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範進中舉為什麼發瘋?舉人那些特權放到你身上,你比他還瘋_秀才_社會_清朝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24日 -
:       
 

原創

作者:見山說史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車馬轎,書中自有顏如玉。”

在古代中國,也是非常重視教育的。特別是教育直接和法律特權、社會地位直接掛鉤,而且還是官僚系統的候補資格。

古代封建社會中把所有人分成四個士農工商四個階層。

士子位列第一,也是四類人中地位最高、特權最大的存在。

amocity
amocity

  


普通百姓也把科舉考試視作改變命運、改變階層的首要途徑,也可能是唯一途徑。

科舉的通過率非常的小,第一級別是縣級考試,第二級別是省級考試,第三級別是在京城的殿試。

第三級別也就是最高級別的殿試,每三年舉行一次,一次只錄取300人左右,也就是說平均下來,全國一年只錄取100人,錄取率低得讓人發指。

雖然靠著個人努力考上去的可能性很渺茫,但卻能使全國百姓確信,社會是公平的,朝廷是公平的,恰如在美國,所謂的小木屋出總統的神話能使人相信社會是自由的,皿煮的一樣。

"範進中舉"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誕生的荒誕故事。

沒有經歷過封建社會壓榨和殘酷的現代人很難理解範進的瘋癲。

科舉考試最開始的確是一種選拔人才的優良制度,發展到明清時期,已經成為封建王朝鉗制百姓思想的有利工具,表面上瘋癲的範進是一種迂腐可笑的表現,但實際上作者就是通過範進的瘋癲諷刺腐朽的科舉制度。

在越來越脫離歷史的國產影視劇中,幾乎所有參加科舉考試的主角都能考中好名次,最差的都是進士,狀元探花更是如探囊取物。

加上大眾很多時候把高考所謂的省狀元、市狀元和古代科舉考試真正的第一名狀元的認知混在一起。

導致大眾很難理解為什麼範進只是考中了舉人就會變得瘋瘋癲癲。

"範進中舉"是清朝吳敬梓先生編纂的《儒林外史》中一個虛構的故事,通過描繪秀才範進因為一朝中舉,變得瘋瘋癲癲,諷刺了清朝封建制度官場的墮落腐朽。裏面還通過其他人物對範進態度的轉變表現當時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歷史社會環境。

比如範進的嶽父胡屠夫,他對範進中舉前和中舉後的態度可以說是判若兩人。

範進年紀輕輕考上秀才,那時候胡屠夫認為範秀才能很快考上舉人,這麼好的優質男必須緊緊抓在自己手上,於是把自己女兒嫁給了範進。

哪知範進這麼一當,就當了幾十年的窮秀才,胡屠夫對他也從尊敬變成明嘲暗諷,每次看到範進都要拉著他,從長相樣貌到家世背景一處處被胡屠夫數落一遍。

但是範進中舉之後,胡屠夫把範進當成了文曲星下凡,全身的缺點都變成文曲星上的優點,甚至在誇贊範進的同時,還洋洋得意自己的長遠眼光。

胡屠夫這種面朝換土背朝天的平民,本來應該是單純善良的老百姓,但是胡屠夫這前後不一的小市民嘴臉卻也很讓人厭惡。

清朝的科舉制度讓應試的士子們通過不同層次的考試取得相對應的功名和社會特權,以後就算不當官也可以享有很大的特權。並且考試獲得的功名層次越高,地位越高,獲得的特權範圍越廣,其中最重要的特權就是無須參加勞役和繳納賦稅。

清朝賦稅徭役沉重,因此這項特權對任何人都具有很強大的誘惑力。除了免除賦稅徭役的權利之外,封建律法對士人還有其他的優厚待遇。

科舉制度的悲劇不止範進瘋癲這一個,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悲劇。有拋妻棄子的,有看上官宦千金的,有進行報複性的貪汙受賄的等等。

範進至少成功地考取了舉人,而無數明清時期中寒窗苦讀的學子,一生都沒跨過舉人這個門檻,一輩子都耗費在科舉制度上。

範進作為秀才備受親戚冷眼,中舉之後親朋好友們的態度都有莫大改變。

秀才和舉人區別有這麼大嗎?這兩種功名到底有何區別?

amocity
amocity

  


1、取得方式不同

秀才屬於青銅段位,舉人屬於白銀段位,而進士是黃金段位,狀元榜眼探花是王者段位,根據清朝史料的統計,每十幾個秀才裏面只能出一個舉人。

2、特權範圍不同

秀才只有免除賦稅徭役和見官不跪的特權,基本沒有當官的資格。

而舉人除了免除賦稅徭役和見官不跪的特權之外,還擁有當官的最低資格,就算不當官,也是地方上士紳的主要代表者。

範進得知自己中舉的消息後,十幾年積累的精神壓力一朝釋放,使得範進直接變成瘋癲之狀。

範進中舉之後徹底擺脫窮書生窮秀才的身份成為當地士紳代表之一,範進也算光大門楣、光宗耀祖。

範進中舉後獲得非常豐厚的實際利益。當地的地主豪商贈送土地、房產、店鋪、銀子。很多貧困的同族親戚請求範進收留,成為舉人家裏的一名普通的奴婢。甚至知縣老爺都過來和範進寒暄了幾句。

只要考上舉人,就能享受如此富裕優渥的生活,難怪古代的學子們都對功名利祿趨之若鶩。

太史公《史記》裏面有這麼一句話:"世人皆以利為所求,熙熙為利而來,攘攘皆為利往!"

範進多年寒窗苦讀,受盡生活的折磨和社會的屈辱,心中所壓抑的不僅是讀書之痛,更是對人性的失望,對社會的失望。

範進又瘋癲又清醒,當年冷漠生疏的面孔如今都變身為彎腰諂媚。

前一天冷漠生疏的陌生人,此刻卻把你當成他的親兄弟,不知如何面對不如瘋癲一場,當作是重生忘卻過眼煙雲,放下心中曾壓抑的痛苦。

《儒林外史》這本書絲毫不遜於四大名著,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