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5年4月03日 -
:
原創
作者:洞鑒史書
公元131年,十七歲的漢順帝劉保,不得不面對一個很頭疼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到底該選誰做自己的正宮娘娘。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一個十七歲的孩子,如果考慮這個問題,多半會被家長扣上一個早戀的帽子。而且就算是父母開明,允許孩子早戀,那距離國家的法定結婚時間,也還早著呢!所以在現代很多人看來,這本來壓根就不應該是什麼問題。
但是對於當時的漢順帝來說,這卻是他迫在眉睫的大事。
這事說起來有點複雜。簡單來說,漢順帝當年十歲的時候,就通過發動政變,乾掉了之前掌權的外戚閻家,然後自己登基做了皇帝。但是漢順帝登基之後,很多大臣依然覺得他比較年幼,不太認可他的執政能力。
所以,對於漢順帝來說,在十八歲的時候正式確立皇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看做是他親政的象征。只有他搞定了自己的後宮,他的皇位才能越來越穩!
但問題就在於,到底該選誰呢?
在東漢之前近百年的時間裏,絕大多數的皇帝,基本上都不用考慮這個問題。因為正常情況下,皇帝的婚事,應該是他爹媽說了算的。雖然東漢的皇帝大多壽命不長,但是太後卻很多。所以一般來說,新皇帝選誰做皇後,這事應該是太後決定的。
可是到了漢順帝這裏,漢順帝顯然沒法去征求太後的意見。因為當年他十歲的時候,就把太後給解決掉了。
一個十七歲的孩子,面對自己的感情問題,顯然肯定會手足無措。而作為皇帝,漢順帝此時的後宮裏面,有不止一個妃子。據史書記載,當時漢順帝有四個寵愛的妃子,每一個都非常不錯。所以此時的漢順帝,就必須得從這四個妃子當中,挑一個來做皇後。
這該怎麼選呢?
當時漢順帝想了很久,都沒想出合適的辦法。於是最後,漢順帝決定聽天由命。他決定以抽簽的方式,來選擇出四個妃子當中的一位,來做自己的皇後。
但是結果,就在漢順帝剛剛想要抽簽的時候,下面的大臣們就得到了消息。然後,下面的大臣,集體開始反對了。
當時為首的一個大臣,名叫胡廣。這個胡廣帶頭上書,去反對漢順帝的抽簽想法。他的理由也很簡單:選皇後的這種事情,需要看品行和能力。如果真靠抽簽來決定,萬一選出一個品行不端的皇後,以後出現外戚乾政,權臣把持朝政的情況,那就麻煩了。
客觀來說,胡廣的理由,還真說得過去。但是拿到東漢的歷史大背景下,就顯得有點可笑了。因為之前東漢不管怎麼科學選擇,最後還是出了一大堆掌權的外戚!
不過,至少在胡廣上書的時候,支持他這個觀點的人,還是很多的。所以後來,漢順帝也只能妥協,選擇從品行、能力、家世等諸多方面,來全面進行考察。
而最終,經過這次‘科學考察’之後,漢順帝的寵妃粱妠,就順利脫穎而出,戰勝了其他三位候選人。於是,不久之後,公元132年正月,梁妠被正式立為皇後。
不過此時漢順帝怎麼都沒想到的是,他這種看似很科學的選擇方法,最後選出來的,卻偏偏是東漢歷史上最‘跋扈’的外戚家族。在後來的歷史上,梁家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甚至於在漢順帝去世之後,梁妠的大哥梁冀,為了把持大權,還一度毒死了東漢後面的小皇帝!
所以,漢順帝的這次科學選擇,在後來的史書上,就成了一個笑話。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果我們把視角拉回漢順帝這邊,我們就會發現:這次選擇,其實是一次正確的選擇。
漢順帝的這次選擇,雖然沒給自己選中最佳大舅哥,但確實給自己選對了一個最佳老丈人!
別看後來梁家跋扈的無以複加,但是在漢順帝活著的時候,梁家的表現,真的極其完美!甚至於可以說在歷朝歷代的外戚當中,都算是排名前十的‘好外戚’。
而且當時不光漢順帝是這麼認為的,就連下面的那些大臣,以及很多劉氏宗親,也都是這麼認為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大家都公認梁家是最完美的外戚。做事很公道,舉薦人才也很得力,在朝堂上從來不爭權奪利,不讓自己家人占據高位,還努力幫皇帝處理政務!
這樣的外戚,打著燈籠也找不著啊!
那一個滿朝的公認的優質外戚家族,到底是怎麼變成那個後來的‘跋扈世家’呢?在這期間,梁家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什麼在漢順帝這一朝,梁家會得到大家的集體認可呢?
這就要從一個叫梁商的人說起了。
作為這個故事的主角,毫不客氣的說,放眼整個中國古代史,這個梁商,都是能排進前十的‘優質皇帝嶽父’。
梁商就是那位皇後梁妠的父親。同時,他也是後來那位跋扈將軍梁冀,以及漢桓帝第一任皇後梁女瑩的父親。
據史書記載,梁商生於公元70年。當時還是東漢的第二位皇帝,漢明帝在位時期。如果錨定歷史事件的話,此時的東漢,還處於休養生息階段,剛剛將反攻匈奴和收複西域,提上日程。
大概要等梁商出生三年之後,班超才會出使西域,然後上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好戲。
但是對於童年時代的梁商來說,東漢的蒸蒸日上,此時對他卻沒什麼意義。史書上對於梁商早年的經歷,基本沒有記載。但是如果結合其他人的故事,我們大致能推算出,梁商出生的時候,很有可能是在越南那邊出生的!
這事說起來有點複雜。簡單來說,大概在梁商出生九年之前,他爺爺的大哥,犯了點事,結果導致全家被流放了。
對於梁家這位大爺,當年到底犯了什麼事,史書上只是記載為‘懸飛書誹謗’這麼幾個字。具體到底誹謗了什麼,史書上沒有任何記載。
要知道,當年梁商的太爺爺梁統,作為東漢開國時期的河西派二號人物,在東漢開國初期地位極高!而後來這位梁家大爺,更是娶了劉秀的大女兒,成了漢明帝的姐夫。很難想象,皇帝的姐夫,到底誹謗了什麼事,才會導致自己被殺,然後全家被流放到越南!
對此,後世很多人認為,當時這位梁家大爺,很有可能是陰謀聯合其他劉姓王爺,造反篡位。但是因為還沒正式行動,就被發現了。然後漢明帝出於皇家顏面,刻意掩蓋了這件事,所以最後才弄出這樣一個處理結果。
反正不管怎麼樣,在梁商出生之前,梁家已經被全家流放越南,近十年之久!
直到漢明帝在位後期,大概也就是梁商出生前後,漢明帝考慮到自己姐姐,此時也還流放在越南那邊,這才赦免了梁家,允許梁家返回京城。
這事照理來說,和梁商沒啥關系。而且在梁商很小的時候,事情就已經基本結束了。但實際上,這件事對於梁商的人生,其實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因為之前在東漢初期的時候,梁家極度得勢。當時梁家的很多後輩,也非常驕狂,所以才發生了當年梁家大爺的事情。而經過這十年流放之後,梁家這些後輩,尤其是梁商爺爺和父親這一代人,終於感受到人生的起伏,此後做事開始越發小心。
這直接導致,自從梁商懂事開始,家裏就一直教育他,讓他小心謹慎行事,千萬別再惹禍。萬一再惹出點什麼事,說不定就直接全家被殺了!
這種教育,直接決定了梁商此後一生的性格。
如果說,當年梁商的爺爺梁統,在亂世當中投靠劉秀,算是梁家的第一次‘起’。那麼當年梁家大爺的事情,導致梁家全家被流放,這就是梁家的第一次‘落’。
而接下來,在經過了第一次起落之後,梁商逐漸長大,梁家的情況也開始越來越好。當初那位梁家大爺,雖然犯了事被逼自盡了,但畢竟娶了劉秀的女兒。而梁家被赦免之後,這位長公主就收養了梁商的一個姑姑。
再之後,大概在梁商七歲那年,這位長公主動用了自己的各種關系,最後把梁商的這個姑姑,送進了宮裏,做了東漢第三位皇帝漢章帝的妃子。
更巧的是,後來沒過多久,梁商的這個姑姑,就有了身孕,後來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後來的漢和帝劉肇。
隨著梁家被赦免,梁商這個姑姑入宮,並且生下皇子,這應該算是梁家的第二次‘起’。而梁商的童年時代,就親眼見證了梁家第二次起的過程。
但問題在於,誰都沒想到的是,這事後來反倒給梁家招來了大禍。因為當時作為皇後的竇氏,沒有兒子。所以後來,竇皇後就找了個機會,毒死了梁商的這個姑姑,並且把劉肇過繼到了自己膝下撫養。
與此同時,為了打斷梁家和劉肇的聯系,此後的很多年裏,竇皇後一直在極力打壓梁家。這導致好不容易複興的梁家,再次被打落下去了。
這一次衰落,算是梁家的第二次‘落’。
這一次落的過程,持續了十多年的時間。在這十多年裏,有了之前的經驗,梁家做事更加小心,生怕被人家抓到把柄。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是慎之又慎,生怕自家孩子在外面惹禍。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梁商長大了。
然後,大概在梁商23歲那年,梁家終於再次迎來了轉機。這一年,當時年僅十四歲的漢和帝,得知了自己的身世,然後忽然發動政變,乾翻了整個竇家。而竇家被乾翻之後,梁家作為漢和帝生母的家族,自然就被迅速提拔重用了起來。
這一次,算是梁家的第三次‘起’。
趕上了這個風口,年輕的梁商,自然也同時起飛了。當時剛剛二十出頭的梁商,直接被火速提拔為郎中,後來又被提拔為黃門侍郎。
但是對於梁商這種火箭式的提拔,當時滿朝文武,都沒誰提出質疑。因為梁商和漢和帝的關系,實在是太親近了。從親戚關系上來說,漢和帝是梁商姑姑家的兒子,也就是梁商的表弟。這個關系,就像當年王莽和漢成帝一樣!
有這麼近的親戚關系,梁商就算被提拔的位置再高,也絲毫不為過了。
靠著這層親戚關系,原本梁家以後的榮華富貴,肯定是穩了。只要他家以後不造反,肯定是要啥有啥。這一點,估計梁商年輕的時候,也是這麼想的。
但結果,這種頂級外戚的好日子,這一次梁商只享受了十幾年而已。
公元106年,梁商的那位皇帝表弟,漢和帝劉肇,忽然去世了!而且,劉肇去世後,還很快絕嗣了!
這一年,梁商37歲。
漢和帝的去世以及絕嗣,這對梁家來說,絕對有著毀滅性的打擊。因為在這之後,梁家和後來的東漢皇帝,就沒血緣關系了!而沒有血緣關系,就意味著他家這個外戚頭銜,名存實亡,沒有任何價值!
就這樣,從漢和帝去世開始,梁家進入了第三次‘落’的階段。
此後近二十年的時間裏,東漢先後經歷了鄧綏和漢安帝掌權。在這段時間裏,梁家因為和漢安帝沒啥血緣關系,所以很快就開始靠邊站了。連帶著梁商的仕途,也基本到頭,再也無法存進。
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公元126年。
在這一年之前,漢安帝去世了,然後他的兒子漢順帝登基了。同時,也就是在這一年左右,梁商的父親梁雍去世。而在父親去世之後,梁商正式襲爵,繼承了他家‘乘氏縣侯’的爵位。
這一年,梁商57歲!
此時的梁商,已經見證了梁家的三起三落。這種人生的巨大起複,讓他逐漸領悟了一個家族,傳承下去的‘至高奧義’。
請問,在東漢時期,一個家族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獲得足夠高的權力和地位,而且還能盡量安全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做外戚,盡量保持和老劉家的近親關系!而且,做人別太張揚,沒事別惹事,盡量夾著尾巴做人!
在領悟了這個奧義之後,梁商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於是,此後的十多年裏,他開始帶著梁家,再次起飛了。
在梁商的運作之下,兩年之後,公元128年,他的妹妹和女兒,直接被送入了皇宮,做了漢順帝的妃子。雖然梁商此時年齡比較大,但他的妹妹和女兒,年齡此時都比較小,也就十幾歲的樣子。
而隨著梁家的兩個女子入宮,梁商也瞬間得到重用,很快被提拔為侍中、屯騎校尉。
這就是漢順帝選擇梁家之前,梁家的大致情況。
梁商的個人經歷,似乎和後面漢順帝一朝的主線劇情,關系不大。但實際上,如果我們不說明白梁商的故事,我們就很難理解梁家後來的真實情況。
因為在漢順帝這一朝,梁家真正的核心人物,既不是後來做皇後的梁妠,也不是那個跋扈將軍梁冀。
而是這位老丈人梁商。
因為早年的那些經歷,梁商很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而且明白低調做人的重要。所以再被漢順帝重用之後,他沒有任何囂張跋扈的行為,做事反倒是更加小心謹慎!嚴格約束梁家的後人,生怕給梁家招來任何麻煩。
同時,此時的梁商,也盯上了一個最重要的目標,那就是皇後的位置。
梁商很清楚,只有梁家的女子成為皇後,梁家才能真正安全。
所以接下來的四年時間裏,梁商開始在暗中竭盡全力,去進行各種活動。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後來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胡廣的那次上書,背後絕對有梁商的原因。
因為如果按抽簽來選,梁妠真未必能被選中。但是如果考家世,考個人品行,梁家可就有優勢了。而且,相比其他幾個妃子,梁家在這方面,顯然優勢極大。
總之,在梁家全家的努力之下,公元132年,梁妠正式被立為了皇後。
從這時候開始,梁家終於再次成為了當朝外戚。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十年裏,梁家的地位,肯定是穩了。
但此時的梁商,卻難得的保持了清醒。他既沒有去憑借外戚的身份,去結党營私。也沒有借助皇帝老丈人的身份,去貪汙受賄。
相反,此時的梁商,開始選擇了‘退’。
此後的幾年裏,梁商先後做了四件事。而第一件事,就是以退為進,博得漢順帝的認可。
公元133年,也就是粱妠被正式立為皇後一年之後。漢順帝下令,要封梁商的大兒子梁冀為襄邑侯。但是對於漢順帝的封賞,梁商卻主動表示了拒絕,認為自己兒子沒啥貢獻,不配獲得這麼高的爵位。
然後,公元134年,漢順帝又提出,要任命梁商為大將軍。但是這一次,梁商依然想拒絕。甚至於為了拒絕,梁商還稱病不朝,直接連班都不上了。
直到一年之後,公元135年,漢順帝強行下旨,讓人把聖旨直接送到了梁商家裏。梁商避無可避,這才不得不選擇,接受了漢順帝的任命。
就這樣,尋常人夢寐以求的大將軍寶座,梁商不費吹灰之力,甚至還主動拒絕了幾次,最後還是落到了梁商的手裏。
我們有理由相信,梁商這麼做,其實就是以退為進。這個邏輯其實很簡單,因為漢順帝本人比較特殊,他沒有母親家族可以依靠。而東漢的體制,又導致皇帝必須要扶持一個外戚家族,這樣自己的皇位才能坐的穩。
所以,梁家被扶持起來,其實是漢順帝的唯一選擇。
但區別就在於,如果梁商自己去要,或者梁商第一次就接受了漢順帝的封賞,所有人都會瞧不起梁家。但是在三番五次拒絕之後,漢順帝和滿朝文武,都開始對梁家側目,認為梁家是真的高風亮節!
尤其是漢順帝,如果說,之前漢順帝提拔梁家,是迫於形勢。那麼在梁商幾次謙讓之後,漢順帝就打心眼裏認可了梁家。
不得不說,有時候以退為進,真的是一種智慧。
而當上了大將軍之後,梁商則是繼續保持了自己的作風。此時的梁商,沒有提拔任何梁家的後人,反倒是大力提拔士族官員。在他的提拔和引薦之下,巨覽、陳龜、李固、周舉等士族年輕人,全部被推選出來,順利入朝為官。
提拔引薦士族官員,這就是梁商做的第二件事。而這件事,則可以概括為拉攏士族。
這個舉動,看似是在損害外戚集團的利益,壯大士族集團的聲勢。但實際上,梁商的這個選擇,卻讓梁家得到了整個士族集團的認可。
一時之間,朝野上下,無數地方士族,都開始紛紛為梁家叫好。所有人都認為,梁商是真正的國之賢輔。
而在舉薦賢臣的同時,梁商還做了第三件事,那就是拉攏宦官集團。
外戚和宦官,在東漢中後期的歷史上,一直長時間相互對立。但是唯獨到了梁商這裏,出現了例外。
在梁商的拉攏下,很快,一大堆的正直的宦官,紛紛和梁商交好,開始為梁家說話。不過這裏多說一句,在挑選宦官交好的時候,梁家是要看人品的。對於那些好的宦官,梁商願意盡力交往。但是對於那些品質惡劣,貪贓枉法的宦官,梁商的是反對的。
所以後來,那些被梁商反對的宦官,就集體跑到漢順帝面前,去告漢順帝的黑狀。可是查了一圈之後,大家愣是沒翻出梁商半點黑料。反倒是誣告他的那些宦官,被查出了一大堆爛事,最後只能紛紛下馬。
順便說一句,在梁商交好扶持的宦官裏面,有一個宦官叫曹騰。後來曹騰有一個養子叫曹嵩,曹嵩有個兒子叫曹操。
如果不是因為梁商扶持,後來曹家能否順利起兵,恐怕也是一個問題。
最關鍵的是,梁商在世的時候,還曾經多次拿出梁家的自家糧食,拉到京城這邊賑濟災民。每逢荒年,梁家都會竭盡全力,幫助災民共度時艱。但關鍵就在於,每次梁家賑濟災民的時候,從來都不報自己家的名號,而是打著朝廷的名號!
這種行為,基本上就是後世的‘做好事不留名’。
而對於梁家的這種作為,身為皇帝的漢順帝,顯然會很滿意。因為梁家幫他解決了問題,但是又不刁買人心。同時,百姓們對於梁家的觀感,也會越來越好!
總之,經過這樣一番操作之後,皇帝、宦官、士族、平民,全都被梁商給擺平了。大家一致認為,梁商是真正的濟世賢臣!他做大將軍,絕對是實至名歸!
在東漢的幾大外戚當中,能夠讓達成這個成就的,好像也就只有梁商一人了。相比之下,當年同樣做大將軍的鄧騭,沒能擺平皇帝。勒石燕然的竇憲,則是幾股力量一個都沒能擺平。
除了在朝堂內部得人心之外,在處理政務方面,梁商一樣展現出了非常過人的智慧。
據史書記載,公元140年,南匈奴的句龍王發動了叛亂,襲擾東漢邊境。面對南匈奴的叛亂,當時東漢高層很多人,都強烈要求,派兵前去鎮壓。但是唯獨梁商力排眾議,主張以招撫為主。
而在力排眾議的同時,梁商秉承的不是投降主義,而是以最小的代價解決問題。在提出這個方案的同時,梁商第一時間聯系了鎮守北方的將軍馬續,給他出了一個完整的招撫思路。後來,馬續按照這個思路來執行,果然很快解決了匈奴的叛亂。而那些叛軍,也被東漢逐漸解決掉了。
相反,在西線的羌族戰場上,這期間羌族發動了叛亂。梁商認為,應該用年輕的將軍宋漢,但是漢順帝卻堅持用老將馬賢。而最後的結果證明,又是梁商正確。馬賢到了前線之後,果然大敗而回。
一個能夠搞好內部關系,幾乎得到所有人的認可。而且在朝堂上,乾活的能力還很強,還願意努力乾活,不貪不占,從來也不讓自己的皇帝女婿為難……這樣的嶽父,顯然是所有的皇帝,都夢寐以求的!
所以,隨著漢順帝在位時間越來越長,他對梁家就越來越滿意。不管是梁妠這個正宮皇後,還是梁商這個老丈人,都讓漢順帝特別放心!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幾年之後,等到漢順帝去世的時候,他才會選擇將自己的所有身後之事,托付給梁家。
就這樣,公元141年,梁商以72歲的高齡,在家裏去世。
在梁商臨死之前,梁商還曾經明確表示,自己應該薄葬,不要給任何人增加負擔。但對於他的這個遺言,漢順帝卻難得違背了一次。因為漢順帝實在太感謝自己這個老丈人,所以在梁商死後,漢順帝不但給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還親自給他送葬出城,目送他離去。
這就是梁商的一生。
梁商去世之後,大概只過了三年時間,漢順帝就同樣去世了。因為梁商生前做得實在是太好了,所以漢順帝去世之前,才會托孤於梁家,讓那位皇後梁妠輔政。
可以說說,梁家後來滔天的權勢,大半都是梁商搞定的。而在梁商去世的時候,東漢舉國上下,也都覺得梁家是真正‘好外戚’。
那這樣一個堪稱‘完美’的外戚家族,到底是怎麼變成後來的‘跋扈梁家’呢?
這就要說到梁商生前的疏漏了。
嚴格來說,梁家後來的跋扈行徑,真的和梁商沒有半點關系。而且,如果梁商壽命能再長一點,梁家後來多半是可以善終的,後來也不會跋扈到毒殺皇帝。
但如果非要往梁商這邊找原因的話,那就只能說,是梁商在世的時候,他有三個疏漏。
第一個疏漏,就是梁商沒想到,後來梁妠沒有兒子。而梁妠的養子,後來同樣早早夭折。這就意味著,梁家和後來的東漢皇帝,再沒有任何血緣關系。
當然,相對來說,這個疏漏,後來梁家其實還是有機會彌補的。因為此後梁家只要再嫁一個女子進宮,再做下一位皇後就可以了。
而後來的梁家,確實也是這麼做的。
但是相比之下,後面兩個疏漏,就沒法彌補了。
梁商的第二個疏漏,叫做教子無方。
可能是因為梁商結婚生孩子比較晚,導致他的幾個子女,都沒經歷過梁家的衰落,或者感觸不深。所以在梁家的後輩子孫當中,大多數人都覺得,梁家的權勢是天生的。
這其中,最要命的一個,就是梁商的大兒子梁冀。據史書記載,梁冀才學極差,能力極差。和他爹相比,梁冀的政治智慧,差了一大截!除了作威作福,拉幫結派之外,根本沒有做大將軍的能力。
而梁商的第三個疏漏,則是沒給梁冀找一個好媳婦。
據史書記載,梁冀娶了一個叫孫壽的媳婦。這個媳婦,後來借著梁家的權勢,大肆提拔自己娘家人。這直接導致,後來梁冀被她慫恿,做了很多囂張跋扈的事情。而這個結果,也直接導致,後來梁家再也不可能平穩退下來了。
當然,那是後來梁冀那一代人的故事了。
總之,歷史上真實的梁商,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大臣。雖然他兒子後來囂張跋扈,但他本人,確實很不錯,要不然漢順帝也不可能那麼信任梁家。
但梁商千算萬算都沒想到,他一生的努力,甚至是梁家幾代人的努力,後來會被自己兒子的囂張跋扈,徹底斷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