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地球

魚層混亂原因眾多,程度有強有弱,針對性采取措施,不錯失好魚情


2024年2月20日 - 地球小編  
   

野釣環境複雜,倘若追求更好的魚情,需要對各種問題應對自如,正如本文所要探討的亂層問題,同樣如此。魚的亂層在實際垂釣過程中,並不少見,有的亂層程度輕微,稍微采取些措施便可解決;有的亂層嚴重,需要調整餌料味型、狀態,甚至垂釣技法,才能有所斬獲。那麼亂層到底是如何產生的?釣魚人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魚層混亂產生的原因

魚都有自己善於活躍的水層,大部分時間在各自的水層遊動、覓食,比如鯽魚、鯉魚屬於底層魚,鰱鱅屬於中上層魚,在水深足夠的湖泊、水庫乾擾深少。但隨著水體環境的改變,或者釣魚人的操作,都有導致魚逃離適宜水層,上下遊動的可能,即亂層現象。

水體環境的改變:導致魚亂層的因素並不少,比如春節乍暖還寒,水溫逐漸回升,特別是早春“倒春寒”時,水溫波動,溫差較小的情況下,活躍在水底的鯽魚、鯉魚都會有上浮的現象。再比如陰雨天氣,氣壓低、水體溶氧量低,活躍在中下水層的魚,因缺少足夠的空氣呼吸,也會有上浮的情況。兩者的亂層程度有高有低,另外釣魚人的窩料、餌料也有加劇亂層的可能,進一步加深了複雜性。

窩料、餌料擾亂魚層:這種情況多發生在黑坑,與自然水域不同,黑坑魚塘深度有限,上中下水層的溫度差距微小,在天氣溫度的情況下,蓬松狀態的餌料入水後,不斷散落、霧化,在有限深度的空間下,霧化後的餌料分子四處散開,導致魚群上下遊動搶食。這種情況在正式開釣,搶魚的時候經常發生,如果不及時調整,影響魚的吃餌頻率。



  

如何應對不同程度魚亂層的情形

魚層混亂,魚上下浮動,在下層、中上層停留的時間並不相同,有的情形輕微,少量魚出現亂層;有的情形劇烈,相當部分魚出現亂層。釣魚人長期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了應對不同亂層情形的垂釣方法,具體如下。

1、窩點魚群輕微亂層

窩裏周圍水體,魚群輕微亂層,意味著絕大部分的魚依然在設定的水層,比如鯽魚、鯉魚所在的水底或鰱鱅所在的中上水層。因此,只要通過方法將不再設定水層的魚,誘集到目標水層或者弱化魚群在其他水層的因素,便可穩定魚情。

如果設定魚層在水底,而少量魚群在中上水層,則說明影響魚群上浮的主要因素是水溫、溶氧量的概率低一些,魚群更偏向在底層水域,所以鉤餌入水就位的過程中,有部分餌料容散、霧化在中上水層,引起了魚群上浮。因此增加餌料的黏性,減少霧化,鉤餌下落著底的過程中,少有餌料的散落,失去食物來源,魚群也不會聚集。

如果設定魚層中上水層,魚群多聚集在中上水域,少量在下水層,缺氧、水溫波動,餌料多在上層等等都可造成這樣的情形。所以此時可將下層水誘集到上層,直接釣浮即可。適當增加輕浮、雪花粉,提升餌料的霧化效果,鉤餌入水後,快速霧化,直至中層水域,已完全溶於水中,下層水無餌料,不多長時間魚群變化聚集到上層水中。



  

2、窩點魚群嚴重亂層

魚亂層嚴重多出現在魚活性高、覓食積極春夏季節,如果具體到水域,則多出現在黑坑、專業養魚常中,這些水體魚群密度大,魚自由穿行各個水層覓食,不過像黑坑這種水域,魚被反複鉤刺,魚吃餌謹慎,需要特殊垂釣技法,所以既要兼顧各個水層,又要刺激魚的攝食積極性,降低魚的警惕性,釣魚人摸索出了行程釣法、飛鉛釣法專門應對這樣的魚情。

不論是行程釣法,還是飛鉛釣法,兩者在本質上一致,都是延長餌料著底就位的時間,盡可能大幅度的穿越各個水層,同時餌料下落過程中,不斷散落、霧化,整個過程極具動態效果,而魚本身對自由下落的食物有天然的捕食欲望,兩種釣法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

以飛鉛釣法為例,與普通線組相比,飛鉛線組的鉛墜並非緊靠8字環,上拉鉛墜至距離8字環10-15公分的位置,或者極端情況下,緊靠浮漂的小腳,這樣最大限度地延長了子線長度。揚竿盡量打滿竿,鉤餌置於浮漂的正前方,鉤餌著水後,順勢向後收竿至單手可提竿的位置。鉛墜質量大,落水速度快,帶動鉤餌下沉,以浮遊為中心,做擺幅的鐘擺運動,直至浮漂翻身、下落、鉛墜就位。接著鉤餌繼續以鉛墜為中心,做二次小擺幅運動。如上文所說整個過程極大延長了餌料就位時間,魚發現餌料將其吞食,有了充足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餌料盡量做到蓬松、霧化好,提高餌料的適口性,避免餌料過硬引起滑口魚的警惕。再者是包裹的鉛皮,保證正常下落的前提下,鉛皮越輕越好。另外注意上下鉤距,距離結合水深等因素確定,避免揚竿時纏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