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字體大小:
2020年8月23日 -
:
不過無論如何,我們也已經知道當年的社會環境如此之差(比如物資緊俏,比如時常遭到轟炸),既然如此,兄妹倆是如何做到這麼快樂的?
先說有沒有快樂,兄妹倆的快樂源泉:螢火蟲,洗海澡,對父母的回憶,水果糖,白米飯,阿姨家的迷你琴(彈琴唱歌)…
這部作品的悲劇張力,一部分在於,兄妹倆大部分時間是如此的單純美好,以至於我們總以為他們有可能會撐到戰後,得到應有的救濟。這些小確幸是屬於普通人的,翻譯成今天的話語,反而成了汙名,譬如“歲靜族”。意思就是不顧社會環境,一味的“歲月靜好”。可我覺得問題不出在他們“歲靜”,而在於他們的認知已經出現了偏差,而這種偏差,在於愛國主義洗腦帶來的認知,與現實社會嚴重脫節。
什麼是現實呢?成堆的死人,捉襟見肘的農民和阿姨家,被洗腦而不自知的自己和妹妹,以及臨近結尾日本的戰敗。這種認知的偏差,有你認為神聖的,就會有你不屑的,審查制度的合理性由此而來。
對大部分人來說很難批評的一點,清太的愛國是源於對自己家庭的溫情:溫柔的母親,偉岸的父親,可愛的妹妹。這與任何一個社會的價值體系都相契合,於是我們大部分豆瓣網友轉把筆鋒和不滿用在了別處。我恰恰要說,最該反思的就是這一點,狂熱的愛國主義和我們看到的軍國主義差別在哪,是不是父母在機構和企事業單位擔任要職,給你創造了良好的生活,就理所應當接受現有社會的灌輸,並且轉而責怪那些不幸的平民百姓,說他們活該?
當愛國主義這種價值取向,經由家庭價值觀念的根系,潛移默化地汙染我們的思想,讓我們變成只知狂熱不懂思考甚至沒有共情的蟻群,才是最值得警醒和反思的。高田勳不動聲色地展示了這一點,因為整部劇,清太對父親的情懷——驕傲,崇拜,懷念——都表現在他有意無意表現出的對戰爭和武器的崇拜,以及拒絕接收答案日本帝國戰敗上。
而這,恰恰就是引爆我們情感強烈對立的一個點:就看你對這種愛國主義洗腦有多理所當然,那麼你對兄妹倆就有多同情;你的愛國主義情懷中混入了多少家的溫暖,你對日本的恨就有多盲目。正是這種曖昧不清,讓我們自己也趨於分裂。與片中的日本軍國主義好少年有多契合,不言而喻。意識到這一點時你會相當抵觸,因為你心裏清楚,一旦接受這一點,你就會開始厭惡自己。
可我還是要說,清太和節子不能用簡單的值不值得同情來概括,因為他們作為普通人,與我們有著一樣的共性。他們不以為自己是受害者,所以會縱容自己所愛所尊敬的人變成他人的加害者。我們以為自己是受害者,所以在複制他人的錯誤上變本加厲。在匆匆對清太和節子下判決之前不妨捫心自問:我們高舉自認偉光正的意識形態時是否已經警惕了這一點?沒有的話,我們的審判和批駁只是墮入同樣輪回的證詞而已。
從這一點來說,導演還是溫柔,譬如一面銅鏡,只讓那些真的在乎自己羽毛的人看清自己的瑕疵,並且這不限於國別。
基本上講完這些,我想說的也就都說完了。接下來挑那個收留了兄妹倆一段時間的“阿姨”這個角色來品一品。
豆瓣網友對這個人物的反應也相當有趣,有的覺得阿姨怎麼這麼摳門沒愛心,有的認同阿姨嫌棄兄妹倆不勞動就不能白吃飯的價值取向。我不想給出與之類似的黑白對錯的判決,我只是想提醒阿姨這個角色也是如此的平庸普通,以至於我們不知道她的名字。我們古語裏有,“泯然眾矣”和“小人常戚戚”的說法,阿姨就是這麼一個“泯然”以及“常戚戚”的形象。她不需要有名字,又或許她有名字,但她在每個人的身邊,甚至有可能就是你我。這位當年的普通人,為了生存,變得有些面目可憎。而這其中掙紮和選擇,本身就不是一道是非題。
阿姨的價值觀並沒有成為一個愛國主義盛行的社會的例外。她竭力維持一家生計,最初讓清太結子過去也只是想讓捉襟見肘的自己家能跟著海軍軍官一家沾沾光(“嘖嘖嘖還有黃油”,清太把鹽漬梅等物資交給她的時候如是說)。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假設如果阿姨的丈夫是當地派出所所長,在疫情期間也一定會在微信群裏曬物資,並且顯擺自己老公“有能力”。因為這就是一個庸常的人能做出來的事情,乏善可陳,止增笑耳。
可是,這種社會達爾文主義就是對的嗎?其實並不是,這也只是一個非正常社會下小人物的無奈選擇罷了。造成這種價值取向盛行的是物資短缺,造成物資短缺的是因為你國發動了侵略戰爭,而縱容自己國家發動侵略戰爭的,就恰恰是愛國主義洗腦和拒絕聽到針對這種洗腦的批評。
這也就牽出另一個問題和答案,為什麼我們還是會被兄妹倆打動?答案很簡單,我們也如同他們一樣平凡普通。不論我們從何而來,想要到哪去,我們希望雙親健在,吃得到白米飯和鹽漬梅,可以彈琴唱歌。如同他們一樣,我們也跌跌撞撞地活著,意識不到我們對家庭對父母和兄弟姐妹最簡單樸素的情感會變成我們甘願受操控的牽引繩。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一定要選擇原諒別人,但我們至少要試著與自己和解——而不是變得小心眼又失智,連一部電影也容不下——此時的我們,才最應該問問自己到底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