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蘇聯解體時,留下一個大難題,時至今日,多數加盟國仍沒解決_爭議地區_中亞_民族


字體大小:
2024年11月20日 -
:        
 

原創

作者:常棣tandy

常言道,牽一發,而動全身。在形勢複雜的國際舞台上,一個小事件的發生,就有可能對全局產生影響,更遑論重大事件。80~90年代之交的蘇聯解體,便是世界歷史上影響深遠而又極其複雜的大事件。從外部角度看,蘇聯解體,促使國際格局發生變遷,導致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而從內部角度看,蘇聯解體,也給各其境內各加盟國留下了眾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其中的一個問題,相當棘手。

這個問題,便是爭議地區的歸屬。眾所周知,蘇聯是多民族國家,大小民族多達120個。境內15個加盟共和國,是以諸民族中較大民族為主體,其他較小民族參加組成的。而其境內較小的民族,則按地域大小、人口多寡在加盟國內組成“自治共和國”、“民族自治州”等行政單元。在中亞、西伯利亞和高加索地區,由於民族間交錯雜居的情況普遍。使得加盟共和國、自治共和國的邊界劃分問題複雜了起來。

並且,當初蘇聯在界定各加盟國邊界時,並不完全按照民族分布範圍、人文地理情況劃分版圖。例如,作為中亞名城的撒馬爾罕和布哈拉,本來主要人口為塔吉克人,通行波斯語,蘇聯卻將其劃分到烏茲別克的版圖之內;錫爾河流域的奇姆肯特,本來烏茲別克人居多,蘇聯卻將其劃分到哈薩克的版圖之內。外高加索的納卡地區,人口以亞美尼亞人居多,行政上卻屬於阿塞拜疆。

amocity
amocity

  


同時,出於制衡地方民族分離勢力的考慮,蘇聯還在各加盟國之間故意制造“飛地”。中亞的費爾乾納盆地,面積僅2.2萬平方公裏,卻有著索赫、卡拉恰、沙希馬爾丹、賈蓋爾、沃魯赫、西卡拉恰、薩爾瓦克、巴拉克這至少八塊飛地,分屬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三國。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之間,也存在著納希切萬這塊飛地。遠在波羅的海之濱的加裏寧格勒,雖然並不與俄羅斯本土接壤,但仍歸俄羅斯管轄。

此外,蘇聯中央偶爾還會向加盟國“贈送”土地。例如1954年,赫魯曉夫為慶祝俄烏聯合三百周年,而將克裏米亞轉交給烏克蘭。總體來說,蘇聯這種疆域劃分的方法,在其強盛時期,有力鞏固了政權的穩定。蘇聯時代,各加盟國都由蘇聯中央統一管轄,領土問題雖然有過爭議,卻也沒有產生嚴重的後果。但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於蘇聯政權逐漸走向瓦解,傳統的穩定秩序崩潰,各加盟國間的國土糾紛,便又重新浮出了水面。

這其中,有些加盟國為爭奪土地,而互相大打出手。在外高加索地區,1988~1990年間,蘇聯尚未瓦解,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兩國,就因納卡的歸屬問題而發生了沖突。為此,蘇聯不得不在1990年1月向高加索地區派遣軍隊,以穩定當地局勢。而在東歐地區,由於克裏米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地的歸屬問題懸而未決,俄羅斯、烏克蘭兩國還頻頻明爭暗鬥、相互施壓,最終導致了戰爭。

amocity
amocity

  


另有些加盟國,因無力管轄境內的爭議地區,陷入了內戰。在德涅斯特河畔,1990年5月,摩爾多瓦宣布更改國名,迎接獨立。同年8~9月,其境內就相繼出現了“加告茲”、“德左”這兩個國中之國。蘇聯解體時,摩爾多瓦國土上槍炮聲不斷,原蘇軍第14集團軍也趁亂介入,使局勢雪上加霜。而在黑海之濱,格魯吉亞因無力羈縻“阿布哈茲”、“南奧塞梯”、“阿紮爾”這三個地區,引發了更為持久的混亂。

時至今日,許多原蘇聯加盟國,仍未解決彼此間的爭議地區糾紛問題,這便是蘇聯解體所引發的惡果之一。不過,面對困境,很多原蘇聯加盟國意識到,唯有大力發展經濟、通力協商合作,才能最有效解決問題。例如中亞地區的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三國,面對費爾乾納盆地的爭端,多次協商對話,在上合組織的框架內進行調解,最終讓費爾乾納這個昔日的“中亞火藥桶”,獲得了相對的安定。

參考資料:《蘇聯民族-國家建設史》、《中亞通史》、《東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