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女人
字體大小:
2020年8月12日 -
:
福州思享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終身成長詞典已上線1355/10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494天
01
隨著2020年高考的落幕,各省考生成績陸續公布,許多成績優異的考生也被媒體相繼報道。
其中,湖南耒陽一位考生尤為受人關注。
留守女孩鐘芳蓉以文科676的高分,取得了湖南省文科第4名的好成績。
成績出來當天,在場的老師無不激動。
校長更是連夜帶著校內50多位老師,乘坐9台車、抱著煙花炮竹,跑了30多裏鄉間道路,到鐘芳蓉的家鄉報喜。
村民們也放起鞭炮慶祝,被網友稱為,“這才是真正的全村的希望”。
過了幾天,鐘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上了熱搜,瞬間引發網友熱議。
“學考古?就業就哭了,分分鐘教你做人”;
“這種家庭還敢學考古,學經濟它不香嗎?”
“別傻了,姑娘,考古是最沒‘錢’途的行業。”
“可惜了,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應該選個來錢的專業,改善家裏的條件才對呀。”
在部分網友看來,考古是個專業冷門,肯定賺不了大錢,還可能找不到工作。
話裏話外,小姑娘做了一個不明智的決定。
更有甚者把這“不明智的決定”,歸結於女孩的家境。
“家中沒有礦,就不要選某專業。”他們認為,家窮就不配追求理想,賺錢才是硬道理。
每每有類似的新聞出現時,“過來人”就會紛紛跳出來說,這個專業沒有“錢景”,成年人的世界裏詩和遠方一文不值,要選個能賺錢的專業啊。
對此,鐘芳蓉在采訪中表示,對於未來的就業情況,她自己也有考慮過,因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就業的話基本生活應該能保障。
鐘芳蓉父親也回應說:當時得知女兒想報考考古專業時,他去問了村裏的大學生,別人說這個專業很冷門,就業狹窄還賺錢少。
“農村人最主要是擔心錢的問題,但是她把金錢看得比較淡,我也認為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更開心。
她中考成績也很好,有一些免費的學校讓她去,她也不去,選了她後來讀的高中,因為這個學校學習氛圍更好。她一直都很有主見。”
足以見得,作為當事人,他們已經想得很清楚了。
那些替鐘芳蓉覺得可惜了這676分的網友,未免過於鹹吃蘿卜淡操心。
02
首先我們不禁要問,那些覺得考古學沒前途的,到底有多了解這個專業?
據了解,目前全國幾千所高校中,擁有考古專業的高校僅二十幾所。
這些高校該專業畢業生尤其是研究生,基本上都能找到滿意工作,而且基本都進了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山東大學考古系主任唐仲明說:
考古不像經濟、管理、法律類等人文學科那樣需求面那麼廣,但是像博物館這樣的文博管理機構還是迫切需要有專業背景的人才。現在基層文博機構都很缺人。
唐仲明以青州市博物館舉例,青州市博物館是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館長甚至提出了“碩士以上免試”的人才引進優惠條件,但卻沒有畢業生報名。
因此,雖然考古是一個特別小眾的專業,但該專業就業形勢一直挺好。
更何況北大的考古專業,是中國高校第一個考古學專業,它被譽為“中國考古學家的搖籃”和“中國考古學研究的中心”,在全國排名第一。
正如有些網友說的:
北大考古系,文博界的頂尖學府,只要她願意,就可以選擇在文化單位優雅從容地研究文物吧,比那些看似光鮮卻天天提心吊膽被裁員的同齡人體面多了。
在那裏擔心鐘芳蓉找不到好工作,就是瞎操心。
其次,很明顯這是鐘芳蓉所熱愛的
。
面對質疑,她在微博回應說:“自己就是喜歡歷史和文物,同時也受到了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
樊錦詩,2019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
1963年自北京大學考古系畢業後,在敦煌研究所工作了40多年,被稱為“敦煌女兒”,是真正的文物大家。
樊錦詩鼓勵鐘芳蓉,“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
這跨越60多年的惺惺相惜,更是狠狠地打了當初那群唱衰的人的臉——
這世界上,還是有人有著遠比追求個人物質享樂更寬廣的世界
。
“詩和遠方”在一些人看來一文不值,但卻可以是另一些人的畢生所求。
值與不值,外人說得不算
。
03
歸根究底,大部分人對“留守女孩”選擇考古系的非議或“惋惜”,其實都來源於偏見。
他們在對學科動態、從業者現狀缺乏基本了解的情況下,只根據粗略的印象泛泛而談。
甚至還會加上莫名的社會期待:“都考上北大了,以後年薪沒到達xx程度,就可惜了。”
這都是局限在自我的認知裏,而產生的偏見。
只是他們沒有想到,在自己看到的世界之外,還有更廣闊的世界。
某個層面的“值得”,不能用大眾有限的生活經驗去判斷。
就像你能說,樊錦詩先生的選擇“可惜”嗎?
因為是一生熱愛所歸,所以在她的眼裏,青燈黃卷不辭累,皓首窮經苦尤甘。
誰都沒有資格對樊先生說一句“可惜”。
用“好不好找工作”“年薪得多少”這樣的標准,去度量她們的選擇,是不尊重
。
這不免又讓我想起,那個用“一個女人一生沒有兒女”,去評價楊麗萍是失敗的言論。
很多人總是喜歡用自己的眼界,去衡量別人的人生。
可是對於別人的人生,除了親曆者,任何旁觀者都無權過問。
每個人都生而不同,也不必相同。
短暫的一生,更多的時間是自我的獨處,每一種選擇都無關乎好壞。
正如精讀君的終身成長詞典詞條《164:價值觀》裏提到的,每個人的生活,有各自的生活意義。
我們可以旁觀他人的人生。只是別忘了,允許我們不認同的事物存在,是對於別人最大的尊重。
尊重一個人的選擇和熱愛,才是作為一個看客最體面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