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唐太宗親征高句麗之戰,攻取遼東城被阻安市城,為何未能完成目標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16日 -
:       
 

作者:武成歷史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沒能把高句麗滅了,反而導致隋朝淹沒在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中,隋煬帝本人被殺,隋朝也隨之滅亡,唐朝建立後,與高句麗保持了數十年的和平,高句麗向唐朝稱臣納貢,唐朝冊封高句麗王。

唐太宗貞觀五年,唐滅東突厥,不久,高句麗遣使稱臣,同時獻上封域圖,貞觀六年,唐太宗派人到高句麗收埋隋朝陣亡士兵遺骸,並毀壞高句麗人所築成的京觀,貞治十六年,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發動政變,殺死高句麗榮留王及百名大臣,另立榮留王侄子高藏為王,淵蓋蘇文掌控高句麗朝政,高藏實為傀儡。

第二年,高句麗聯合百濟攻打新羅,新羅向唐朝求救,唐朝派出使者要求高句麗罷兵,高句麗不僅不聽,反而扣押了唐朝使者,遂引發了唐太宗征伐高句麗之心,但這只是明面上的原因罷了,唐太宗攻打高句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維護唐朝領土的統一。

唐太宗李世民

高句麗絕大多數領地都是曾經的漢晉故土,漢武帝當年在遼東及朝鮮半島北部設置了漢四郡,東漢、曹魏、西晉繼承了這一領土,只是到了西晉後期,中原內亂,無力控制邊疆,才被高句麗占據,唐太宗相繼掃平了周邊的威脅勢力後,理所當然要拿高句麗開刀。

唐太宗征伐高句麗的戰略目標是:滅亡高句麗,收複漢晉故土。唐太宗采取的戰略是:水陸並進,步步為營,聲東擊西,攻城為上。

amocity
amocity

  


唐太宗以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總管水軍,率領江淮、嶺南兵卒4萬、長安洛陽募兵3000、戰艦500艘,從山東煙台出發,直搗高句麗都城平壤。以太子詹事、左衛率李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江夏王李道宗為副總管,總管陸軍,率領歩騎6萬及蘭州、河州胡人降卒往遼東進發,陸軍中還有不少原本就生活在遼東地區的契丹、奚、靺鞨等族人。

唐朝用於攻打高句麗的軍隊總計十餘萬人,其中胡人仆從軍就占了一部分,相比於隋煬帝動不動就百萬大軍來說,唐軍可謂是精兵強將,名將有李世勣、李道宗、劉弘基、張士貴、尉遲敬德、執失思力、李思摩、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等等,要不是李靖生病,他也會來,可惜了。

高句麗位置

唐太宗留房玄齡守長安,蕭瑀鎮洛陽,宰相高士廉、劉洎、馬周輔佐太子李治坐鎮河北定州,負責後勤運輸及物資補給,唐太宗李世民親率長孫無忌、岑文本、楊師道等參謀隨軍出戰,唐太宗同時是水陸兩路大軍的總指揮。

唐朝具體的軍事部署是:以幽州(今北京大興西南)、營州(今遼寧朝陽)為陸軍基地,以萊州(今山東煙台掖縣)為水軍基地,同時詔令新羅、百濟、奚、契丹等藩屬國同時出擊高句麗。

戰況最激烈的地方就在遼東戰場,為了應付唐軍,高句麗人在遼東構築了三條防線,分別是:遼東長城防線、遼水防線、遼東城防線。中原政權被胡族修建長城來防備,這還是首次,但這三道防線仍然沒能防住唐軍。

唐太宗親征高句麗路線圖

在戰爭開始前,唐軍就派出無數斥候打探前線消息,唐軍進攻的行蹤飄忽不定,詭異多變,陸軍總管李世勣佯裝向懷遠鎮(今遼寧遼中)進發,暗地卻從柳城(今遼寧朝陽)秘密北上,沿著當年隋軍留下的甬道,經通定鎮(今遼寧新民西北遼河西岸)迂回渡過遼水,高句麗大軍集結在懷遠鎮對面,李世勣率領的唐軍卻到達了玄菟城(今遼寧沈陽東陵對河上柏官屯)。

高句麗軍隊准備從懷遠鎮往玄菟城救援,援軍還沒出發,幾天以後,陸軍副總管李道宗率領數千人殺到了玄菟城東北幾十公裏外的新城(今遼寧撫順北),李道宗手下的折沖都尉曹三良率領十餘騎兵就敢逼近城門,嚇得高句麗守軍緊閉城門,不敢出戰。

當高句麗軍把注意放在北線玄菟城及新城時,唐軍前軍總管張儉率領契丹、奚族騎兵偷偷翻越遼東長城,沿著南邊的海岸線,在遼河西岸擊敗了高句麗的邊防部隊,來到了遼東半島北端的建安城(今遼寧蓋州),高句麗人出城迎戰,唐軍率領胡騎部隊擊敗守軍,斬首數千。

唐軍聲東擊西

北線李世勣與李道宗在留下一部分軍隊包圍玄菟城和新城之後,率領主力圍攻與新城一河之隔的蓋牟城(今遼寧撫順南),10天之後,唐軍攻破城池,俘虜了2萬人口,繳獲10萬石糧食,這是唐軍攻占的第一個城池,唐軍在遼東也有了立足之地。

正當高句麗人以為唐軍會從南線和北線兩路進攻的時候,李世勣與李道宗突然率軍迂回南下,到達並包圍了遼東城(今遼寧遼陽),而唐太宗李世時此時正率領主力到達大遼澤的西岸,高句麗人苦心經營的三條防線面臨唐軍的前後夾擊,猶如一道馬其諾防線一樣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此時高句麗人終於弄明白了唐軍是北、中、南三條戰線同時進軍,但首要目標卻是遼東城,於是防守三條防線的4萬高句麗軍回撤先救援遼東城,圍攻李世勣與李道宗,此時唐軍人數很少,只有數千人,因為要保持輕裝上陣,迂回包抄,所以人不多。

高句麗人很長時間弄不清楚唐軍主攻方向

別看唐軍人數不多,但都是精銳,李世勣負責防備遼東城中的高句麗守軍,李道宗率軍迎戰高句麗4萬援軍,唐軍打仗歷來都是以少勝多,李道宗手下的隋朝驍果軍出身的都尉馬文舉率領一支騎兵沖向高句麗軍陣,一下子沖散了陣形,但高句麗憑借人多勢眾,穩住陣型。

唐軍行軍總管張君義部與高句麗作戰時被擊敗,張君義帶頭敗退,導致唐軍陣型出現松動,主將李道宗親自組織唐軍收攏兵馬,重新沖鋒,再一次沖散了高句麗軍陣,此時李世勣也率領一支唐軍殺了過來,高句麗軍無力抵抗,全軍潰退,唐軍斬首千餘人。

幾天以後,唐太宗李世民率領唐軍主力到達遼東城,唐軍在攻城器械的支持下,開始全力攻城,僅20天時間,就攻破了遼東城,隋煬帝三征高句麗都沒能攻下的遼東城,唐軍20天就攻破了,這是隋軍與唐軍的區別,唐軍斬殺高句麗軍一萬餘人,俘虜士卒一萬餘人,百姓4萬餘人。

唐軍攻克遼東城

第二天,唐軍趁勝出擊攻打白岩城(今遼寧遼陽東太子河北岸),突厥可汗李思摩率領突厥兵攻城,不幸中了流箭,唐太宗親自幫他吮血,高句麗烏骨城(今遼寧鳳城東南)派出萬餘援軍支持白岩城,唐軍鐵勒族名將契苾何力率領800驍騎擊敗這支援軍,斬首千餘人,幾天以後,白岩城主孫代音向唐軍投降。

六月二十日,唐軍進至安市城(今遼寧鞍山海城市營城村),隨即包圍了城池,幾乎是同一時間,唐軍水軍總管張亮在五月初二攻占了遼東半島南端的卑沙城(今遼寧金縣東大黑山山城),與陸路唐軍遙相呼應,此時唐軍占據了遼東大部分城池,高句麗在遼東部署的防線全部失敗。

amocity
amocity

  


當唐軍包圍安市城時,北部都督高延壽、南部都督高惠真率領15萬高句麗、靺鞨聯軍前來救援安市城,此時包圍安市城的唐軍不過3萬餘人,既要面對城中的守軍,又要面對敵人的援軍,壓力可想而知,但人數多從來就不是唐軍考慮的問題,如何擊敗對方才是唐軍考慮的問題。

安市城東南,唐軍擊潰高句麗軍15萬人

唐太宗在安市城東南8裏處策劃了一場著名的圍點打援戰,他派突厥名將阿史那社爾率領一千多突厥騎兵騷擾高句麗軍,並把高句麗軍引入一個狹長的山穀,雙方18萬人在長達40多裏的山穀對峙,唐太宗命令李世勣率領1.5萬唐軍在正面列陣迎敵,派長孫無忌率領1.1萬繞到高句麗軍的身後截斷對方的退路。

唐太宗本人則率領剩下的4000騎兵在山頭列陣以待,作為唐軍的總預備隊,尋找機會圍殲高句麗軍,高句麗軍由於人多勢眾,並不把唐軍放在眼裏,開始列陣沖擊唐軍軍陣,但始終未能沖破軍陣,長孫無忌率領騎兵切斷高句麗軍後路,唐太宗果斷下達總攻信號,高句麗軍首尾受到唐軍的沖擊,而中間的軍隊卻無法應戰。

還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貴就是靠這一戰成名的,他身穿白袍,手持長槍,沖入敵陣,左沖右突,所向披糜,無人能擋,唐太宗見時機成熟,命令作為預備隊的4000騎兵從山頭沖向高句麗軍,高句麗軍全軍潰敗,被斬首2萬餘人。

唐太宗親征高句麗攻取的城池

高延壽、高惠真率領餘部向唐軍投降,唐軍還繳獲了5萬頭牛、3萬匹馬和5000多領鐵甲,之後唐軍開始圍攻安市城,但久攻不下,唐軍揚言破城之後屠城,安市城百姓全力支援守城,唐軍攻了一個多月,始終不能攻下城池,到了9月份,天氣轉涼,馬上要進入冬天,再加上唐軍糧食將要耗盡,於是唐太宗下令撤軍。

唐太宗第一次征伐高句麗之戰持續了六個月時間,攻取了高句麗的遼東城、蓋牟城、玄菟城、橫山城、磨米城、白岩城、卑沙城、麥穀城、銀山城、後黃城合計10座城池,遷入高句麗百姓7萬人到唐朝生活,消滅近20萬高句麗軍隊,高句麗在遼東長城及遼水一線的防線均被破壞,實力受到嚴重損傷。

但是唐太宗並沒有完成滅亡高句麗的戰略目標,能讓唐朝花費6個月時間來滅亡的政權在當時是沒有的,唐朝滅亡最強大的東突厥也不過5個月,而且還是斷斷續續的,為什麼唐太宗未能完成戰略目標?

唐軍未能達成滅亡高句麗的戰略目標

根本原因就是唐軍采取的步步為營的戰術,這是最為穩妥的戰術,也就是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圍攻,避免孤軍深入,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出現隋煬帝三征高句麗所犯的錯誤,但這樣做就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唐軍全部打的是攻城戰,有些城池異常堅固,比如安市城,像遼東城這樣的城池都被攻克,但安市城仍然堅守不破。

在攻打安市城期間,李道宗曾經給唐太宗獻計,高句麗主力均已經被唐軍消滅,可以派出一支五千人的精兵,繞過高市城,渡過鴨綠江,突襲平壤城,這一計劃過於冒險,被唐太宗否決,唐太宗後來問過李靖如何看待這一任務,李靖表示贊同李道宗的意見,說明晚年的唐太宗不像年輕時候喜歡冒險。

攻打高句麗必須在冬季來臨前結束戰爭,否則拖到冬季,是無法作戰的,唐軍都是南方士兵,即使有部分北方人和胡人士兵,但東北那樣寒冷的冬天是沒法打仗的,即使攻下了安市城,也不敢說能繼續攻下後面所有的城池,這就是唐軍未能完成戰略目標的原因。#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