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古代皇帝也有替身,不是為了防刺殺,而是…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11日 -
:     
 

作者:澈哥聊歷史

說到替身,大家不自覺便會想起與希特勒一模一樣的人或者與斯大林一模一樣的人,實在是因為這兩位因為敏感的身份,為了防止別人刺殺,所以找幾個與自己身材體型都類似的人替自己出席一些不重要的公開活動。但是大家知道嗎?這並不是現代人才有的“專利”,其實在古代,特別是元明清三朝,皇帝以及皇室成員都有自己的專屬替身哦,但不是為了防止被刺殺,而是為了替自己積福。

原來在古代,由於醫療條件的不發達,人均壽命非常短暫,尋常人30多歲就可以自稱老夫了,能活到七十多歲就是非常罕見的事,所以才有“人活七十古來稀”這個說法。而古代的皇室貴族,雖然局限於客觀條件,自身也享受不到媲美現代的醫療條件,但是他們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來為自己“延年益壽”,嗯,主要是心理上的慰藉。那就是從小找一個與自己體型年齡相仿的幼童當自己的“替身”,來代替自己出家,整天吃齋念佛為自己祈福,而自己則百無禁忌,酒色財氣什麼的,來者不拒,有權就是這麼會玩。

這些被選為當皇帝“替身”的人被稱為替身僧。相傳這種風俗遺傳自蒙元,元朝在入主中原後迅速拋棄了自身信仰的薩滿教,轉而崇信起藏傳佛教,所以在上層貴族間開始流行起這種“替身僧”風俗,而明朝在趕走蒙元後,繼承了這種風俗。今天北京豐台區的海會寺,相傳是明穆宗的替身僧修行的地方。萬歷皇帝的替身僧法號志善,就在今天北京的承恩寺當主持,日夜誦經念佛,為皇帝祈福。

後來清朝入主中原,清承明制,也把這項風俗保留了下來。就連清代最後一位皇帝溥儀也有專屬的替身僧。溥儀登基後,內務府的大臣們便開始為他物色替身僧,選了一名叫孫虎的太監為溥儀的替身僧,這可是皇帝的化身啊,孫虎當時就飄了。不僅不拿正眼看人,還拒不繳納“太監互助組織——太監義會”的會費,太監義會是宮裏無依無靠的宦官們自發結成的一個互助團體,起源於明代,入會的宦官每月按時繳納“會費”,等自己死後由“義會”負責喪葬。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後宮,孫虎流落街頭,他發現自己除了吃齋念佛百無一用,找到義會又被拒之門外,最終餓死街頭。

amocity
amocity

  


孫虎的死也為中國封建史上“替身僧”這種宗教風俗畫上了句號。實際上這些王公貴族們純粹是在自嗨,所謂善惡有報,平日裏作惡多端,就是找再多的“替身”也終究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