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贏政並沒有下令呂不韋自盡,只是讓他遷到巴蜀,為何他就自盡了?


字體大小:
2024年6月15日 -
:     
 

作者:老易說史

秦國歷來有明君賢相的搭配,比如孝公與商鞅,穆公與百裏奚,惠文王與張儀等等,正是有這些英明的君主和賢能的相國一代代的積累,才有秦國的日漸強大,為最後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建立堅實的物質基礎。而秦始皇時期有兩個著名的丞相,一為前期呂不韋,二為後期李斯,不過這兩人都沒有得到善終。

對於前期宰相呂不韋,大家應該是耳熟能詳,他是戰國時期傑出的商人及政治家。呂不韋原先只是一個普通商人,在邯鄲經商的時候遇到了落魄公子子楚,那時,子楚只是秦國太子安國君的一個庶子,並不受待見,於是子楚被派來趙國為質,然而趙秦兩國在當時經常有摩擦,之間關系不好,由此可見子楚差不多是被放棄的存在,但作為商人的呂不韋卻是發現了機會,認為子楚值得投資。不得不說作為一個商人呂不偉有野心也很有眼光,而這些因素最終都促使他走向成功。

子楚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成功繼承王位,作為回報,呂不韋也因此被封為宰相。三年後,子楚因病去世,年僅十三歲的贏政繼位,由於贏政年幼,因此秦國王權由太後趙姬、仲父呂不韋等代為執掌,自此呂不韋開始了他多年的宰相生涯。在這些年裏,秦國的各方面也都有了顯著的增長提升,秦國的強大,呂不韋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不過古代專制君權的權力結構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獨”和“一”,即絕對的專制,最高權力只能由一個人掌控。這種制度會造成一個普遍的現象,即每當最高權力進行交接更換的時候,往往也是朝中政局最為凶險的時候,因為權力的轉換便意味著朝中不同利益集團的興衰起伏,甚至關乎生死。秦始皇親政就是一次最高權力的交接。

按照制度,太後趙姬、相國呂不韋等人應該交出自己代行的權力,這裏往往很凶險,一有不慎,便會引起朝中局勢震蕩,秦王政正式接手權力以後,依附太後趙姬的嫪毐因害怕其報複,先一步造反企圖殺死秦始皇,但以失敗收場,其本人被車裂,兩個兒子也逃脫不了,被秦王政下令亂棍打死。

amocity
amocity

  


消滅嫪毐後,因為嫪毐是呂不韋推薦的人,秦始皇抓住機會下手對付相國呂不韋。不過由於嫪毐的“叛亂”是由呂不韋告訴嬴政,才讓其有所准備,並最終將嫪毐制服,呂不韋在此事上有彌補之功。

嬴政念呂不韋多年來對秦國有功和告發嫪毐的叛亂計劃,免了呂不韋的死刑,只是把他發配到洛陽,讓他在家裏老死。

呂不韋先後輔佐了秦國兩代君王,勞苦功高,且高居相國之位,並代秦始皇嬴政行使最高權力十餘年之久,在天下間聲望還是很高的。所以呂不韋被秦始皇遣送到洛陽後,非但沒有就此沉靜下去,反而引得各國使臣前來拜會,就連朝中大臣也來匯報國家大事,再加上他還控制著秦國的財團,這也就等於控制了秦國的經濟命脈。

amocity
amocity

  


這種種一切都讓秦始皇的內心深感不安,於是便寫了一封態度嚴厲的信給呂不韋,呂不韋看完信後,深知嬴政對其不放心,這樣下去不會有好下場,內心有了決斷。

據歷史上記載來看,讓呂不韋飲鳩自盡的直接原因便是秦始皇親自寫給他的這封“君何功於秦”的信,在這封信中,雖然最後只是讓呂不韋遷往蜀地居住,但信中秦始皇的幾句嚴厲的反問等於全盤否定了呂不韋對自己父子兩人的功勳,態度非常不友好,寥寥幾句透露出一種想除掉呂不韋的意思。

智慧精明的呂不韋又怎會不明聖意,他擔心會遭到身死族滅的下場,於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呂不韋經過一番權衡利弊之後,決定采用最小的代價—自殺,來取得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即保全整個家族。這正印證了古人的一句話: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命難違,道不盡的是為人臣的辛酸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