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萬物皆有靈,天地不可欺,方便是修真——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


字體大小:
2020年8月22日 -
:        
 

萬物皆有靈,天地不可欺,方便是修真——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

一、萬物皆有靈

大自然是神聖不可冒犯的,人類只有敬畏、尊崇自然,才可避免大災大難。《史記·禮書》中曰:“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人與自然的關系是血肉融合的整體關系,萬物都是由道生化演變而來,並無高低貴賤之分。而人類只有順其自然,萬物才可同生共榮,世界才能和諧發展。

《莊子》曰:“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西升經》雲:“道非獨我,萬物皆有之。”唐代成玄英說:“夫大道自然,造物均等。”《太平經》中講:“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

宇宙生成之物的一元氣存在於自然界的一切運化之中,所以萬物與人一樣也都會有靈性。葛洪曰:“山水草木,井灶洿池,猶皆有精氣。人身體亦有魂魄,況天地萬物之至大者,於理當有精神。” 明確闡述了氣中必有精,精極必有靈,靈極則有神。

萬物皆有靈,人應該有所畏懼方存底線。敬畏不是不勇敢,也不是沒膽識,更不是不聰明,而是相信人的力量大不過天地,要知足感恩,不可私欲膨脹。為人者,善為本,敬天地,敬父母。做人不可迷失應有的本性,信因果,人有小九九,天有大算盤。守著良心做事,不會太差。萬物皆有靈,天下眾生平等,陰陽皆有時,黑白兩分明。因果循環,報應不爽。萬物有靈皆長存,天下眾生仁者壽。有敬畏之心才能免無妄之災。如若破壞大自然生態的平衡,大自然必會讓人類付出慘痛的代價。做人一定要善良,對所有生命要有敬畏之心。

世界一切災難的根就在人類不敬畏生命,不敬畏天地鬼神,蔑視一切,狂妄自大,逆天而行,背道而馳。有因必有果,報應只會遲到,但是永遠不會缺席,心存善念,才能過好一生。萬物共生,天地之道,切莫逆天而行,以至於自滅其身。

二、天地不可欺

“天”的概念廣為大家認知和接受,我們平常經常說“人在做天在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人有善願天必佑之”等都是對“天”的存在的認知和接受。

這裏的“天”不是指天空,也不是指某位神靈,應該可以理解為天道、自然規律,其也是宇宙、天地、人類、眾生、萬物的心志匯總的氣場。

對於“天”,要敬畏,且要遵循其規則做事做人,也就是要知天命、順應天命。正如孔子對人生不同階段的概括包括了從不惑到知天命,我們每個人應該不斷探索,為自己找到在社會的比較好的角色定位,形成自己的社會使命感,最終達到“知天命”、“天人合一”的境界。

曆代大發展大成功的人,都對知應天命順天道非常推崇,也都是非常有社會使命感和抱負的,善於順應時勢並被造就為英雄。也可以說,知應天命、順天道者,往往更容易成功。

儒家提倡“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孔子給《周易》作注提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可見是承認上天的超越地位的。孟子強調心性修養但最後的歸宿也是“盡心知性,盡性知天”。

曆代帝王更都以“天子”自居,以敬天愛民為責,經常舉行祭天也就是和天溝通、向天祈求的儀式,一般都設有欽天監的職位持續觀察、報告星象、天象的動態並根據這些動態制定政策、指導行動。處處也以“天”為尊,以“天道”為准則,周文王家族就對天命非常敬畏並經過長期參悟得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輔”的總結。朱元璋一直對天命很看重,處處以順應天命為准則,都城起名為應天府,宮殿起名為奉天殿,聖旨開頭用“奉天承運”字句,與張士誠的談判書信也以“靜候天命”相勸。建州女真一族更是對天命非常癡迷,每次出征都要觀星象、天象有吉兆才出征,以及天象一有變化就非常緊張,召集百官分析、討論。舉事、起義者一般都是打出“替天行道”之類的口號。

天氣陰晴不定,變幻莫測;人的一生也會面臨各種問題,難以預料會有什麼災禍。蜈蚣有很多只腳,可是它的爬行速度卻不如沒有腳的蛇;家養的雞也有兩只翅膀,卻不能像烏鴉那般高飛。好馬可以馳騁千裏,但是沒有人駕馭是不能來回的;每個人都有遠大的志向,但是沒有機會是無法飛黃騰達的。

人們常說,人生在世,在富貴時,能使自己節制而不揮霍;在貧賤時不要改變自己的意志。孔子的文章寫得超過世人,但是卻被圍困於陳國;文韜武略的姜子牙也曾在渭水垂釣等待機會。孔子的學生顏回雖然早亡,但絕非凶惡的人;盜蹠雖然活得長,卻不是什麼善良之輩。堯、舜雖然英明聖賢,卻生下不肖的兒子;舜的父親瞽叟頑固愚昧,反而生下舜這樣的大孝子。張良原來只是一介平民,蕭何也只是個縣吏。晏子的身高不到五尺,卻被封為齊國宰相;孔明居住在茅草屋中,卻能擔當蜀國的軍師。項羽雖然強大,卻落得個兵敗自刎烏江的下場;劉邦雖然弱小,最終掌管天下江山。漢將李廣雖有射虎石的威名,卻終身都未能夠封侯;馮唐雖有治國安邦的才能,卻一生懷才不遇;韓信時運不濟時,連飯都吃不上,等到運氣來了,成為掌印的大將軍,而一旦運氣衰敗,又死於陰毒人的計謀。

有的人先貧窮後富裕,也有人老年壯志少年衰落。滿腹錦繡文章,直到頭發花白還沒有考上功名;才疏學淺的人,可能年紀輕輕就金榜題名。皇城深宮中的妃娥在動亂中可能淪為妾妓,風流的妓女,時來運轉也能做貴夫人。青春美麗的女子嫁了愚蠢的丈夫,俊秀的青年反倒找了醜陋的妻子。蛟龍沒有機遇,只能藏身於魚鱉之間;君子沒有機會時,只能屈居於小人之下。衣服雖然破舊,常保持恭敬禮儀,面帶憂愁卻可能懷有兼濟天下的志向。不得志時,只能安於貧窮謹守本分,心中坦蕩一定會有揚眉吐氣的一天。君子貧寒也有一身傲骨,暴富的小人卻擺脫不了內心的貧寒。

天氣不好時,就見不到太陽和月亮的光輝;土地沒有合適的氣候條件時,草木都不會生長。水得不到恰當的環境時,就會掀起波濤巨浪;人若得不到機遇時,好運就不暢通。富貴榮華命中都有安排,誰不想要呢?人如果沒有依從八德而生活,哪裏能做高官當宰相?

人活在世上,發達富貴的時候不能只圖享受,貧賤的時候也不要自暴自棄,惟遵從天地的循環和周而複始。

三、方便是修真

《文昌帝君陰騭文》中曰:“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賜汝以福。”意指人們如果能存著一顆像我這樣廣濟天下的心,上天一定會賞賜給你福報。帝君這句話,可謂不假甲羽,錚錚肺腑之聲,猶如石隙中綿綿流淌出的淳淳清泉,以濟世間眾生之渴。帝君存平等心,擴寬大量;存方便心,開大道場;存自然心,廣利三教。

帝君隱聖而顯凡,隨方而設教。為人子者,訓之使孝,為人臣者,訓之使忠,訓兄弟以友恭,訓夫婦以和順,訓居上者,使待下以情,訓治事者,使處心以公。若能領悟,必發勇猛之志,遵循天道,不違本來,永絕輪回之苦,以不枉聖真慈憫之心。

1.煉心為最先

不求人道而期仙道,不積善功而期仙境,這是常見的修行大病。曾見一些年輕人,天資聰穎,一日偶見道書,心生慕念,便發大志願,背離父母,遁入終南山中修煉。他們也去各大道觀走訪,卻瞧不起,認為沒有幾個修行人,實則是自己未明修行之理。修行要先煉己化性,且要盡人事、備善功,方才可以訪師雲遊,參悟玄機,窮理明徹之後,再涉及丹道。否則,只是自困自牢,自縛其身,虛度年華而已。這些青年哪裏聽得進去,以為他人是偏,自己是正,猶如大廈不曾安基,猶如奔前不知腳拌,最終被自己所誤。又學赤腳大仙裸足而行,又學餐松辟谷,又住山洞,佛經也參,道書也悟,赤赤誠誠,卻猶如瓶中之蠅只見一隅光明不見天下普照,猶如撲火之蛾以假為真以幻為實。未過幾年,有的竟然瘋癲了,有的住山洞被風寒侵骨落下腿部毛病了,最後,其他人信心也不足,便散了,各個打道回府,上學的繼續上學去了,上班的繼續上班去了。這都是真實所見,活生生的事實。而且,這樣的事情還在發生。除垢止念,煉心化性,是修行之要,大眾輕看俗塵,殊不知,這是大道場;大眾淡視《陰騭文》,殊不知,這是修行之聖典,亦是帝君垂示世人之修行心法。

道不離俗,俗不離道,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看似仙、人迥異,實則仙道與人道無異。自古天下沒有不忠不義、不慈不孝的神仙。忠如張良祖師,義如關帝,慈如文昌、太乙、慈航,孝如文帝、王祥。無數聖真,皆遵文昌帝君之訓,從忠義慈孝四字入手,勤懇修行,積德累功,拜訪明師,再參慧命,最終得以正果圓滿、位列仙班。曆代祖師,也是先訓以人道,人道圓滿,方最終能修成大道。

世人將《感應篇》、《陰騭文》、《覺世訓》這“三聖經”理解為是勸善書,殊不知,經中所言的,乃是仙道的下手處、為人的根本處。祖師經典,所為的,不出兩件事,一是證今生之福果,二是修來劫之不墮。三乘法門,皆是度人出生死的津梁。若是凡人,只為福報,也與此一理,並無二般。成聖成賢者,莫不由是路。若違人道,仙道必傾。執色、執空都是妄,知色不色、知空不空,離種種邊,方能始達妙音。執於有為,不能守中,猶如從籠子的一端躲進籠子的另一端,端然打坐,只是徒勞形軀,其性未轉,其靈未覺,其心未化,是為憐憫。帝君開示人修道之簡易,即是言守中之奧義。求仙非在名山洞府、非必要跋山涉水,而是在身邊低處、微處、平處、易處。非在外間,而在心間。非掃天下塵,而是除己垢。聰明君子,細細詳查。切莫違了修行之義,切莫誤了帝君之心。

天地之間,有考察善惡之神靈,能否成就仙道,要看路上的善功。善功不足,要一一彌補,惡念未消,則要一一改正。善功不滿,仙道不可期;善功圓滿,仙道不期而至。所以,天下一切善業即是道場,一切男女皆為父母,一切眾生皆為師尊,陰陽之內即是鼎爐,心之所處即是蓮花,以至於舉意動念皆與神明相合,與天地處一,與四時相動,時時常善,以至於無為,處處皆善,以至於無善,自然天神護佑,災消福集。

2.淨境生蓮花

萬物皆有靈,草木亦有心。何況於人?鬼若念道,可出惡道;畜生念道,可轉人身;庶人若念道,福壽可期,仙道可成;君王若念道,天下得安定。帝君之心,廣大無量,是恤憫一切眾生之心,是焚身救苦之心。眾生若能存帝君之心,邪魔轉正,精怪亡形,甲羽可成仙,鬼魅可成聖。為何存帝君之心能有如此大威力?非帝君之威力大,而是自無始劫以來,眾生本系道生,後來與道相違,輪轉不止,皆因眾生起私心、貪欲。帝君以無畏之心,布施一切,哪有私心、私欲可存?帝君勸度世人,無非讓人與天地同心、與日月同德。《陰騭文》字字都蘊含帝君之善念,行行都包囊帝君之真意。勸人所行之事,無非合道,久而久之,感格上蒼,福滿德就,天地悉歸於一身,萬化在乎一心。

元始天尊曰:“人為萬物靈,心為一身主。”此心本來即道,只因偏頗,障迷了自性,丟失了天然,流落到六道、沉淪於六塵。經曰:“濕化卵胎都是人,只緣貪戾著真情。”若能返本複源,永絕迷網,逍遙真境,則普天歡慶。

人若有一絲轉念,由惡變善,即可轉禍為福;若能時時提醒,刻刻提防,慎獨防危,眼前世界,即可由火宅化清涼,地獄化天堂、災殃化福鄉。蓮花自淤泥而生,一念可成腐朽,一念可成聖潔,皆在一心。

重陽祖師勸人身在塵而心似蓮花,於至真之境,直超三界。祖師所言“出家”者,出貪妄迷戀之家,歸清虛自然之家;出小我之家,歸大我之家;出有名有姓之家,歸無為返璞之家。此是出家之義,而非斷恩絕義、刻意妄為,與人道相違,與大道相非。願人人如帝君存心,真正出離迷罔,皈身正道,奉心坦途。大道無邊,普度一切善緣、有情。

3.平心即道場

鬥轉星移,斡運璿璣,道教自始及今,更迭變化。《道德真經》雲:“聖人無恒心,以百姓心為心。”芸芸百姓,是教化的對象,也是立教的初心。莫以教為教,而要以祖師之心為教、以萬民之身為教。法天地之慈仁,應四時之變更,依人、依地、依時而施法雨。不稱名,不立功,莫讓眾生因名相起褒貶之言和貪執之心,使有緣眾生真正解脫、了悟無為。

帝君廣利三教,未有二心。相因人生,教因人別,大眾有病,因病開藥。尹真人曾言:“天上人間,方便第一”,以勸道眾不分名相,弘教利人。《晚課》亦有真偈言:“一切方便是修真”。既是“一切方便”,也是“方便一切”,目的只有一個:廣化自己,亦廣化天下一切善人。處處可修真,就地可生蓮。貴在存心和舉念。

“人言陰德如何種,舉事先存為眾心。”大眾勿存疑慮,勿存回報,時時做起,點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不起分別,廣行三教,利益一切。上天必不負有心人。萬類平等,善無大小,悉心作之,造化自成。教化有別,善業無殊;至道相同,貴在人行。

三皇五帝開創了華夏文明,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她曆經風雨,卻倔強不屈。樹立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團結力、凝聚力、生命力,維護自身文化,使東方文明健康延續、有益於人類和世界。“中國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整個人類的和諧是完全一致的,這是東方文明對於世界的最大貢獻,也是華夏文明持久延續的生命力源泉。

“中國夢”需要華夏民族的每一位新時代奮鬥者去付出自己的力量,如帝君存心,互助互利、揚己所長,修之於身,齊之於邦。這樣的生命,必然是無愧的、燦爛的、有價值的。積極通過改變我們自身的言行,使社會更好美好、空氣更加清潔、家庭更加和睦、地區更加穩定、人類更加和諧,使世界成為人間仙境。

大道清虛,寥廓無言,教在人興,道在人弘。惟人清靜,方是興教;惟人無為,方是弘道。存利人之心,濟天下之急,是大道之至用。大眾急急行之,勿怠。

靈哉一點,不擾不驚。無思無慮,至聰至明。天理昭著,善性根成。一雜以偽,五體摧傾。自然歸正,百福來並。敬之慎之,大眾齊聽。

丁俊貴

2020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