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清軍為何能打贏薩爾滸戰役?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02日 -
:   
 

作者:澈哥聊歷史

清軍為何能打贏薩爾滸戰役?以明清軍隊戰役准備與指揮進行分析

在中國歷史上,薩爾滸之戰具有特殊地位,作為清朝最終能夠入關一統的重要決戰,薩爾滸戰役中清廷一舉以六萬人擊潰明朝的十一萬大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不過在這場戰役中,為何清朝能擊敗明朝,大家眾說紛紜,筆者認為,清朝能夠擊敗明朝,其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兩邊的軍事指揮和戰役准備不同,下面將就幾個方面談談清朝取勝的因素。

一.雙方的兵力准備與戰力對比

薩爾滸之戰以前,努爾哈赤的建州勢力已經強大起來,嚴重威脅明朝在遼東的統治,遼東的局勢緊張,明軍處於被動的局面,使得明朝建立了兩百多年的遼東防禦體系面臨崩潰的危險。因此明朝決定在遼東打一次大規模的戰役,徹底消滅後金軍事實力。

當時明朝駐守遼東的各地守軍,總計約有兩萬餘人。在後金八旗軍壓迫式戰法的攻擊下,軍心靡潰,幾成驚弓之鳥。遼東守軍只能被動地分兵駐守各個衛所,無法完成反擊和進剿後金的任務。因而明朝主要從全國各個防區抽調軍隊,試圖組成一支在數量上、裝備上壓倒後金的大軍。

這次明軍的具體構成如下:宣府、大同、山西三鎮,各發精騎一萬,共約三萬人;延綏、寧夏、甘肅、固原四處,各發兵精騎六千,共約兩萬五千人;川廣、山陝、兩直,各發步騎兵五七千不等,共約兩萬人;浙江發善戰步兵四千;永順、保靖、石州各處土司兵,河東西上兵,數量二三千不等,共約七千人;明軍共計八萬八千人左右。加上同盟軍海西女真葉赫部兵二千人,朝鮮兵一萬三千人,總計十一萬多人,號稱四十七萬。通過比較可以發現,這次明軍的構成簡直就是萬歷朝鮮之役中明軍的翻版。

amocity
amocity

  


在這支明軍中,實際上能夠作戰的只有兩大力量,第一是來自宣府大同山西的九邊騎兵,這支騎兵力量是當時明朝最能依靠的軍事力量,他們裝備精良,一手火銃,一手長槍或馬刀,戰鬥力是強於努爾哈赤的建州騎兵的。

另外一支力量就是南方精銳,以浙江兵和四川兵為代表,多年的抗倭經歷使得浙江兵在名將戚繼光的訓練下具有極強的戰鬥力,四川兵由於萬歷中期討伐叛亂的播州戰役中表現突出,所以也成為明軍的中堅力量。

這兩大力量合計大約兩萬多人是明軍的主要作戰力量。我們再來看看後金的軍事力量。

後金的兵源不如明朝那麼充足,兵力略低於明軍。後金的兵制是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其作戰主力是歷史上著名的八旗軍。此次針對明朝的大舉進攻,努爾哈赤做了全民總動員,女真族所有青壯男丁統統編入八旗軍。

此次參戰八旗軍的具體構成如下:正黃、鑲黃二旗,約一萬五千一人,由努爾哈赤統領;正紅、鑲紅二旗,約一萬五千人,由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統領;正白旗,約七乾五百人,由努爾哈赤八子皇太極統領;正藍旗,約七千五百人,由努爾哈赤五子莽古爾泰統領;鑲藍旗,約七千五百人,由努爾哈赤侄兒阿敏統領;鑲白旗,約七千五百人,由努爾哈赤長孫杜度統領。

薩爾滸戰役中八旗軍總計約為六萬人。

整個八旗軍都由努爾哈赤與他的子侄們統領,如此龐大的一支軍隊看起來更象是努爾哈赤家族的親兵,因而有超強的組織力和凝聚力。八旗軍是一支由努爾哈赤一手創建的軍隊。後金建國後,一個旗完整建制為七千五百人左右,八旗共六萬人。八旗軍戰術組織嚴密,每一旗可以在旗主的率領下獨立完成較大的作戰任務。

八旗中全部參戰時,可以完成會戰規模的戰役。八旗軍無論單兵作戰能力還是集團作戰能力都很強,在努爾哈赤長達三十餘年統一女真的征程中,八旗軍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並一直保持著高昂的士氣。類似八旗軍這種規模的大騎兵兵團,可以稱的上是世界冷兵器時代最後一支強大的軍隊。

筆者認為,通過上面的比較可以看出,明軍共八萬多人,再加上盟軍兩萬多人,共十一萬之眾,但善戰者不過兩三萬人而已。八旗軍在人數上並沒有太大劣勢,而且六萬八旗軍基本上個個都作戰勇猛。可以說在整體上來看,八旗軍隊一旦形成集中兵力,對明軍采取各個擊破的方式,那麼明軍在局部作戰中必將處於絕對劣勢,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

二.雙方的武器裝備對比

在武器裝備方面,明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明軍配有大量的火器。明軍的車

營由炮兵部隊和騎兵部隊構成。炮兵部隊配有大將軍炮、虎蹲炮、佛郎機炮等多種威力巨大的火炮,明軍火炮射程遠,威力大。以大將軍炮為例,”射程十裏,每發可斃敵千人”。

隸屬車營的騎兵部隊備有火統。明軍由於采取車騎合營的編制,並無獨立的騎兵部隊,因而其機動性遠不如後金的騎兵部隊。

明軍的步營則配備大量鳥統和多管火槍。明軍的鳥統仿制自西番和日式火繩槍,射程可達百餘米。根據明軍後來損失兩萬餘件火器的情況推算,明軍火器配備比例有可能高達50。明軍火器的配備比例在當時是世界上最高的。毫無疑問,火器的殺傷力、摧毀力、破壞力是冷兵器無可比擬的。戰場上士兵中彈後,由於當時沒有外科手術,隨軍郎中只能用刀把鉛彈挑出來,或者用灌水銀的辦法治療。

除了火器外,明軍也配備了一定數量的冷兵器,如弓箭、刀槍等。由於過於依賴火器的中遠距離打擊,明軍不夠重視貼身近戰及盔甲防護。萬歷朝鮮之役中朝鮮軍曾很驚訝不少明軍不著盔甲依然戰鬥力很強,歎為”天兵”。世人有種誤解,以為明末時明朝無力配備士兵的防護盔甲。其實並非如此,而是過於依賴火器的戰術指導思想使然。

八旗軍以弓矢刀劍為主要武器,長於騎射,利於突襲決勝。後金八旗軍絕大部分為騎兵,主要武器為典型的冷兵器,如長刀、矛、架、弓箭等,防護器具以鐵甲、皮甲為主。與明軍相比,後金的武器裝備明顯落後。

筆者認為:在當時,由於明軍並未采用良好的戰術來強化自己的武器優勢,這就為努爾哈赤提供了取得勝利的機會。明軍裝備了大量槍炮,利遠攻,不便於近戰、野戰。而近戰、野戰,偏偏是機動性超強的八旗軍的優勢。

三.雙方戰術對比

由於明朝初期掌握戰略主動,在各路明軍匯合之後,明軍很快成立了“前敵領導小組”,由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等四人組成。總兵杜松、劉挺、馬林、李如柏等人有列席議事資格,卻對軍事方略無決策權,只有執行權。經過商議,明軍決定四路進兵,最後圍攻努爾哈赤盤踞的老巢一一赫圖阿拉城。

這四路分別如下:

西路軍,即撫順一路,以山海關總兵官杜松為主將,率保定總兵王宣。原任總兵趙夢鱗、都司劉遇節、參將龔念遂等以下宣、大、山、陝官兵三萬餘人,由沈陽出撫順關,沿渾河右岸(北岸),入蘇克素滸河穀,從西面進攻赫圖阿拉城。

南路軍,既清河一路,以遼東總兵官李如柏為主將,率遼陽副參將賀世賢,都司張應昌,義州副總兵李懷忠,遊擊尤世功等以下遼東和京營官兵二萬餘人,由靖河出鴉鵑關,從南面進攻赫圖阿拉城。

北路軍,即開原一路,以原任總兵官馬林為主將真定、保定、河北、山東等官兵二萬餘人,暨葉赫部盟軍一萬餘人,由清安堡出,趨開原、鐵嶺,從北面講攻赫圖阿特城。

amocity
amocity

  


東路軍,以總兵官劉挺為主將,率寬甸遊擊祖天定、南京六營都司姚國輔、川、湖、浙、福等南方官兵一萬餘人,暨朝鮮盟軍一萬三千人,寬甸路由涼馬佃出,會合朝鮮軍,從東面進攻赫圖阿拉城。

這一計劃明顯犯了兵家大忌,由於分兵四路兵力分散,導致努爾哈赤的騎兵機動性體現出來,可以各個擊破,果不其然,努爾哈赤非常有針對性的進行了戰術部署。

面對明朝大軍的多點進攻,努爾哈赤采取了“重點禦敵”的應對措施。關於如何對敵,後金內部曾經有過爭論。不少人認為,明軍四路進攻,兵力強大,後金應在各處據險而守,堅壁清野,時間一久,明軍後勤補給必然會出問題,那時明軍自然會退軍。這時,前明朝遊擊、降將李永芳力排眾議,提出了”任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建議,即采取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決策。努爾哈赤最終采納了李永芳的建議。

努爾哈赤還進一步判斷出明軍的主力來自北線明軍,即西路明軍和北路明軍。“明兵由南來者,誘我南也。其北必有重兵,宜先破之。”由於准確地判斷出明軍的主攻方向,努爾哈赤只分兵五百人阻擊東路明軍劉挺部。然後命次子代善為前敵總指揮,率八旗大軍主力,開赴北線迎擊西路明軍杜松部。自己親率精銳巴牙喇(近衛軍)殿後。

筆者認為,到此時,勝負其實已分,努爾哈赤非常精准的掌握了明軍的動向,形成了絕對的兵力優勢來各個擊破,最終明軍北路全線崩潰,薩爾滸之戰遭遇慘敗也就成了必然,可以說,明朝薩爾滸之戰的失敗早在作戰之前就已經決定了。

參考文獻

1戴逸主編.《簡明清史》一冊一i匕京:人民出版社,1980.

2趙展.滿族文化與宗教研究》,北京:遼寧民族出版社,1993.

3周遠廉.《清朝開國史研究》.北京:遼寧人民出版社,1981.

4《滿文老檔》上.北京:中華書局,1990.

5《清入關前史料選輯》第一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4.

6鄭天挺.《清史簡述》.北京:中華書局,1980.

7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8夏燮.《明通鑒》.北京:中華書局,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