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脫離了價值的炒作有多可怕?小小鬱金香竟能癱瘓一個國家_荷蘭_價格_市場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20日 -
:       
 

原創

作者:見山說史

商品價格是圍繞其價值上下波動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價格與價值相一致反而是偶然現象,相互背離卻經常發生。這是因為,雖然價值是價格的基礎,但價格又受到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炒作”就是諸多因素之一。

從商品層面上來講,炒作的目的是通過買入賣出,造出聲勢並獲取利潤。正常的商品流通,是以供需程度來定價,供給量遠大於需求量,商品會下跌;需求量高於供給量時,會供不應求,商品價格就會上升。

然而加入了人為的炒作,價格變動就會被急劇放大,該情況適用於一切票證或是實物。

17世紀發生的“鬱金香事件”,令荷蘭舉國上下卷入這場無比狂熱的投機炒作。結果當價格泡沫被吹到頂點時,轟然破裂,這種美麗的鮮花成了無數人的噩夢,令他們一貧如洗傾家蕩產。

amocity
amocity

  


荷蘭是低地國家,古時還沒有如今的攔海大壩,每當海潮或台風來臨,都會有大片土地被淹沒。狹小和惡劣的自然環境,讓荷蘭人無法通過耕種豐衣足食,只能另辟蹊徑,依靠貿易獲得財富。

陸地是歐洲強國的地盤,關卡重重,海洋才是國小力微的荷蘭唯一的出路。為降低負重裝載更多貨物,荷蘭人不惜拆掉火炮,這樣做需要冒很大風險,北歐海盜可不是吃素的;因為繳稅按甲板寬度收取,聰明的荷蘭人就創造出一種甲板狹窄船身很鼓的“大肚子”船。

通過一系列舉措,荷蘭人能以最低的運價配載更多的貨物,控制了海上物流市場,被譽為“海上馬車夫”。

荷蘭人因此大發其財,他們的國家成了歐洲最富庶的地方,金融活動也得以繁榮,由此滋生了投機炒作的土壤。

人的欲望總是遞進式,單憑傳統貿易已經沒法滿足荷蘭人對暴富的渴望。真是瞌睡遞枕頭,鬱金香恰如其時出現在眼前。

十六世紀中期,鬱金香從奧斯曼帝國被引入西歐,初期倒沒什麼,只是比較稀罕的觀賞植物罷了。但當從維也納傳入巴黎後,情況有了本質變化。

巴黎號稱時尚之都,王公貴族、名流富豪雲集,經常會出入各種沙龍聚會,大家換著花樣攀比炫富。如果能在自己的花園或是客廳裏栽上幾株稀有品種鬱金香,自然有助於提升身價。於是鬱金香開始脫離欣賞功能,成了那個時代的“LV和愛馬仕”。

到了1630年代,這股風潮波及到荷蘭,如此良機當然不能錯過,一些嗅覺敏感的商人開始大肆囤積居奇,使得市場處於“饑渴狀態”,用如今術語就是“高度控盤”。一面是旺盛的需求,一面是壟斷資源的待價而沽,鬱金香球莖價格開始直線上升。狂潮迅速蔓延到整個國家,上至巨賈豪商下到販夫走卒,都參與到轟轟烈烈的造富運動中。

在人們的思維中,完全忽略了鬱金香僅僅是觀賞植物這一本質,堅定相信“擁有鬱金香就等於擁有財富”、“價格只會不斷上升,根本沒下跌可能”。在這樣的信念中,鬱金香球莖被炒到了難以理解的高度。

在巴黎,頂尖品種鬱金香可以換到3公斤黃金;在荷蘭,則可以換來一棟位置優越的豪宅。

某些因素的合力,可以使價格大幅偏離價值軌道,但這種情況並不能長期持續下去,既然是泡沫,就總會有破滅的一天。

amocity
amocity

  


荷蘭的悲催之處在於,他們將鬱金香交易玩成了期貨:由於供不應求,擁有鬱金香球莖的甲,和購買者乙約定交貨時間,並以合同方式確定,然後乙再將合同轉賣給丙,如此延續下去,形成買賣鏈條。

當交割期限到時,甲向乙追討貨款,乙又去找丙,追到最後那位合同持有者時,已無力支付炒成天價的款項,於是鏈條崩潰,買賣鏈就成了債務鏈,這同後來席卷美國的“次級債危機”頗為類似。

當“擊鼓傳花”的遊戲難以為繼時,就是炒家們的噩夢降臨之時。

至於刺破泡沫的那根針是什麼,眾說紛紜。有種說法是,一群到荷蘭遊玩的“鄉巴佬”英國人(當時英國尚未發展起來),竟然不知鬱金香為何物,他們將鬱金香球莖一層層剝開,甚至還放到嘴裏品嘗。這使荷蘭人在嘲笑之餘產生了疑惑:“這東西真的那麼值錢嗎”?

任何投機市場發展到高潮,總會有一批先知先覺的人,率先意識到危機,並且搶先“落袋為安”。等後覺者發現勢頭不對,再想拋售時,卻已找不到下家接盤,於是持有者紛紛降價出售,市場進入全面恐慌直至“崩盤”。

到最後荷蘭政府不得不出面乾預,以終止這場鬧劇。事件結束後,不僅鬱金香市場徹底垮掉,順帶牽連荷蘭經濟癱瘓三年之久。

“謊言總會揭穿,泡沫終歸破滅”,投機和炒作過程本身,並不創造任何價值,充其量是財富的轉移。然而在貪欲面前,人們總是尋找各種理由,故意讓自己忘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