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20

「採油君」完成太空旅行回來了!


字體大小:
2020年5月09日 -
:        
 
科技日報

◎ 張婷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隨著試驗船返回艙著陸,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徵集的搭載實驗材料順利返回。

據了解,這次試驗船安排了航天育種、空間生物等相關實驗類項目75個,涵蓋農作物、林草花卉、中草藥種子和生物菌種實驗裝置,還有對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模式植物和模式動物實驗樣本,搭載樣本總數達988件(份)。

其中引人注目的,有華東理工大學的微生物採油菌種。

顯微鏡下的微生物採油菌種。採訪對象供圖

微生物採油是利用微生物自身有益活動或代謝生物表面活性劑等產物,來提高原油採收率、延長油田開發壽命的新技術,目前為國際上油田開發領域研究熱點。掌握微生物採油這一核心技術的,正是華東理工大學生物採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13年,依託華東理工大學與大慶華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共建的生物採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獲批立項建設,並在2019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評估中獲評優秀。

amocity
amocity

  


據中心主任牟伯中教授介紹,生物採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立項建設以來,以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立足我國老油田,進一步延長油田開發壽命和經濟有效的提高採收率,聚焦微生物採油調控技術、枯竭油藏生物改造技術和生物基表面活性劑開發與應用,在國家863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重點項目及上海市國際合作研究計劃支持下,建設了國內首個萬噸級生物表面活性劑和微生物採油菌劑工程化平台,開展了多項工業先導試驗和工業化應用,在生物表面活性劑工業化生產技術和生物化學複合驅油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成功實現了從實驗室研究到工業化應用,在工程化平台建設、工程化人才培養、國際合作及產學研合作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有力地促進了交叉學科建設與發展和產學研合作與成果落地。

牟伯中教授團隊在工作中。採訪對象供圖

目前,我國大量的石油資源尚未得到有效開發,大約三分之二的資源仍然靜靜躺在地下,而微生物採油恰恰能夠低耗高效且環保地撬動地下石油資源的採收,實現油藏的保護性開採、可持續開發。

然而,菌種是微生物採油領域亟待解決的核心要素之一,已經制約了微生物採油技術的應用效果,影響了工業化應用推廣。

目前,微生物菌種多數來源於地表自然環境或地下油藏環境,性能相近,特異性不強。採用紫外誘變、化學誘變等技術進行育種試驗已經見到了積極的誘變反應,但效果不夠理想。

amocity
amocity

  


若能利用太空極端環境對原始野生菌株進行誘變,則有望獲得特異性強、性能更加突出、具有工業應用價值的突變菌株,提升和強化微生物採油應用效果;同時,也將在具有工業應用價值的微生物菌種誘變育種方面積累寶貴的經驗,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鑑。

此次搭載新飛船的微生物採油菌種,正是華東理工大學生物採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大慶華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優選的、已經開展工業化應用或具有重大應用價值和前景的4株採油微生物菌株。

「我們期待探索微生物採油菌種太空育種之路,開拓微生物採油菌種選育新途徑。」牟伯中說。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