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5年4月06日 -
:
原創
作者:胡文浩
商朝與周朝,是上三代中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王朝。兩者為繼承關系,在周武王時期,周朝消滅商紂王領導的商朝,最終奠定周朝的天下。然而對於武王伐紂,實際上有一個細節不為人知。那就是武王伐紂,實際上是一場偷襲戰。什麼叫偷襲戰呢?
意思就是商朝軍隊主力在東方討伐東夷,周武王利用這個機會,長驅直入奪取了商朝的首都朝歌。也就是說,如果商朝主力沒有討伐東夷,而是留在朝歌。那周武王能否攻滅商朝,實際上是一個未知數。因此有很多粉絲,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
畢竟這意味著朝代更替,如果武王伐紂失敗了。很明顯周人會遭受商朝的激烈進攻,是否還能存續都是一個問題,很有可能會改變之後數百年的歷史。那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呢?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即使商朝主力留在朝歌,周武王也仍然可以攻滅商朝。
至於為什麼這樣說,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是商朝內部的離心離德已經相當嚴重,商紂王與自己的宗族大臣,以及藩國諸侯之間,關系十分惡劣。也就是說,如果發生對外戰爭。商朝內部本身就是一盤散沙,甚至有貴族會利用這個機會,推翻商紂王的統治。
這麼說的依據是在商朝滅亡後,由攸侯喜帶領的商朝主力並沒有回援朝歌勤王,而是不知所蹤。也許有人會認為,攸侯喜的消失,是因為沒有把握戰勝周武王的軍隊,所以沒有回援。但實際上,不提攸侯喜軍隊的數量優勢,就是考慮到大戰之後軍隊疲勞的因素。
攸侯喜的勝算也不可謂不大,他不回去在我看來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早有自立之心,利用這個機會脫離商朝的控制。商紂王在派出攸侯喜的那一瞬間,就已經奏響了商朝滅亡的前奏。甚至說的陰謀論一點,周武王與攸侯喜私下有沒有聯絡都不一定。
其次周武王伐紂是得到了大多數方國的支持,這些方國要麼支持周朝,要麼保持中立。支持商朝的方國,都被周朝事先消滅。商朝在面對周武王的進攻時,沒有任何援軍可用。即使牧野之戰周朝戰敗,對商朝的包圍態勢也已經形成,消滅商朝只是時間問題。
除非商朝能開無雙,消滅所有反對他的方國,否則不是亡於周朝之手,就是亡於其他方國之手。最後就要說說商紂王的個人問題了,昏庸就不多說了,還十分殘暴。這樣的君主如果沒有亡國,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其他方國的君主也都是昏君。
天下烏鴉一般黑,就沒有人推翻他了。但如果有一個方國的君主賢明,百姓們就很有可能共推他出來取代昏君。商紂王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局面,其實歷朝歷代的昏君也不是沒有,但不一定會亡國。各位網友對此又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