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字體大小:
2025年5月24日 -
:
三個親身體驗,讓我對八步法的信心與日俱增
作者:北大晴天解焦慮
作者:似水驕陽(女,52歲,果農)
我的焦慮抑鬱病因要追溯到四十多年前。那時我大概十歲。記得有一天,我和兩個小夥伴一起玩耍,不慎將其中一個小夥伴說的話,轉告給了另一個,結果她們倆為此爭吵起來。當時我特別害怕,總覺得是自己引發了這場爭吵,還擔心老師知曉後會批評我,於是每天都處在擔驚受怕之中。可家裏人不但不體諒我,還時常斥責我。自那以後,在人多的場合,我便盡量少言,甚至不語。
十幾年後,我成家了。隨著家庭瑣事日益增多,我的焦慮情緒愈發嚴重。在人際交往方面,我總是盡量回避,內心的痛苦難以言表。
2023年12月,我購買了在晴天老師的系統課,由此與正念八步法結緣。
剛接觸八步法時我的想法和態度
關於帶著痛苦去生活。起初聽到老師這麼說,我的反應極為強烈,心裏直犯嘀咕: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我來上課,本就是為了擺脫這些痛苦,怎麼能帶著痛苦繼續過日子呢?
關於覺察。老師講要把自動導航放進小盒子裏,大腦當作房間,去感受空間的開闊與平靜,這才是正確的思維框架。可我當時的理解卻是,世間美好的事物寥寥無幾,得把這些美好緊緊鎖在小盒子裏封存起來,不讓它們露面。正因如此,大腦整天被自動導航充斥,日子過得枯燥乏味,毫無動力。
關於動機。老師提到,不要執著於練習效果,追求內心真正渴望的。但我練習八步法的動機很單純,就是盼著自己能快點好起來。每次做正念練習,我都會認真聽音頻,可剛練十幾分鐘,就忍不住停下來,看看自己是否有好轉,感受一下那些常讓我難受的身體部位。要是感覺好點了,心裏就一陣喜悅,還能接著練會兒;要是覺得還不如之前,就開始煩躁。越煩躁,就越和之前比較,越比較越沒信心。所以,大多數時候,我都被負面情緒反複糾纏。
三個親身體驗,讓我對八步法的信心與日俱增
有一天,我心情煩躁,抱怨練習八步法沒效果時,家人的一句話點醒了我。他說:“我發現,每到農忙時節,你狀態就好點。一閑下來,你就渾身不自在。”他這話讓我回想起過往經歷,有痛苦不堪的時候,也有狀態尚佳的時候。而所謂狀態好的時候,恰恰都在農忙季,我得出去乾活。這不正印證了老師說的帶著痛苦去生活嗎?療愈就在這過程中悄然發生,只是我渾然不知。到了農閑時,症狀又出現了,這不也正如老師所言,千萬別太閑,得找點事兒做,哪怕是小事,只要動起來,就不容易陷入思維的死胡同。親身經歷讓我對八步法有了信心。從那以後,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行動上,不再盯著痛苦不放。等養成這個好習慣,順其自然,生活便開啟了,改變也在不知不覺中降臨。
安住後的奇妙體驗,也讓我找到了久違的輕松感。老師講,靜心才能入眠,把覺知力聚焦在呼吸或身體某個部位,別老想著睡覺,困意自會來。我依言而行,起初,注意力無數次飄散,又無數次拉回,就這樣耐心堅持了約一個月,跑神的情況基本消失,專注呼吸的能力趨於穩定,睡眠也自然而然地改善了。這就是先靜心後睡眠的神奇效應。自身實踐再次驗證了老師的方法,我對八步法的信心愈發篤定。我深感安住是八步法裏最簡單、最受益、最高效的方法之一,同學們肯定都能做到。
老師提及的三個鉤子,我深有感觸。要是被這三個鉤子同時鉤住,沒有老師的指引,我肯定難以掙脫。講講過去的事兒,2001年我生第一個孩子時,產後抑鬱和焦慮一並襲來,本就有心理問題未愈,情緒一波動,乳汁分泌驟減。孩子吃不飽,餓得直哭,我的心亂如麻。此時,三個鉤子將我緊緊包圍:無法接受沒有母乳這件事;急切盼望乳汁快速增多;擔心孩子不吃母乳會頻繁感冒。我剛剖腹產完,身體虛弱,再加上這三大負面心理反應,徹底被鉤住了,最後一點母乳也沒了,最不願看到的結果還是出現了。要是那時我就學了老師的八步法,坦然接受現實,再想些辦法,正念應對,何至於整夜難眠,最終一滴乳汁也不剩。
這三個鉤子在我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我這輩子經歷的諸多痛苦,以及與之對應的不良心理反應,在老師的八步法裏都找到了答案。這第三次堅定了我對八步法的信心。
我已然明白該怎麼做了,學會晴天三步,按照寶典流程一步步踐行,相信定有大的改觀。但說實話,改變非一朝一夕之功,從點滴做起才是正道。四十多年的自動導航習慣,力量堪比十級台風,剛開始練習的正念之力,根本難以抗衡,隨時可能被吹得東倒西歪。可我們都有個通病,太渴望在最短時間內從痛苦中解脫,這股貪欲讓我在練習時屢屢碰壁。老師多次強調,降低欲望,快樂自會湧現。可大腦時常不清醒,在多次撞南牆後,我才痛定思痛,有所覺醒。內心平靜下來時,我不禁思索,人分貧富,條件好的住別墅、開豪車,即便窮些,也吃喝不愁,居住無憂。為何窮富之人都有焦慮呢?答案正如老師所說:追求未得之物,排斥心煩之事,恐懼思維認同。
我是如何練習八步法的
我做得最多的,便是當下練。
老師講,當下是最好的安排。我嘗試將生活中的好事壞事,統統放進覺知空間,壓力被覺知空間包容,大腦頓感輕松解壓。上天公平,賦予每個人當下的覺知空間,做好當下事便足矣。
一、從日常行動入手,點滴積累。
早晨起床,老師提醒別賴床,我便放慢動作,正念穿衣、走向洗手間洗漱、做飯。吃飯時不碰手機,吃完正念收拾碗筷、洗碗,再用任務分解法打掃室內衛生,一點一點來,不給大腦添負擔。在行動中,那些無意義的念頭難以侵擾,看著整潔的房間,內心會湧起一股清涼之意,滋養心靈,滿足感與價值感也隨之而來。沒學課程前,我腦子亂、家裏亂、心裏更亂,仿若亂成一鍋粥。行動讓我一舉兩得,痛苦少了,快樂多了。
二、主動找事做。有空時,我會騎電動車拉著髒衣服,去村頭大河清洗。家裏雖能洗,但我鐘情於大自然的風光,寒冬也不例外,我享受洗衣的過程。望著灰燼絲絲融入水中,我就想起老師講的慢松微靜,看著攪渾的泥沙緩緩沉入水底的靜謐,內心滿是感恩。感恩清澈的河水帶走塵埃,感恩這秀麗山水,隨後將洗淨的衣物放上電動車,全程沉浸在正念行動中。臨走時,我對這河水戀戀不舍,總要回望幾眼。
三、堅持正念行走。農閑時,我會正念漫步至村邊大山,順手拎個籃子摘松果。沐浴陽光,偶爾聽聞鳥鳴,手不停歇地采摘松果,呼吸新鮮空氣,飽覽自然美景,不知不覺日已西斜。提著滿滿一籃松果,懷著豐收的喜悅,正念走回家。離做飯尚早,我便打開音頻,聽約30分鐘,盡量保證正式練習。
我就是這般,從小事做起,持續、重複地做。將注意力放在有意義之事上,不聚焦痛苦,不去刻意解決痛苦。帶著痛苦做有益之事,活在當下的每一個細微處,不貪大圖快。如此聽話照做,痛苦竟在不知不覺中消散。
學習八步法的感受
一、唯有行動,方能開啟改變之門。正念做事的時長超過沉浸自動導航的時間,持續積累,量變引發質變,身體才會有所感應。光空想,永遠無法走出困境。
二、我深感老師的八步法宛如吃酒席的八大碗,碗碗美味。雖說讓我苦等近40年,但好飯不怕晚,往後餘生,我要細細品味這精神佳肴,先嘗易消化的,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前行。隨著時光推移,這八大碗的營養定會被我逐一吸收,讓我身心俱佳,每天處於喜悅之中。
安住幫我攻克了睡眠障礙,簡單的晴天三力,助我活在當下。從小事做起,不看輕自己,安於當下,人人皆可走出困境。
感恩老師的大智大慧,拯救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