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地球
字體大小:
2024年3月28日 -
:
不少網友質疑,此前中國空間站都沒有遭遇撞擊,為何突然就出現這事情,是不是有人故意的?
的確,在我國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任務的時候,披露了關於神舟十七號重大任務,就是解決中國空間站太陽翼被撞擊的事情。
同時,可能也有人說,中國空間站為什麼沒有預警系統,還被撞擊了,這不是有點問題嗎?
如果有預警系統,是不是失靈了?沒有用上,結果被撞擊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下面就一步一步來看看情況。
此前沒有?中國空間站太陽翼遭遇撞擊
首先,中國空間站的獨特性將會表現更加明顯,特別是隨著國際空間站的不斷老化,中國空間站很快就可能成為全球唯一的空間站,最快可能就是在2031年左右,因為在2022年2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計劃在2031年摧毀國際空間站(ISS),殘骸將沉入南太平洋的無人區“尼莫點”(Point Nemo)。
所以,未來太空的平台就很可能是中國的天下了。
當然,其實對於全球其他國家來說,雖然說中國空間站是中國的,但是中國空間站與國際空間站的發展模式不一樣,我國是“開放性”的,並不搞什麼私有,只要符合中國空間站的要求,無論你是國外航天員,還是國外的項目都可以申請加入。
在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任務的時候,我國就說了——正式邀請國外航天員加入,同時首批科學實驗項目,印度、日本等17國也加入了中國空間站。
所以,中國空間站是“國際化”大平台,這裏面可能存在很多人不願意看到的國家,但合作發展是我國航天的模式。
同時,能夠加入,這也說明了我國審核了的,是符合要求的。就比如美國也申請加入中國空間站了,結果被拒絕了。
所以,這點信任度對規則來講,應該還是有的,這裏也就不多討論了,大家也頂多抱怨,也改變不了什麼,因為都沒有辦法采取任何方式改變。
回到中國空間站的撞擊上,此前沒有嗎?
從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任務說明上來看,其實並不是說沒有,可能就是沒有這樣直接性說明過。
根據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任務披露,神舟十七號飛行任務將首次進行空間站艙外試驗性維修作業。這主要是因為空間碎片日益增多,長期運行航天器受到空間微小顆粒撞擊的情況在所難免,而在前期檢查發現,空間站太陽翼也多次受到空間微小顆粒的撞擊,造成輕微的損傷。
所以,從這個表述的情況來看,其實此前也有,只是安排到了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任務上,來進行該任務的挑戰。
而且我國也明確說明了,從面向空間站長期運行、驗證技術能力考慮,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將通過出艙活動進行艙外試驗性維修,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會將艙外活動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這就是首次進行出艙活動進行修複任務的挑戰。
而且在艙外任務執行之下,其危險程度也是相當的高,依然面對太空碎片的威脅,而這樣就需要最大化的減少對航天員的影響。如何避免航天員被影響呢?采取的模式就是三種,分為躲、藏、擋。
首先地面觀察站會對較大的空間碎片進行跟蹤,並且預測其運動軌道。如果有碎片接近,則航天員必須馬上回到太空船內,這是就是“躲”。
其次就是航天員和太空船的相對位置也很重要,由於一般而言空間碎片的運動方向與地球轉動方向一致,因此航天員在出艙後可以躲在太空船的後面活動,這樣大部分碎片都被太空船擋住了,所以被稱為“藏”。
再次就是擋,靠航天服本身的抗沖擊材料阻擋剩餘的碎片,這是萬不得已的一種辦法。
所以,這一次任務我國航天中心也說用“挑戰”來進行說明,也說明了該難度大,任務也非常艱巨,我也期待神舟十七號航天員們能夠完美的完成任務,這裏多說了一點。
那中國空間站太陽翼遭遇撞擊,難道中國空間站沒有預警系統?
其實對於中國空間站來說,肯定是有防禦系統的,這個是沒有任何質疑的,首先針對航天員來說,就有內部的報警系統和預警系統。
在中國空間站建設以來,航天員需要長期在軌執行任務,所以在空間站內部特別設計了一套報警系統,一旦發生故障或者出現緊急情況,航天員能夠及時被告知並進行處理。
其次就是為了進一步保障航天員的安全,在地面系統也配置預警設備,對空間站進行實時監測。如果在軌發生了故障,地面也可以及時進行處置。
而對於空間站外部來說,同樣也是具有完整的系統。可以實現——實時監測太空碎片的位置和速度,並且計算器速度,軌道變化等數據,一旦存在危險,將通知航天員們采取措施。例如:直接避開措施。
這樣的案例在我國空間站任務之中也出現過,雖然不是太空垃圾碎片的直接影響,但也是類似的情況。
在2021年的時候,我國公布了關於西方衛星兩次接近中國空間站,我國采取緊急避免措施,減少威脅。
這一度被認為可能是西方在試探中國航天空間感知能力的可能性,這也說明了中國空間站是具有預警系統的。
有預警系統,為何還被撞擊?
其實這樣的情況完全正常,不僅是中國空間站,國際空間站也面對同樣的問題。原因也非常簡單,那就是非常多細小的太空碎片,人類也無法100%的做到監控。
從人類已知的數據情況來看,太空中10厘米以上碎片超過3萬個,1厘米至10厘米尺寸碎片超過百萬,1毫米以上碎片數以億計,空間碎片研究與監測面臨著同批次過境碎片極多,快速計算匹配難,空間碎片受力複雜,碎片指紋速變與緩變預測困難,大規模、多模態碎片數據解譯難等諸多挑戰。
所以,在沒有辦法進行精確鎖定之下,那就可能被撞擊了,而且,雖然太空碎片很多不大,但威力是非常大的,這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而且,很多碎片突發性的過來,你可能還沒有做好避免措施,就撞擊上了。
這樣說明了,未來這樣的問題要徹底杜絕,還是比較困難,大型的太空碎片很容易鎖定,但極小的就困難了,就看未來有沒有非常好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