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字體大小:
2024年10月26日 -
:
原創
作者:武成歷史
夏朝的真實性一直被一些西方學者捏著不放,意欲以如此方式來縮短華夏文明的持續時間。
雖然在周朝出土的文物上以及古籍上面都明確記載了夏朝這一朝代,但由於在現實考古中並未曾獲得不容置疑的“證據”,使得夏朝的存在一直還備受爭議。
之所以在考古上沒有得到有力的證據,一來是因為夏朝距今時代久遠,甚至遭遇過洪水的沖刷洗禮,使得夏朝的痕跡消失得比較多。
二來也是因為夏朝時期金屬冶煉以及甲骨文的發展水平較低,繼而導致其自身無法證明其自身的真實性。
關於夏朝的記載文字,皆出自後代,由於存在時間上面的跨度,使得夏朝存在的真實性就陷入了一個死區,就好比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陷入了無限的循環當中。
但我華夏文明的歷史沉澱,並不會因為夏朝存在與否而被生生截斷,因為文明是具有持續性的,夏朝是否存在還在繼續爭論,但是比夏朝更早的堯舜時代卻都已經被考古發現。
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遺址被申遺成功,證明了華夏文明早已深入到夏朝更早的年代。可這就讓人搞不懂了,比夏朝更為久遠的年代都已經獲得了國際認可,為何一個400多年的夏朝卻遲遲無法找到?
考古揭開夏朝的面紗
所謂的考古,就是通過現代科學的技術,通過對遺址中的文物進行檢測,從而判斷出其年代。
再者通過對於其中文物的比對,與歷史記載當中的內容進行“對話”,以此來互相校對其真實性。因此,考古並不是僅僅進行檢測,還要進行縝密細致的分析才行。
唯一與夏文華產生關系的就是河南的二裏頭文化,二裏頭文化遺址從考古發掘出的時間以及空間層面上分析,與夏朝的記載比較貼合,最起碼證明了一點,商朝之前,確實存在一個發達的王朝存在。
但是,僅僅憑借二裏頭文化,也只能證明王朝的存在,卻無法為夏朝的真相提供蓋棺論定的證據,原因很尷尬,二裏頭文化的存在時間,無法與夏朝存在的時間相吻合。
按照時間來算,二裏頭文化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半個夏朝的時長,大約是夏朝後200多年的遺址,上限時間也就是到公元前1750年左右。
不管二裏頭能不能發掘出自己證明自己的文字,滿打滿算都只能算是夏朝中後期的遺址。那夏朝前200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或許和大洪水有關
順藤摸瓜的話,上面的“漏洞”也就比較多了。首先是大禹這個人的生存年代成為“疑問”。按照《史記》記載,大禹是和舜帝同時期的人,因為治理大洪水有功勞,積累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因此才被舜帝禪讓,坐上了首領之位。
雖然說堯舜時期的首領活得年紀都比較大,但是,依舊沒辦法晚到公元1750年前後。陶寺文化作為堯舜時期的代表遺址,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經沒落,到公元前1900年就已經淪為普通部落了。
而陶寺和二裏頭之間,卻還有近200年的時間無法解釋,因此,大禹如果接替了舜帝,那他也不能活200來年,按照當時的醫療條件看的話。
按照記載來說,大禹治理了大洪水,積累的深厚的群眾基礎,那大洪水的線索是不是可以追一下子?
在公元前1900年前後,華夏大地確實出現了人口銳減的大災難,整個黃河流域的部落從1600多個,降低到180來個,可謂是遭遇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從部落遺址發掘現場可以看出,其中有大洪水沖刷過的痕跡,如此一來,便可以將夏文化開啟的時間拉伸到了公元前1900年左右,並且還和河南的龍山文化有了些許交集。
但是,從遺址的文化特點中可以看到,二裏頭文化和龍山文化,並沒有明顯的繼承痕跡,而二裏頭文化存在多種文化特點,將多種文化全部聚集糅合在了一起。
這也證明了,二裏頭文化是當時王朝核心的推測,那在公元1750到公元1900年這一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大禹到底建了個什麼
大禹治洪水建立夏朝的事,記載在周朝的銅器上面,人家商朝的甲骨文,根本就沒有提這件事。
首先來說,大禹的年齡必然蹊蹺,這很可能是幾代人的稱呼,他通過治水獲得的共主地位,本質上和堯舜時期並沒有區別。
按照記載來說,商朝的祖先以及周朝的先祖,都是大禹聯合體的組成者之一。大禹的時代,創建的還是一個部落的組合體,原則上不能統稱為部落。
但周為何非要說是大禹開創的夏朝?首先來說,他們要給夏朝找到一個起源,推算來看,大禹時代就是夏朝的開始,也就是夏朝的起源。
為何非說大禹建立了夏朝
而大禹時代也並非代表了大禹一個人而已,或許是代表了幾代人。再者來說,商朝滅夏,周朝滅商,從道義上來講,周是臣子滅君,按照當時來看,這屬於大逆不道的罪名,是要被記入史冊的。
但是,為了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便要推翻這一理論。順著商朝的祖先以及周朝的祖先開始往上推,兩者都是大禹部落聯盟的組成者之一。
既是“股東”的關系,便都是“既得利益者”,因此,天下輪流做,今天到我家,又有什麼不可?所以,周朝要將夏朝拖出水面,而商朝則不願意再提及夏朝,這也就理解了,為何周要提起大禹和夏朝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