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生物

白色大熊貓正臉照!白化動物都是白的嗎?


字體大小:
2024年3月21日 -
:       
 

5月27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首度公布了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貓正臉照,沒有“黑眼圈”的變異大熊貓引發網友關注。

此前,天津七裏海自然保護區內於今年2月拍攝到一只全身白色的麋鹿;北京開展野生鳥類調查時,也發現有白化喜鵲、白化麻雀和白化普通鸕鶿等。

自然界中,它們是一個奇特的現象,雖然罕見,但在各類脊椎動物中卻廣泛存在,我國古代史料中早有記錄,常被用來象征吉祥如意,這就是白化動物。那麼,白化動物究竟是怎麼回事?它們只能是白色嗎?

體色異常

白色動物並非白化動物

對於動物園的白虎、白孔雀等白化動物,人們雖然好奇但並不陌生。

白色動物並非都是白化動物,比如,白天鵝、白鷺,以及生活在北極的北極熊、北極狐等野生動物個體都是純白色的。在野外,同一物種的成員生存環境相同,自然選擇讓每個個體彼此的形態結構也都相似。但在動物群體裏,偶爾會出現體色與同種動物相比,有著明顯差別的個體。而這種體色異常的個體通常呈白色,所以被稱為白化動物。

amocity
amocity

  


白化動物可以發生在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等各類脊椎動物中,它們的虹膜大多為紅色,主要為眼底血管的顏色,也有淡藍色,其體內結構和各種內髒,與同種的其他個體並無不同,也具有繁殖後代的能力。

目前在野外,已經記錄到的白化動物,包括白鹿、白化大熊貓、白喜鵲、白烏鴉、白駱駝、白犛牛、白熊、白考拉等,不勝枚舉。

隱性遺傳

近親繁殖出現概率高

白化是脊椎動物中廣泛可見的一種基因突變現象,這種基因突變導致了絡氨酸酶不能正常合成,而絡氨酸酶又是產生黑色素的關鍵蛋白,所以細胞不能合成黑色素

作為影響動物皮膚或毛發(羽毛)顏色的重要因素,黑色素是由一種特殊的黑素細胞合成。正是因為有它,才使動物皮膚和毛發(羽毛)呈現出不同顏色,一旦缺乏黑色素,皮膚和毛發(羽毛)就會脫色,動物外觀表現為白化。但白化動物有時看起來並不都是純白色,也有呈黃白色或者淡褐色。

大自然中,野生動物白化現象極為罕見。有資料顯示,在哺乳類和鳥類中,大約每1萬至2萬個幼獸幼鳥中會有1例白化。一般來講,導致動物白化現象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因此,近親繁殖會大大提高出現概率,甚至維持這一性狀。當人類在馴養動物時,由於對白色的這種偏好,通過一代又一代地選育,培育出純白色的個體。實驗室的白鼠、動物園的白虎,以及家養的白兔、白馬、白雞和白豬等,都是經過一代又一代選育並保持穩定遺傳。

也有一些突然變白的動物,雖然身體顏色變得很淺,其眼睛虹膜的顏色卻是正常的。這類變白的現象一般稱之“白變”。

鐘愛有加

amocity
amocity

  


常用來象征吉祥如意

缺乏黑色素給白化動物帶來了一系列的麻煩。比如,容易曬傷、視力比較差,或者多個器官異常;而且,白化個體通常還會被當成異類,受到同伴的排斥。

在野外環境中,由於白化動物失去保護色,變得過於顯眼,容易被發現,導致其被捕殺,或者不能捕獲獵物而餓死。

野生白化動物數量較為罕見,再加上白色作為最“單純”的顏色深受大家喜愛,因此人們對白化動物也是鐘愛有加。白化動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白虎、白鹿以及白孔雀常常用來招攬遊客。而野外出現的白色大熊貓等珍稀白化野生動物,更是無價之寶。

特別是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白化動物更為神秘,它的出現被認為是某種吉祥預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將白色動物視為“瑞獸”,白鹿、白虎、白馬、白鶴等白色動物,常被用來象征吉祥如意。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鐘震宇 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

責編:咕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