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字體大小:
2020年8月25日 -
:
星問答計劃創作者,科學達人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不管幹啥事情都是在地心引力1個g的加速度下進行了,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進化了百萬年、千萬年,如果離開地心引力很多看似平常的事情做起來都會變得異常困難。
甚至會打破生物體內固有的節律導致我們喪失某些功能。從上世紀60年代NASA的雙子座任務開始,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微重力對人的傷害。
例如,在太空待上不到兩周的時間骨密度就會降低6%,心肺功能開始減弱,肌肉加速萎縮,精神壓力增大,在太空整個人就會變得異常的煩躁。
所以說宇航員都是要經過專業的訓練,以及要擁有超強的心理素質,即使這樣在外太空待的時間最長不能超過半年的時間,就要返回地球恢複體能。
除了地心引力以外,外太空還存在著高於地球表面的輻射危害,這些帶電粒子會直接穿透人體,撞擊DNA導致其發生電離。
DNA的電離如果比較輕微,那麼機體就會自行修複,但是如果接受的輻射劑量過大,那麼損傷就是不可逆的,直接會導致人患上癌症,或者是在繁衍後代這件事上出現問題。
因此人類就不得不考慮即使有一天我們建立了外星球基地,那麼我們自身能夠繁衍嗎?如果不能,那麼人類最終還是被自己的問題困在了地球。
所以說關於太空繁衍的實驗其實一直在進行,不過科學家並沒有直接讓人在太空中發生關系,來驗證是否可行,因為這樣存在很大的未知風險。
上文說了輻射的問題,如果讓人直接在太空受孕,那麼產生了基因突變,這個結果是我們無法承受的,至少不符合倫理道德。
還有外太空的微重力使得兩個人根本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流,畢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且我們也不了解精子在微重力環境下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它的活力是否跟在地球上一樣,它能不能達到准確的位置找到卵細胞。
這些都是未知的不確定因素,因此直接進行人類實驗肯定行不通。我們進行的實驗都是發生在動物身上。
在上世紀太空競賽結束以後,科學家就開始著手研究這類問題,現實將果蠅、魚類、蛔蟲、青蛙和蜥蜴等這些生物帶上了軌道。
結果發現它們都進行了正常的繁殖,並且產生了健康的後代,這對科學家來說是一件驚喜的事情。
但是在1979年在俄羅斯的一次實驗中,研究人員將雌雄老鼠帶到了空間站,在為期18.5天的實驗中,有些老鼠要麼無法正常受孕,要麼就是選擇不進行繁殖。
這說明低重力環境對老鼠的生殖產生了影響,它們表現出來對異性無感,由於之前的生物跟人類的關系比較遠,而老鼠屬於哺乳動物,和人類在解剖和生理上比較相似。
所以說老鼠的表現就給人類能否在太空進行正常受孕打上了一個問號,在往後的幾十年間我們一直在外太空進行著哺乳動物的實驗。
2009年的時候,日本的一組研究人員,從老鼠體內提取了精子和卵子,並在地面上模擬了太空的微重力環境,在讓這些生殖細胞經曆幾天的失重以後,然後再正常的重力環境下讓其結合。
並將胚胎移植到雌性老鼠的體內,結果同樣喜憂參半。一部分老鼠正常產生了後代,但有一部分並沒有活下來。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情況也同樣會發生在地球以外的微重力環境下。不過哪裏還有著高輻射危害。為了進一步研究。
2013年研究小組將三組小鼠冷凍精子送上了空間站,這三種樣本分別在太空中待了不同的時間,為的就是研究輻射對雄性生殖細胞的影響。
當這些精子經曆了288天返回地球的時候,研究人員與正常的精子進行了對比,發現這些精子不同程度上已經出現了損傷,而且發現了更多的DNA片段,也就是發生了斷裂;
但是這種微小的損傷在隨後的實驗中卻誕生出了後代。而且這些小鼠後代發育健康,並且具有生殖能力,沒有發現任何異樣。
研究人員認為卵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複已經出現微小損傷的精子。並且得出結論在外太空暴露過的生殖細胞依然就有生殖能力,而且小鼠在成年以後大腦對基因的表達也是正常的。
而且從太空中返回的宇航員的生殖能力來看,短期的太空旅行不會影響生殖細胞的質量。這一點值得我們慶幸。
可是問題是,當我們把卵子和精子一起送上太空呢?卵子還能修複受損的精子嗎?研究表明,在這樣的環境下,卵子對精子的修複能力會下降,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修複能力也會出現下降的趨勢。
因此雖說短期內的太空生活可以讓我們正常生寶寶,但是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依然會存在問題。這也是以後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而且受孕只是生寶寶的第一步,後面還有胚胎的發育,嬰兒生生長是否能夠適應外太空的環境這也是個未知的問題。
目前看來我們人類不僅僅是要發展出能夠進行長期太空旅行、以及在其他星球建立基地的能力,而且還要想辦法解決自身的繁衍問題,總不能一碰見生孩子的事就要返回地球。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我們想要在太空中繁衍肯定是要進行體外受孕,讓胚胎在培養器中成長,並且模擬地球的重力環境,而且還要阻擋輻射的侵害,這樣的場景就是我們在科幻電影中經常看到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