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8
字體大小:
2020年1月08日 -
:
在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有一座很重要的博物館,這就是米哈伊洛夫斯基炮台博物館。
這座炮台是1845年根據布爾諾上校的設計建造的,是俄羅斯僅存的兩座19世紀中葉堡壘之一。這座炮塔是一個U形雙層沿海堡壘,配備有中心建築和兩個與之形成100°角的側翼。北部和南部炮台總長205米,外牆厚達1.8米,後部還有防禦牆和護城河。南北側翼盡頭是兩座三層炮塔,現在僅有一個炮塔倖存下來。
這座炮台在Radiogorka地區,位於塞瓦斯托波爾海灣的北側,是當地兩座軍事歷史防禦工事博物館之一。
米哈伊洛夫斯基炮台是塞瓦斯托波爾兩次保衛戰的見證人和直接參與者,經過修復後,彈痕依舊留在炮台的牆壁上。
與克里米亞半島的大多數建築物一樣,這座炮台採用白色石灰石建造,石料來自基倫梁採石場。
炮台內部有一條供守軍通行的走廊,兩座相鄰炮台通過走廊相連。炮塔內部有明顯的損毀和修復痕跡,但基本上保持了原始外觀。
炮台後方的庭院裡,展示了這座炮台曾經使用過的部分武器裝備。
火炮上的銘文,可以看出這門火炮是1842年鑄造的,比這座炮台還要古老。
這門火炮可能是一門艦炮,而非這座炮台的裝備。
這是博物館的正門,也是這座炮台的中心建築物。
這座博物館有19個展廳,超過5000件展品,主要展現1853~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所有陳列按照明確的主題和時間順序進行排列,展品包括軍服、勳章、手稿、照片、沙盤模型等,整個博物館營造出一種100多年前的氣氛。
這是一門可以旋轉射擊的要塞炮。
可旋轉的炮架根據原始的歷史資料復原。
這裡還有很有趣的陳列,就是展示特定時間段內,米哈伊洛夫斯基炮台內駐軍的生活場景。最早是克里米亞戰爭開始前,奧斯曼帝國軍人的生活情景。
牆壁上有俄文的詳細介紹。
19世紀中葉,沙俄陸軍第31弗拉基米爾步兵團鼓手的軍服和軍鼓。
炮台內長長的走廊,黑色圓柱體就是巨大的取暖爐。
這種爐子與歷史上的一模一樣。
艾爾瑪戰役的展櫃。
當時軍人使用的武器。
英克曼戰役展廳的一角。
當時的戰地醫院。
當時英軍的生活用品。
瓷器收藏品。
當時使用的各種用品。
馬拉霍夫步兵炮和防彈矮牆。
榮譽軍團勳章。
克里米亞戰役退伍軍人制服,他獲得了(從左至右)克里米亞獎章(英國),克里米亞獎章(土耳其),榮譽軍團勳章(法國)。
蘇俄內戰展廳,這種四輪馬車通常用來裝載馬克沁機槍。
再現的空軍飛行員營房。
塞瓦斯托波爾第二次防禦作戰。
現在德軍是防守方,這是德軍的軍服和各種用品。
馬克沁機槍射擊位置。
一旁還有DP輕機槍和手榴彈。
隨著不斷收集到的歷史文物,這座博物館的陳設也在不斷進行調整。
參觀結束後,一定要去海邊看一看。
從這裡可以看到塞瓦斯托波爾著名的景點。
回望這座炮台,讓人心生感慨。
這座炮台到處都可以找到不同時期留下的彈痕。
由於牆壁厚達1.8米,即便表面被炸掉面目全非,主體結構依舊完好。
最後提醒大家,合理規劃時間趕上渡輪,避免在較為荒涼的海灣北部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