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首先密切關注氣象預報,做好防範台風的准備。大家注意咯,敲黑板呐,以後看到這樣的雲,記得趕緊回去收衣服呐。

遠處有台風時,沿海會出現長浪。台風漸近,長浪會變的不太明顯。

hey,別光只記得看晚霞

也願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如晚霞般美好

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遊禽,有“海洋之舟”的美譽。全世界的企鵝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尤其多數是分布在氣候寒冷的南極地區。企鵝的羽毛間存留有一層空氣,用於保溫,因此能在-60℃的嚴寒中生活、繁殖。

(南極企鵝)

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是完全生活在極地地區的兩種企鵝,除此之外,在某些溫帶地區甚至赤道上也分布有企鵝。然而實際上企鵝並不喜歡熱的天氣,唯有在寒冷的氣候中,它們才會感到自我快活。

(帝企鵝)

加拉帕戈斯企鵝,又名科隆企鵝,是一種分布在南美洲科隆群島的企鵝,是唯一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企鵝,同時也是唯一分布在北半球的企鵝。根據官方的數據顯示,加拉帕戈斯企鵝現存數量1000只左右。

(加拉帕戈斯企鵝)

南美洲的科隆群島是厄瓜多爾統治後取的名字,之前叫加拉帕戈斯群島,因此分布在島上的企鵝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有兩個名字。



  

(科隆群島)

可能加拉帕戈斯企鵝更不會知道自己為什麼會來到赤道上的科隆群島,是南極大陸上的嚴寒不夠快活?還是想來一場冰與火的交鋒?企鵝不會告訴你,因為它性情憨厚,有時候走起路來還顯得羞羞答答。

根據生物學家的考證,赤道上的加拉帕戈斯企鵝是南極大陸上的原始企鵝隨著秘魯寒流一路向北,最終漂到了赤道上的科隆群島,進而定居下來繁衍生息,形成了一個特有的企鵝種類——加拉帕戈斯企鵝。

(秘魯寒流)

企鵝喜歡寒冷,加拉帕戈斯企鵝也不例外,因此如何保持體溫涼爽舒適便成了一個難題。白天海水升溫慢,溫度相對陸地較低,加拉帕戈斯企鵝便在水中尋找食物度過;而夜晚陸地降溫快,溫度相對較低,它們便選擇在陸地上度過。

(海陸溫差)

此外,加拉帕戈斯企鵝還想了許多降溫的辦法,比如弓著身子讓陽光只照射在背部上;伸展鰭腳使其熱量散失;或是像狗一樣通過快速喘氣來散失熱量。

其實加拉帕戈斯企鵝能夠得以生存下來的原因,主要還是受秘魯寒流和克倫威爾洋流兩大寒流的共同影響。寒流的降溫作用使得科隆群島的環境氣溫遠低於赤道上的其他地區,這才使得企鵝可以在此生存。

加拉帕戈斯企鵝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EN)物種,但是我們人類是知道的……

(瀕危物種)

以上內容來源於“地理知識庫”;以下內容由“講地又講理”整合自網絡。

試題鏈接

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隆群島是厄瓜多爾位於太平洋東部的火山群島,赤道橫貫群島北部。島上氣候涼爽,比同緯度地區氣溫明顯偏低,被稱為赤道上的“寒冷島”,島上部分海岸居然有生活在南極寒冷地帶的企鵝漫步。左圖示意科隆群島及周邊地區,右圖示意科隆群島附近水溫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

(1)分析科隆群島部分海岸有企鵝存在的原因。

(2)與科隆群島周圍海域相比,A處海水的鹽度較(高、低),原因是。

(3)根據右圖,推測科隆群島周圍海域海水溫度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規律。

答案(1)秘魯寒流經過,帶來涼爽的海水,還攜帶了大量的養分和魚群

(2) 低 亞馬孫河水注入,稀釋了海水的鹽度。

(3)海水溫度自表層向深層大體呈不均勻遞減趨勢;深度1000米以內,水溫隨深度增加顯著下降;深度1000米以下,水溫變化緩慢,保持低溫狀態。

分析本題以科隆群島地理特征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自然環境整體性,海水性質及其影響因素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綜合應用評價能力,讀圖分析能力,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素養。

詳解(1)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科隆群島島上氣候涼爽,比同緯度地區氣溫明顯偏低,主要原因在於其沿岸地區流經秘魯寒流,對該地區氣候降溫減濕,帶來涼爽的海水,同時時帶來豐富的營養物質餌料,漁業資源豐富,有利於企鵝在此生存。

(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處位於亞馬孫河河流入海口處,受地表徑流影響,大量河流水注入,使得沿岸地區鹽度降低。

(3)根據右圖信息可知,海水溫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規律為海水溫度自表層向深層大體呈現不均勻的降低趨勢,在一千米以內水深隨溫度增加明顯下降;水深超過一千米之後,水溫變化緩慢,保持低溫狀態。

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隆群島又稱加拉帕戈斯群島,由15個大島、42個小島和26個岩礁組成,由海底抬升的熔岩堆積物形成。島上氣溫年較差小,全年溫和、涼爽;雨量較少,島上多奇花異卉,鬣蜥(陸生)、巨龜、企鵝等特有動物種屬比例較大,1978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下圖為科隆群島位置示意圖。

(1)簡述科隆群島氣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2)說明科隆群島特有動物種屬比例較大的主要原因。

(3)科隆群島是耐寒的企鵝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園,試說明主要原因。

答案(1)位於赤道附近;受海洋影響大;受秘魯寒流降溫減濕影響較大。

(2)遠離大陸,周圍為大洋包圍;發現較晚,受人類活動影響小;為世界自然遺產,政府制定環保措施,居民生態環保意識強。

(3)該島受秘魯寒流的影響,寒流降低了該地的溫度,利於耐寒企鵝生活;該島地處熱帶,有溫暖的環境,滿足鬣蜥喜暖的習性;秘魯寒流帶來豐富的魚類,食物充足。

分析本大題以圖文結合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氣候、生物多樣性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體現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的地理核心素養。

詳解(1)科隆群島位於赤道附近,全年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小,正處在秘魯寒流、赤道暖流交匯處,受海洋影響大,故氣溫年較差小,氣候涼爽;地處美洲西部沿海,受秘魯寒流降溫減濕作用的影響,空氣濕度小,所以大部分地區乾燥少雨。

(2)如圖所示,由海底抬升的熔岩堆積物形成,遠離大陸,周圍為大洋包圍;發現較晚,受人類活動影響小,物種保存好;為世界自然遺產,政府制定環保措施,居民生態環保意識強,受乾擾少。

(3)科隆群島地處低緯熱帶,老鼠、蜥蜴喜暖,出現在熱帶地區,適宜當地生活;雖位於赤道,島嶼處在秘魯寒流、赤道暖流交匯處,這裏受秘魯寒流影響,氣候涼爽乾燥,草木茂盛,四周被汪洋大海阻隔,企鵝原本生活在南極地區,順西風漂流、秘魯寒流等洋流漂流至科隆群島,發現氣候適宜、魚類豐富,於是在此定居。多年來這個群島形成了一個的小型生態環境,海洋生物異常豐富,喜寒、喜暖動物一應俱全。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注: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各地理公眾號等,一並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系注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注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