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字體大小:
2024年12月19日 -
:
手勁小,走路慢,提示肌少症 | 應堅持中高強度運動,增加蛋白攝入
作者:保健時報
當下,很多人在“瘦就是美”的觀念沖擊下,即便體重在正常範圍,也依然在減肥,有些人甚至減到了體重不足的地步。其實,太瘦弱並不能稱作楚楚可人,相反它會讓身體陷入“危機四伏”的境地。
1
增齡、久坐、不健康飲食等易致肌少症
肌少症又被稱為肌肉衰減綜合征、肌肉減少症或少肌症,表現為骨骼肌質量和肌肉力量或軀體功能下降。在我國≥60歲的老年人中,有5.7%~23.9%存在肌少症。
那麼,如何判斷是否為肌少症?《老年人肌少症防控中國專家共識》建議,診斷肌少症需結合肌肉質量、肌肉力量及軀體功能狀況三者而定,其中肌肉質量下降是核心元素。
共識推薦使用握力作為肌少症評估診斷的首選指標。測定上肢握力時,左右手分別測量3次,取最大值,男性<28千克、女性<18千克考慮為肌肉力量下降;使用6米步速測量可作為軀體功能常用的評估方法。步速測試是指個體從移動開始以正常步速行走4米或6米所需的時間,能反映個體的體力水平,速度越快者體能水平越高。6米步速測量的診斷界值為<1.0米/秒。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肌少症?增齡、長期臥床、久坐、長期酗酒吸煙,膳食攝入能量、蛋白質及維生素不足,原有慢性病、手術、惡心腫瘤、內分泌疾病、多器官衰竭、某些藥物治療等因素均可導致肌少症的發生。
2
肌少症會增加心血管病等慢性病風險
肌少症還會增加一個人患慢性病的風險。一項來自日本的前瞻性隊列研究提示,30~79歲的成年人,如果在20歲以後體重明顯減輕(超過5千克),尤其是從體重正常降至體重不足,心血管死亡風險顯著增加,而體重增加不升高心血管死亡風險。研究者發現,從20歲至基線(30歲以上),體重減輕超過10千克的人,中位隨訪20年期間,心血管死亡和中風死亡風險較體重保持穩定者分別增加1.07倍和2.02倍;≥65歲以上者風險尤其高,分別增加1.44倍和2.95倍。
研究者指出,體重減輕可能不僅包括有害的腹部脂肪和異位脂肪的減少,還包括有益的外周皮下脂肪和肌肉的減少。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學者發表的研究發現,中老年人群肌少症提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卒中)風險高。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學者的一項研究發現,27%的社區中老年人存在肌少症,而且肌少症與心梗和房顫有關。作者表示,肌少症不僅是衰老、體力活動不足或某些疾病(如心力衰竭)的並發症,還可能導致數種與年齡相關的代謝、炎症和心肌疾病。
3
堅持中高強度運動、合理飲食有助防治肌少症
近期,香港中文大學學者的研究表明,堅持中高強度運動、少久坐(<8小時)及多吃水果和(或)蔬菜均與降低肌少症風險顯著相關。滿足上述三項則肌少症風險降低37%,滿足一項或兩項也可以預防肌少症。多吃水果和蔬菜使肌少症風險降低31%,中高強度運動+水果和蔬菜攝入使肌少症風險降低33%,少久坐+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使肌少症風險降低21%。
《老年人肌少症防控中國專家共識》推薦,應對所有確診為肌少症且無運動訓練禁忌證的≥60歲老年人進行科學的運動訓練。推薦有氧訓練、抗阻訓練、平衡訓練及祖國傳統體育項目等訓練方式的有機結合,同時運動乾預應當聯合營養乾預。抗阻運動是運動乾預的基礎和核心部分,可以采用彈力帶、綁腿沙袋、啞鈴等器械,根據患者體重制定相對安全的重量阻力。有氧運動有助於加強對抗阻訓練的適應,可選擇國內外普遍推薦的6分鐘走、2分鐘高抬腿、騎健身車,也可以選擇中國特色的傳統運動健身方式,如健身舞、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
營養不良及其導致的肌蛋白合成降低,是引起肌少症發生和進展的重要原因與強預測因素。推薦老年人增加含有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質攝入,如瘦肉和其他富含亮氨酸的食物(如黃豆、花生等)。肌少症患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應達到1.2~1.5克/千克體重,其中動物蛋白等優質蛋白質比例需達到50%以上,並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合並嚴重營養不良的肌少症患者,每日蛋白質則需要補充到1.5克/千克體重以上。
另外,美國心髒協會曾提出7個心血管健康指標,包括4種健康行為(不吸煙、理想體重、多運動和健康飲食)和3種健康因素(理想血壓、血脂、血糖)。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數據分析表明,這7個心血管健康指標還與肌少症顯著相關。因此,預防肌少症也需要做到這7點。
轉載請注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董超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