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4年10月01日 -
:
原創
作者:方圓視界看歷史
一將功成萬骨枯,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有著無數動人的篇章,時代背景下,有很多人的民族氣節是值得稱贊的。
對於武將的家人來說,他們的生活要比尋常官員的家庭更加的水深火熱一些,要憂心戰場上的家人,要擔憂戰局。
對於他們而言,家人一旦死在戰場上,是光榮也是痛苦。
但也有武將的家人,在得知其死訊之後,隨其而去,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誓死追隨。
阿魯真就是這樣一名女子,在得知自己的丈夫守城,已經回天乏術之時,遣散家眷,最終帶著自己的女兒投井自盡,追隨丈夫而去。
這又是怎樣的故事呢?
阿魯真的丈夫叫做普顏不花,從他們的名字就能夠看得出來,他們並不是漢族人。
她的丈夫普顏不花是元朝的將領,時代的起伏最終會落到每一個人身上,更何況是在封建王朝的武將。
朱元璋的手下徐達奉命攻打山東,當時山東的守將就是普顏不花,身在北京的阿魯真得知戰況之後,非但沒有在都城安置家人,反而帶著家眷,千裏迢迢來到了山東。
她此舉就已經代表了其會誓死追隨自己的丈夫,普顏不花十分感動,但是當時元朝氣數已盡,回天乏術,最終一役,普顏不花向妻子說明了情況。
對於妻子是要追隨還是要開啟新生活,普顏不花都表示支持,隨後便提刀上了戰場。
而在後方的阿魯真,堅決地選擇了誓死追隨,在普顏不花喪命之後,也選擇了帶著他們的女兒投井自盡。
當時還有個故事,說是她們一開始想要投的那口井中已經有人了,女兒哭著告訴她之後,她便帶著女兒去了另外的一口井。
這直接表明了當時,並不只是阿魯真一個人向死而生,而是很多蒙古人也選擇了跟隨。
就連徐達進城之後,都對阿魯真的氣節趕到敬佩。
元朝在歷史上的存在無疑是特殊的,蒙古族統治下,疆域面積確實是創下了歷史之最,但這個朝代卻像是曇花一現一般,並沒有像其他朝代那樣存在之久。
普顏不花作為元朝的將領,其實有著非常出色的軍事才能,起義的時候,他帶領的軍隊戰績全勝,可謂英勇。
但當時朱元璋的部隊北上,想要攻打元朝都城,就一定要先打下山東。
五年的時間,朱元璋在南方大展宏圖,從兩廣地區到福建,然後北上,目標直指元大都。
而山東從地理位置上看,是必須要過的地方,同時也是都城天然的屏障,要想順利攻進都城,山東是勢在必得的地方。
當時朱元璋的部隊在山東迅速集結,元朝當然也派兵守衛,不想失去這最為重要的地方。
如果攻過了山東,那麼朱元璋的部隊將會長驅直入,直至都城。
守城將領普顏不花,才能再怎麼出眾,已到強弩之末,氣數將盡,無論在怎樣,也回天乏術,但即便如此,這名將領也誓死守備。
像朝廷求援之後,普顏不花帶著守城的將士們在前征戰,後方的增援部隊卻遲遲不到,當時的元朝實在是已經沒有辦法了。
但是在這種危急的時候,他的妻子千裏迢迢從元大都奔赴而來,為他解決了後顧之憂,避免朝廷覺得他守城不力。
城中將士深受鼓舞,但卻仍然沒能守下城池。
眼看著城門已破,普顏不花也知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武將最光榮是死在戰場上,他沒想過要離開,更不願被招安,但不能不盡孝道。
他趕回家見了自己的老母親一面,自古忠孝難兩全,必死的局面,普顏不花向自己的母親告知自己的情況,希望母親以後保重。
而後跟自己的妻子阿魯真道別,這是夫妻二人最後一面,雙方都心知肚明。
告別之後,普顏不花頭也不回地奔赴戰場。
而留下來的阿魯真開始安置丈夫的母親,為自己的婆婆准備好最後的一頓飯,然後去遣散了普顏不花的家眷們。
阿魯真告知那些妾室們現在的情況,讓她們自己四散而去,以後想辦法謀生,就此別過。
普顏不花的家眷們就此散去,四散逃生去了。
阿魯真給他們的女兒換上了一件新衣服,死前最後的時刻總要體面一些,抱著她走向了井口。
當時的她們也是為了國土而戰,阿魯真顯然是對自己的丈夫所作所為沒有絲毫的埋怨,與城同在,是將士的夙願,而她也以此為榮。
她與丈夫感情甚篤,在得知普顏不花必死之後,從來沒想過苟活於世,發現井下有人之後,便選擇了另外的井,堅定地向死。
這種氣節,在當時讓很多人深受觸動,其中也包括攻城的徐達。他下令將她們投的那口井封上,並且派人安置了普顏不花的母親。
半年之後,元大都被攻陷,元朝至此覆滅,而這段動人的故事,卻留在了歷史之中。
時勢造英雄,但朝代更迭也一定會有悲歌,每個人的立場不同,不能脫離歷史情況來看。
對於普顏不花和阿魯真而言,他們是元朝的將領,是蒙古的女人,所以追隨而去並沒有什麼不對。
而普顏不花一生征戰,少有敗績,戰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也值得所有人尊重。
他守衛的是他的國,所以身為武將的他,站在最前線,跟國家共存亡。
阿魯真理解自己的丈夫,也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在為國征戰,所以才會不遠千裏趕來山東,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讓他全力應戰。
只可惜,當時元朝氣數已盡,他們的悲劇是注定的。
阿魯真追隨丈夫而去的氣節讓很多人動容,也是因為這其中並不是只有兒女情長,更是有著一介女眷的家國情懷。
朝代更迭,這樣的故事在歷史浮沉之中,並不是個例。封建王朝男耕女織,但縱使是女子,心中也裝有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