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那位嘴上喊著環保,實際卻鋪張浪費的瑞典女孩,最終淪為笑柄


字體大小:
2024年8月10日 -
:       
 

作者:澈哥聊歷史

這個世上有很多遺憾,但遺憾注定不可追回,也不可彌補。我們每天都在失去,因為地球自轉逐漸喪失時間,因為喪失時間逐漸丟失青春,因為丟失青春所以我們長大,而長大的我們也失去了童年時的那顆真心。

真心泛黃,人心不古,現代人人人自居,自然的土壤被工業原料染得五彩斑斕,無數的樹葉伴著被砍落的樹散落大地,自然,一個天然去雕飾的名字,在這個斑駁的時代,顯得多麼讓人感傷而又讓人思念。

而在自然憂傷美麗的雙眼前,人們終於感受到她的痛苦,無數人掀起環保的大潮,呼籲人們保護世間的一草一木,呼籲人們撿起手邊殘破的垃圾,倡導關愛這個千瘡百孔的世界,關愛這個哭泣漣漣的家園,面對頻發的環境問題和嚴重的物資匱乏,人們選擇懺悔和改過。

但世界上的一切行為都抵不過物質的侵入,都多少夾雜著金錢名譽的味道,而這次,也不例外。

那個女孩

隨著環境的不斷惡化和自然資源的不斷匱乏,自然就如同一塊風塵中的石頭,逐漸侵蝕,逐漸空洞,也由此,失去根基的大地出現裂縫,爆發地震,海水倒灌陸地,發生海嘯,一切的災禍都像是天崩地裂般來自於自然的呼喊和懲罰。

amocity
amocity

  


於是,現在的人們出於對人類未來的顧及與對自然母親的愧疚,紛紛牽起雙手,呼籲著彌補這滄桑的世界,但這樣的群體裏並不缺乏某些沽名釣譽,妄圖名利,逐漸腐化的人。

莎士比亞曾說過:“並非所有的人皆是善良的人,其中也藏著偽善的種子。”

而這個來自瑞典,叫格雷塔·滕伯格的女孩便就這這樣一個典型的範例。她像一顆外表光滑鮮豔的蘋果,卻實則內心逐漸蛀空,腐化的果實。

很多人都是通過她在講台上那充滿激情,魄力的演講而認識這個看似瘦弱的女孩,他們深深被這個紮著兩根馬尾辮,卻在講台上嘶聲力竭地宣傳所謂自然,所謂愛的真理所吸引。

事實上,格雷塔·滕伯格在很小的時候便患上了艾斯格伯症候群,而這也注定這個女孩在外無法和他人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她會畏懼和別人交談,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同時,她也很難讓別人看見真正的自己。

於是這個孤僻的女孩悄悄地坐在海邊的岩石上,看見海鷗踩著餘溫的夕陽,乘著溫柔的海風向遠方飛去,風吹起這個孩子的頭發,一時間,孤寂無處遁形。

或許,自然無需言語,便可以和這個與世格格不入的孩子展開內心的交流,她喜歡女孩在溪邊的石頭上讀她愛看的故事書,喜歡女孩陪伴她經歷四季的葉生葉落與雲卷雲舒,她愛著孩子的溫柔和靜默。

可漸漸地,海邊布滿了石油鑽井的響聲,海鷗失去了家庭,黃昏不再有以前的絢麗,女孩想用自己的聲音和力量去守護這個愛她,陪伴她童年,給予她溫暖的自然母親。

於是她發出了那令人反感,甚至刺耳的尖叫聲響,她在高台上舉臂呼喊著:天空被摘下璀璨的雙眼,晚霞被和上黑色的雜質,這一切都是人類的殘忍,以及人類的知恩不報。

那個女孩的青春,看似溫柔,卻是表面,自然沒有治愈她的心靈,美麗的外表藏著一顆偽善的心靈。

腐爛內心

人人都愛著這片熱忱的土地,人人也都相信那顆偽善的心靈。

也因此,一開始,格雷塔·滕伯格的演講十分成功,她獨特的嘶啞聲音像是一把利刃,紮入聽講者的心靈,讓他們的心流出鮮血,讓他們也開始感到虧欠和內疚,他們相信眼前這個瘦弱的孩子有著一顆振聾發聵的心髒。

但漸漸地,所有的熱情都會消退,所有的狂熱都會化為死水一般的平靜,他們發現這個女孩的表裏不一,她的極端狂熱。

她以學校浪費紙張為由罷課,為了所謂的環保事業退學,她說一切的工廠都會焚燒土地,一切的花費都會燃燒自然,這個世界不該為了生活而生產,不該為了所謂的金錢以自然為代價,但這樣的言論也就意味著所有的社會活動都毫無意義,所有的人類群體也該就此原始。

可就在所有人認為她是個激進派主義的環保宣揚者時,她身著塑料一次性雨衣出現在氣候大會上,那件黃色的塑料雨衣就像是一道刺青,刻在這個女孩的臉上,諷刺這個口是心非的幼稚女孩。

眾所周知,塑料對自然的傷害有多大,而它又多難去被工業分解。同時,有關人士報道她四次跨越大西洋去開展所謂的環保宣傳,都是舍棄地鐵和汽車,而去選擇飛機,而這樣的行為也汙濁了許多天空中的空氣與雲朵。

就這樣,這個曾經活在每個環保人士心中的美麗花朵變成了尖利的藤蔓,固執卻又傷人,她有著一顆不成熟的腐化內心。

amocity
amocity

  


心藏自然

或許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

這就如同一條可以走過的路,但它卻不是正常的路途,是一條極端而又口是心非的路途。

而格雷塔便就走在這樣的路途上,活在孤獨和自我的世界裏,沒有朋友,沒有溫暖,只有自然和書籍與她相伴,也因此,不斷的失去與破損讓她意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性,但一個心智並不成熟的女孩怎麼可以去理性看待失去。

在她看來,所謂的保護便就是舍棄和替換,舍棄工業路途上的煙雲種種和暴烈的開發,或許只有這樣才可以減少汙染,只有這樣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維護自然。

但這樣的方法在這樣的社會裏,永遠得不到認可和實施,因為這是一個需要發展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養料的時代,這是必定要犧牲的時代,所以這樣的開采也注定成了必要的消耗品。

或許,真正的環保就在每天生活的點點滴滴,就在每個人的舉手投足,環保不是一味地關閉遏制工廠的生產和開發,也不在取消教育學校的書籍和制度,離開社會的我們,和離開自然的我們一樣,一樣無助,一樣不可生活下去。

自然,本該藏在心裏,流淌在每個人的記憶中。所謂保護,不是過度,而是適量,去愛自然的同時,也愛人類這個群體,不是一味極端禁止,一味否定,最後活成他人嘴裏的笑柄和反面。

小結:

對於青春女孩的描寫,我心目中最喜歡巴烏斯托夫斯基的那句話:“有過這樣笑聲的人是不會丟失生命的!”而這個世界裏,每天都有“弄丟生命”的人,他們用自己的怪異方式失去了自己的真心以及自己的善良,弄丟自己最寶貴的精神生命,葬送在所謂的名利與喧嘩世界裏。

世間布滿青春的白骨,但一切都是過往遺憾,不可追憶,不可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