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4年6月12日 -
:
作者:大黃蜂蛤
看完《東周列國志》,再結合史書中所記載的史實,就會發現整個春秋時期最悲烈的故事有二,一是趙氏孤兒,二是伍子胥複仇。
趙氏孤兒的故事現在被太多的影視劇、戲曲演繹下來,甚至在國外大為盛傳,被改編為英語、法語等幾種語言的故事,深受西方人的喜愛。縱然趙氏孤兒的悲劇符合西方人的藝術感,就像西方流行的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一樣。但是,伍子胥複仇的故事更值得東方人討論,因為這裏面不僅僅是個人、家族的恩怨了,而是個人私仇與國家恩怨,個人與集體的矛盾沖突。
趙氏孤兒故事裏面,趙氏一族慘遭滅門,一家死了幾百口人,這是血淋淋的家族滅絕慘劇。伍子胥也是慘遭滅門,但是只死了伍子胥的父親和兄長,悲慘程度不及趙氏孤兒。但由此引發的伍子胥複仇卻讓楚國慘遭滅國,戰場上幾千上萬條血淋淋的生命在伍子胥的複仇中就像螻蟻一樣。生命是如此的卑賤,個人的恩怨摻雜著著家仇國恨,忠孝兩難全,這才是東方人精神價值觀中應該討論的地方。
對伍子胥複仇,評價最正面的應該是司馬遷了。
司馬遷說:“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況同列乎!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一個“烈”字,概括了伍子胥的所做作為,真可謂是春秋第一烈丈夫。這樣的人物,怎麼能是惡人呢?他的所作所為,正是大丈夫,有仇報仇,有恩報恩。
伍子胥為了給父兄報仇,忍辱負重,一路嘗盡了艱難困苦,到了吳國之後沿街乞討,支持他活下去的唯一意志就是複仇。複仇就像是一種執念,更像是毒藥,時間越長,反而越濃烈,並沒有因為楚平王的死而消失。最後因為個人私仇,伍子胥滅了楚國,為他的私仇付出代價的是楚國成千上萬的無辜百姓的生命。吳國大軍攻破楚國都城郢都,胡作非為,燒殺搶劫,楚國也曾有過楚莊王時期的稱霸,楚國也是伍子胥的家鄉,何至於此。人性的扭曲,個人的恩怨,在春秋亂世中表現得尤為悲烈。
但是,現在流行的一句話,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如果我們也慘遭伍子胥那樣的悲劇,或許我們能做得還不如他。
伍子胥複仇的原因
伍子胥的悲劇來源於楚平王,始作俑者就是這個霸占了自己兒子的妻子、殺害了伍子胥父兄的人。
楚國和吳國
春秋時期的諸侯國中,只有楚國一國稱王,不服從周王室的管教。楚國本來是蠻夷,沒有經過周禮的教化,所以在楚國內部,也沒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在春秋初期,其他諸侯國再是亂政,好歹不會出現兒子殺父親,弟弟殺兄長的亂象,可在楚國就出現了,楚國上演著一幕又一幕“父慈子孝”的戲碼。
楚國在中原舞台上嶄露頭角的第一位王是楚成王,就是那個在諸侯會盟中劫持了宋襄公,後來在泓之戰中打敗宋襄公,成全了宋襄公仁義名聲的王。這位楚成王就是殺了自己的哥哥才奪來王位的,本來他的父親死後,他哥哥已經即位了,後來楚成王殺了他已經即位的哥哥,自己奪來楚國的王位。還不依王的禮制規格下葬他哥哥,所以他哥哥就只留下了一個名字,叫楚堵敖。可是,世事有輪回,楚成王晚年也是被他的兒子逼殺的,就是楚穆王。楚穆王有一個好的結局,沒有被兒子殺死,他的兒子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楚莊王也有一個好結局,即位的是楚共王。在楚共王之後,楚國就上演了一幕接著一幕的子殺父,弟殺兄的大戲。最後,楚平王即位,他是楚共王的幼子。
楚平王
楚平王的所作所為就是一個昏君。首先,他把自己兒子、太子建的妻子孟嬴自己娶了。以後千萬不要說唐玄宗李隆基娶自己的兒媳是亂倫了,人家都是唐朝了,兼容並蓄,開放包容的朝代了。在先秦時代,國君搶自己的兒媳、和自己的妹妹私通這種事層出不窮。
楚平王搶了自己的兒媳還不夠,還要殺了太子建。太子建並沒有大的過錯,楚平王卻聽信小人費無極的讒言,說太子建因為這件事懷恨在心,有謀反之心。於是,楚平王就要招來太子建殺掉,太子建得知消息後就逃走了,但是太子建的老師遭殃了,就是伍子胥的父親伍奢。
楚平王囚禁了伍奢,並沒有馬上殺了,而是讓伍奢寫書信給他的兩個兒子,想要把伍子胥兄弟一起招來殺掉,這樣一來就把伍子胥一家滅門了,以後伍家想要報仇都報不了了。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楚平王的智商並不低,只是沒有用到正道上。
伍奢了解自己的兒子,如果因為自己被殺,他的兒子一定會報仇,尤其是伍子胥會因此成為楚國的大患。所以,他對楚平王說,可以把兩個兒子招來,他願意以自己一家的代價換取楚國的和平。伍奢成全了自己忠的名聲,為了楚國,寧願自己一家死,都不願意發生後來的悲劇。可是,伍子胥卻沒有明白父親的遺願。伍子胥的哥哥伍尚去了,和父親伍奢一起被殺,伍子胥逃出了楚國。
從此以後,支撐伍子胥活下去的意念就是複仇。為了複仇,他一夜白頭過昭關,一夜之間仿佛老了幾十歲。到了吳國之後,伍子胥沿街乞討,拖著病重的身體,差點死了,可是,複仇的意念讓他熬過了一切艱難。最終,伍子胥在吳國成了吳王闔閭的重臣。然而,還沒有等到他手刃仇人,楚平王就死了。
伍子胥鞭屍
人死了,可屍體還在,伍子胥最令世人感到心驚膽戰的是他掘墓鞭屍,鞭的還是楚王的屍體。他的這一舉動讓世人太震撼了,以至於後來的皇帝都怕死後被鞭屍,死後都得不安寧。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率領吳國的大軍攻破了楚國都城郢都。伍子胥命人將楚平王的屍體從墳墓中挖出來,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屍體都被打碎了,在場觀看的人們無一不動容,有楚國人,也有吳國人。這是多大的仇恨,俗話說人死如燈滅,萬念都成了灰燼,再大的仇恨也沒必要對著屍體。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仇恨會被磨平,可時間在伍子胥這裏就像停止了一樣,反而讓他的仇恨越來越濃烈。為他的仇恨陪葬的不僅是楚國的士兵,吳國的士兵,還有楚國這個曾經雄踞一方的霸主,楚國無辜的百姓。
伍子胥在逃離楚國時曾經說過,他一定會毀滅楚國。他實現了他的誓言,可是楚國也是他的家鄉啊,他本來就是楚國人。他可以找楚平王報仇,可以找費無極報仇,可是為了複仇,他滅了楚國,殺了楚國成千上萬的百姓。在伍子胥的心中,沒有國家,只有個人的私仇。一個人的仇恨,代價卻是一個國家。
伍子胥鞭屍,還創造出了一個成語:倒行逆施。
伍子胥複仇,烈丈夫所為
後世對伍子胥的評價褒貶不一,大多是正面評價,說他忍辱負重,智勇雙全,為了複仇實現人生抱負。就像司馬遷評價的那樣,春秋第一烈丈夫。可對伍子胥的負面評價也不少,就像這個評價“伍子胥孝知有親而不知有國,仇一人而戕一國,卒之流毒宗社,不亦甚哉!”,“知否申胥本楚人,引吳攻楚為私因。可憐祖國好兒女,半作伍家償命身。”
如果國家有負於你,你該不該為了自己的私仇毀滅國家?這應該是一個千古難題。在春秋戰國那個時代,人們沒有國家概念,魏國人張儀、範雎也不是一樣為秦國效力攻打魏國嗎?在那個時代,人們都是為了個人的私欲,不論是名利,權勢,還是實現自身的抱負,有了名,就能流傳千古,亂世出英雄,這是一個創造英雄的時代。
後世的許多人也是因為國家或者君王先負於他,他們背叛國家,投降敵國,引來敵國攻打自己的母國。他們超越了國家的概念,有的是為了自己的私欲,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有的則純粹是為了報複國家,人性的扭曲。
伍子胥忠於楚國嗎?肯定不,他的父親才是忠於楚國,寧願選擇一家滅門,都不願意伍子胥毀滅楚國。伍子胥忠於吳國嗎?也不見得,他也是利用吳國為自己的複仇,在吳國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後來吳王夫差殺他的時候,他說他要親眼看到吳國的滅亡。楚國、吳國他都不忠。
但伍子胥忠於自己,浩浩蕩蕩,光明磊落的大丈夫,為了複仇,他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因為複仇,他成全了自己的後世名聲。這樣的人,就像司馬遷稱贊的那樣,烈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