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4年7月07日 -
:
作者:潘阿利
通常印象中,調兵的大權都應該在朝廷手中,應該有類似虎符之類的信物,軍隊的將士才會聽從命令。實際上,虎符的作用很有限,特別是對於已經預謀要叛亂的將領,更是形同虛設。安祿山既然想要反叛,自然有他控制軍隊的辦法。
一、募兵靠財,誘之以利。
唐玄宗時期,做了很多改變,其中對安祿山反叛,幫助比較大的有兩個。
第一個,改府兵制為募兵制。
府兵制是由國家分給田地,平時耕種,閑時訓練,戰時出征,戍邊士兵定期輪換。
戰事不多時,府兵的生產勞作還可以正常進行。但是,唐高宗、玄宗時期,邊患增加,戍期增長,正常生產遭到嚴重乾擾。同時,因為缺乏有效監督,腐敗滋生,將領會侵占士兵財物,強迫士兵為其個人服務。願意當兵的人就越來越少,兵源就成了問題。
於是,唐玄宗就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將士兵轉化為職業軍人,招募而來,由朝廷提供戰馬、軍械、糧餉,並由專門的將領統禦。既然是職業軍人,類似於雇傭兵,誰給錢跟著誰乾呀。他們對朝廷的忠誠度顯著下降,而跟直接統禦他們的將領,卻變得關系比較密切,改變了府兵制下兵將關系比較松散的情況。
第二個,各鎮節度使集本鎮軍、民、財大權於一身,成了絕對的封疆大吏、土皇帝,無人約束。
安祿山節制範陽、平盧、河東三鎮,掌控了三鎮的稅賦。同時,他還派遣胡商,到各地經商斂財。有錢好辦事,安祿山蓄積了大量的戰馬、軍械,以及牛羊、穀物,自然也可以給士兵提供更優厚的軍餉。
安祿山也就解決了士兵的基本需求,大部分招募來的士兵已經願意跟隨了。
二、建立精銳嫡系部隊。
安祿山從投降唐朝的奚、同羅、契丹人中,挑選了八千名驍勇善戰者,組成了他的嫡系親兵,名曰“曳落河”,即“壯士”的意思。
另外,安祿山還豢養了一百餘家童。這些家童更是精中選精的彪悍戰士,個個都是以一敵百的勇士。
這些嫡系,就是安祿山號召三鎮軍隊的旗幟和表率。人是有從眾心理的,只要有核心隊伍帶出了大方向,其他的人就會開始盲從。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烏合之眾”效應。
三、組建乾部核心。
造反有好處麼?當然有,擁立新帝登基,隨從的文臣武將就是開國元勳,自然會有高官厚祿相待。安祿山以此為餌,組建了自己的文武幕僚班底。當然,有些人不需要誘,還主動扇動安祿山造反。
安祿山的文官幕僚以高尚、嚴莊為首,另有張通儒、李庭堅、平冽、李史魚、獨孤問俗、劉駱穀等人。
武將則有孫孝哲、高邈、阿史那承慶、安太清、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牛庭玠、向潤客、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等等一大批,還有史思明在外接應。
安祿山為了收買人心,曾經向唐玄宗一次申請了五百個將軍、兩千個中郎將官職,用來任命他招募來的將領。雖然官職是唐玄宗給的,卻是安祿山爭取的,這些將領自然更傾向於跟隨安祿山。
之後,安祿山還用三十二名胡人將領,替換掉了那些不受控制的漢人將領,進一步加強了對軍隊的控制力。
有了軍中的這些將領為安祿山掌兵,士兵們想不跟隨,都已經開始有難度了。
四、矯詔,以清君側為名,號召士兵跟隨。
起兵要有正當的理由,就是所謂的“出師有名”。
安祿山為此專門派人出使長安,向唐玄宗奏事。等使節歸來,安祿山趁機宣稱,皇帝頒下密旨,讓他率兵入京,討伐逆賊楊國忠。
當然,安祿山拿出來的密旨,是他偽造的山寨品。跟安祿山密謀反叛的人,自然心知肚明,紛紛響應。而不明真相者,即使有些懷疑,見有人響應,也就跟著附和。另外還有一些,原本就不滿楊國忠專權,更是積極的擁護者。
至於士兵,他們到哪來去分辨密旨的真偽,對於他們而言,這就是皇帝下發的調兵“虎符”,那就跟著乾唄。
還不僅如此,楊國忠樹敵頗多,為政期間,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所以,還有很多地方的官員、百姓,一聽說要討伐楊國忠,紛紛響應。
其實,到這裏,安祿山已經將大部分軍隊,牢牢掌控在了自己手中。不過,事情並未到此為止,不能不說,安祿山的確是個造反的料呀。
五、頒下軍令,敢有異議者殺無赦。
安祿山對待將領是胡蘿卜加大棒。他專門設宴,宴請和賞賜軍中將領,“人人賜金帛”,並告誡他們,“違者斬!”由此,統一了將領的意志。
接著,安祿山又下令:“有沮軍者夷三族!”膽敢妄加議論,擾亂軍心者,誅滅三族。
安祿山通過全面禁言,讓士兵們堅信,他們起兵是正義的,也是不容置疑的。
造反,可是個技術活,有兩把刷子都不一定成功,如果沒有兩把刷子,那會死得更快。好了,到此為止,安祿山通過一套“組合拳”,將他下轄的軍隊,暫時打造成了“鐵板一塊”,跟著他義無反顧的殺向了洛陽和長安。
可是,當楊國忠在馬嵬驛之變中被殺,安祿山的軍隊就開始動搖了。而當唐朝軍隊開始全面反攻,叛軍攻勢被逆轉之時,安祿山原有的大軍開始徹底分崩離析。在安祿山和史思明死後,叛軍更是群龍無首,喧囂一時的“安史之亂”,最終還是以失敗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