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王翦滅楚後卻選擇隱居分家,後人輾轉多地,竟創建兩個千年豪門!_嬴政_家族_王氏


字體大小:
2025年5月20日 -
:       
 

原創

作者:搞笑頭盔哥

前言

提到“名將”兩字您會想到誰?是以少勝多的軍事能才孫武、還是被譽為“殺神”的白起?是有勇有謀被譽為“兵仙”的韓信,還是精忠報國的嶽飛

然而我們此次要講述的這位名將,他是秦王橫掃六國的頭號功臣,是被嬴政都尊為老師的軍事人才;他上能在朝堂上與眾臣闊談政治,下能在戰場上用兵指揮,將軍隊玩轉於股掌之間,也是戰國四大名將唯一得了善終的——王翦。

眾所周知戰國四名將的結局都十分讓人唏噓,那這位備受嬴政尊重的將軍,他的結局又如何呢?並且據說他的後代“牛到起飛”,還順手締造了兩個千年豪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amocity
amocity

  


戰國猛將

說起王翦就不得不提到秦始皇了,他從開始就是侍奉於嬴政,在之後還親自幫助他處理掉了呂不韋和嫪毐,可以說不管是嬴政把持朝政之前之後都少不了他的功勞,後來嬴政想要一統六國時,王翦也是十分支持嬴政的大業,並且願意追隨與他。

在嬴政逐個擊破時先行對趙國下手,最初在面對趙國時就遇到了久攻不下的困難,只因趙國有個李牧與之抗衡,王翦思索後便利用人性的弱點讓趙國內部先行對李牧下手,隨後簡簡單單就將趙國收入囊中。

之後便是繼續北上一口氣滅掉燕國,逼得他們只能派荊軻做無用功。而最讓人對他的機智所稱贊的則是在與楚國一戰中的表現。

當時在商議滅掉楚國時嬴政特意召集大臣商討此事,“用兵多少?又該如何用?”這是個巨大的部署,然而大部分文武將臣討論過後認為使用二十萬軍隊足夠,還能迅速將其攻下,只有王翦提出了想法的意義。

“大王,老臣認為需要六十萬大軍,若少於六十,定是不可。”此話一出引起嘩然,就連嬴政聽了都直皺眉頭,這差下來三倍的軍事力量如若上了戰場,且不說輸贏,單單是糧草都是很大一筆出入,並且眾人對出楚國的分析十分在理,秦王便拒絕了王翦的提議,改讓李信帶二十萬人出征。

可誰知道楚國派出了四十萬軍隊,和李信打起了“拉鋸戰”,本著“反正我人多,我離著自家還近”的態度,愣是把李信給打服了。

這下嬴政不得不想起來王翦,便前去好言好語的讓王翦幫忙把楚國拿下,王翦很爽快的答應了,絲毫沒有像白起那樣計較君王對自己的不信任,但他向嬴政提了個條件,簡單來說就是打贏了我就要許多的地產,其中包括良田豪宅等嬴政表示:你乾好了自然少不了封侯拜相,這些身外之物都是小意思。

但王翦卻一臉認真,他回應就是想在自己有生之年還能打得了仗的時候,能讓大王多賞賜一些自己這些東西,剩下那些爵位都是虛的,沒有這些實在。

王翦的做法讓嬴政十分滿意,試問一個跟了你許久的大將,軍事政治樣樣精通人脈也是十分廣闊,但他一門心思效忠你,根本看不上你手裏的權利,這怕是每個帝王的“夢中情將”吧!

而王翦這邊帶著六十萬軍隊,非常保守的乾耗成立的楚軍,說白了就是天天在城池周圍吃喝玩樂,楚軍剛開始十分警惕防範,一年下來王翦的軍隊還是這樣。

試想比你多二十萬的軍隊喊著把你滅掉的口號卻天天在你周圍玩樂,換成誰也會崩潰,並且楚國沒有那麼多的糧草支撐軍隊,本就沒有打算將這場戰爭拉的這麼久,所以便准備轉移。可就在項燕帶著隊伍剛剛行動,就被王翦的大軍撲上來一舉殲滅。

而剩下的齊國等地則都被王翦的兒子王賁帶兵攻下,而王翦也屬於自保的一種態度,帶著秦王的賞賜選擇隱居山林,而他也考慮到樹大招風,便決定分家。值得一提的是分家後的王氏一族,照樣還是十分輝煌。

王氏的分家政策

amocity
amocity

  


時過境遷,除了王翦以及兒子王賁、孫子王離都留在了大秦,剩下王氏一家分家後也就是王翦的重孫一輩便去往各地,其中王威在太原紮根,而王元則在琅邪一代

王威一脈則聽從了家族的教誨,選擇躲避戰亂休成為了十分低調的家族,尤其是秦朝滅亡後便沉淪了下來,而在隋朝末年的戰亂時期,王氏選擇在亂世中跟隨著李淵打下江山,後來他們則選擇利用通婚和聯姻來保證家族的昌盛。

其中光宰相就出現了十一個,東晉時期的皇後也有三個,當時的“王謝”兩個豪門其中的“王”便是這個家族。但後來也是因為勢力太過龐大,引得帝王有所忌憚,所以在唐朝高宗時期被禁止和其他幾大家族通婚聯姻,生怕他們會聯合起來造反!

而王元一脈顯然沒那麼老實,初到琅邪一代他們就迅速在此地發展,而在東晉時期這一脈跟是誕生出了王敦和王導這兩號大人物,兄弟二人分工明確,大哥王敦選擇帶兵打仗,王導則負責籠絡朝臣。

這兩人在東晉時期聯合司馬家族又上戰場又上朝堂,兩兄弟的“事業”風生水起,當時甚至有“司馬王氏治天下”這樣的說法。

然而家族太過強大並非一件好事,就像當年王翦的選擇正是印證了“樹大招風”的說法,龐大的王氏家族在整個古代歷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期間產生了不只是宰相、皇後、能臣和將軍,就連在“文藝”方面也是大有人才在。

比如當年同為王敦王導的兄弟王曠,他的兒子便是王羲之,不得不說歷史是個圈兒。

結語

而王氏家族從崛起到沒落,其中大起大落都少不了“貪婪”二字,因為貪成就了家族的興起,可因為太過貪成了貪婪,那必定是事與願違。就像王翦當年的選擇一樣,正是印證了一個家族的興衰沒落全都在一念之差,關於王氏優秀的後人您還知道哪些?歡迎在評論區多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