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二戰日本投降當日,蘇聯乾了一件大事,讓日本咬牙切齒恨到現在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01日 -
:       
 

作者:張立豹

1945年8月15號,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反法西斯戰爭以盟軍取得完全勝利,宣告結束。

可是在日本宣布投降後,在日軍占領的南千島群島上,依舊在進行著戰鬥,駐島日軍在戰鬥結束後,全部被俘!

那麼到底是誰在日本宣布投降後,依然在進攻日軍呢?他們的目的又到底是什麼?這場戰鬥又給國際局勢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這場戰鬥背後的歷程,了解日軍最後的頑抗!

1929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之後迅速席卷全球,這場金融危機導致大量工人下崗,西方各國都深受其害。

工人遊行,貿易壁壘,物價飛漲,政局動蕩,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遭受嚴重威脅,由此影響全世界。

amocity
amocity

  


在危機下,各國紛紛采取措施用以應對,美國實施“羅斯福新政”,英國加大對殖民地的剝削,法國緊跟其後。

金融危機還使得各國的“右翼勢力”快速崛起,希特勒借此機會,一舉奪取了德國的政權,戰爭危機就此埋下。

而日本,雖然經過明治維新後,國家經濟飛速發展,可是在大危機下,日本作為一個島國的不利一面,徹底顯露。

因此日本軍國主義迅速擴張,日本普通民眾也被軍國主義煽動,於是在1931年,大危機爆發後的第二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東北,利用對外擴張緩解國內矛盾。

而日本此舉卻極大地刺激了當時的蘇聯,從沙俄以來,日俄矛盾就一直非常尖銳,蘇聯建立後,因為把主要精力應付在歐洲方面,但是卻並沒有放棄其在遠東地區的利益。

事實上,蘇聯迫於歐洲的壓力,反而更加注重其在遠東地區的存在,尤其是蘇聯亟需一個出海口的情況。

說到這,或許會有人提出疑問,蘇聯領土面積廣闊,橫跨亞歐大陸,想要一個港口,還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為什麼還要和日本爭奪遠東港口呢?

但真實的情況卻恰恰相反,蘇聯雖然領土遼闊,而且北部領土直接與北冰洋相鄰,這裏的確存在港口,如聖彼得堡。

但也正是因為和北冰洋相鄰,所以這些港口極其不穩定,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氣候問題!

北冰洋地區氣候嚴寒,一年十二個月中,除卻夏季6,7,8三個月,港口解凍可以使用以外,其餘九個月的時間,無一例外,港口全部結冰!

所以,即使蘇聯擁有面積遼闊的領土,可是其北部適合做港口的地方,實際上非常的稀少,甚至可以說是匱乏!

再說蘇聯的歐洲地區,這裏的確氣候溫暖,適宜建設港口,可是這裏的港口存在於波羅的海,是一個內海港口,價值較低。

蘇聯的經濟,軍事,政治中心,雖然全部位於歐洲,可是大多都是陸地領土,面向歐洲的港口,也是內海港口。

而這些內海港口,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價值都比較低,蘇聯完全無法經過波羅的海,航行出東歐範圍。

再加上,蘇聯初建,歐洲各國都十分抗拒共產主義,尤其是臨近的東歐各國,它們更是把蘇聯當做仇敵,波蘭就曾經入侵過蘇聯!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就急需要重新開拓一個出海口,於是便把目光轉向了遠東地區,或者說是民國。

在沙俄時代,俄國就脅迫清王朝簽署不平等條約,侵占清王朝大量領土,庫頁島就是在這一時期被沙俄侵占。

在占領庫頁島後,俄國終於在遠東地區獲得一個永久性的出海口,於是便更加看中在遠東地區的利益。

可是,此時日本已經崛起,積極謀求對外擴張,於是在日本的“大陸政策”下,日本便把清王朝當做自己的勢力範圍,日俄矛盾激化。

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日本擊敗清王朝,逼迫清王朝簽署《馬關條約》,日本政府得以“名正言順”地進駐中國東北地區。

而此舉便侵犯了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利益,於是俄國糾集英法等國,對抗日本,於是便有“三國乾涉還遼”事件。

日本雖然的野心雖然暫時被遏制住了,可那只是日本暫時無法“消化”已經侵占的利益而做出的退讓罷了。

在日本完全“消化”從清王朝處攫取的利益後,立刻整軍備戰,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俄國戰敗,徹底退出中國東北。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沙俄發生十月革命,列寧領導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日本趁此機會,肆意地侵占東北地區,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

而新生的蘇俄政權為了避免與日本在遠東交戰,於是便與日本協商,以退出南千島群島為代價,保住了庫頁島,日本則正式吞並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

這樣就使得蘇俄失去了在遠東地區的一個天然出海口,只不過當時蘇俄剛剛成立,國內國際局勢險象環生,所以不得不做出退步。

日本在成功占領北方四島後,便在此地駐軍,並且將其作為“跳板”,西面遏制蘇聯,東面威脅美國阿拉斯加領土。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日本法西斯主義迅速上台,瘋狂地鼓吹戰爭,自發動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更進一步。

隨後以日本陸軍主導的近衛內閣上台,隨即發動七七事變,全面侵華戰爭爆發,日軍調集國內常設師團(又稱甲種師團)入侵中國。

在正面戰場擊敗國民政府後,日本陸軍便想“北進”,於是日蘇之間發生戰爭,諾門罕之戰後,日本陸軍遭受重創!

於是日本陸軍主導的內閣垮台,海軍的“南下”策略得以實施,而此時,德國閃擊波蘭,歐戰爆發。

德國在席卷大半個歐洲大陸後,便把矛頭對准蘇聯,在希特勒的策劃下,德國集結百萬兵力,分三路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德國希望日本能夠從亞洲地區進攻蘇聯,策應自己的軍事行動,可是日本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與蘇聯簽署互不侵犯條約。

之後斯大林得以調集駐紮在遠東地區軍隊反攻德軍,而日軍則集結兵力,偷襲珍珠港,把美國也拉進了戰爭的漩渦中。

1945年5月柏林戰役結束,希特勒自殺,德國宣布投降,歐戰宣布結束,於是蘇聯便把目光轉向了遠東。

自從德國戰敗投降後,世界範圍內,只有日本還在負隅頑抗,日本法西斯還發布“一億玉碎”的號召,要求日本普通民眾,拿起武器對抗盟軍。

amocity
amocity

  


為了加速日本的投降,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美軍決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核武器第一次亮相於戰爭。

在美軍投放第一顆原子彈後,日本法西斯認為這種武器,美軍只有一顆,所以拒不投降,並向國內謊稱是“隕石”。

可是當第二顆原子彈爆炸,蘇聯紅軍出兵東北,中國戰場開始反攻後,日本天皇才認清戰敗的事實,宣布投降。

可是此時的蘇聯卻不同意了,或者說斯大林想要謀取的利益,還沒有成功拿到手。

蘇聯一直想要拿回沙俄時代遠東的出海口,也就是日本占領的北方四島,可是此時日本已經宣布投降,該怎麼辦?

如果想要憑借戰後談判,那無異於癡人說夢,美國一定不同意,蘇聯在遠東擁有出海口,而且這個出海口可以直接威脅到自己的海外領土!

所以左思右想後,斯大林決定,既然談判拿不到,那就在戰場上拿到!可以說,這種思維與朝鮮戰爭時期,美國的思維一模一樣,不過結果卻完全不同,美國輸了,蘇聯贏了。

在日本宣布投降後,繼續進攻日本,此舉一定招致盟軍的反對,所以斯大林命令,對日作戰一定要快!

所以為了盡快取得北方四島的控制權,蘇聯海軍調集多艘戰艦,出動大量戰機,轟炸持續了幾個小時。

而此時的日軍早已經喪失作戰意志,面對蘇軍的進攻,駐守的日軍完全處在被動挨打的局勢,因此蘇軍僅用一天時間,就占領北方四島。

而此時,美國雖然有心反對,但是面對蘇聯已經早就的事實,以及斯大林的強硬,美國也不得不認可了這一點,保持了沉默。

斯大林更是對此有過明顯的表態,“它們(指北方四島)是無數蘇聯軍人用鮮血換來的戰利品,誰也無權把它們奪走!”

在美國的沉默下,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則更是不敢發聲,而英法等國,對此也沒有為此發聲,盟軍默認了蘇聯的行動。

也因此,日本政府開始深深記恨蘇聯,尤其是蘇聯還俘虜了六十餘萬日軍戰俘,而且這些人大多是青壯年!

日本本土歷經美國的轟炸後,不說是一片廢墟,那也是殘垣斷壁隨處可見,急需勞動力!

可是蘇軍在俘虜日軍後,把他們全部送往西伯利亞,罰做苦力,因此日軍戰俘最後只有少數得以回國,所以日本政府便愈加憎恨蘇聯。

可是由於蘇聯的強大,一直不敢抗爭,直到蘇聯解體,俄羅斯建立,日本便提起北方四島的所有權。

本來,俄羅斯准備把靠近日本的兩座島嶼還給日本,可是日本政府要求,四個島嶼必須全部歸還。

這下徹底惹怒俄羅斯,隨後俄羅斯政府表示,南千島群島是俄羅斯法定領土,誰也不能侵犯,同時還派遣海軍在四島領域巡邏。

至今為止,日本也沒有拿回四島的所有權,日本政府也一直深深地記恨著俄羅斯,可是卻從沒有在明面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