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8
字體大小:
2020年8月28日 -
:
穿越西秦古鎮
文/左永茹
沿著近幾年新修的310國道延伸段,從天水市秦州區藉口鎮緱家莊經馬安山由東向西緩步徐行,滿山綠樹成蔭,遍地連翹金黃。櫻桃園、苹里園、核挑園、花椒園,以及中藥材基地,星羅棋布;小麥、玉米、洋芋、胡麻、油菜等等農作物,一片片夾雜其間,好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沿藉羅公路再東行五里,便是秦嶺山脈的西段、秦文化的源頭——綠色的秦嶺鎮,綿延起伏的秦嶺余脈如一條條綠色的長龍,蜿蜒南去。山脊之下蔥鬱的山谷,一如波濤洶湧的綠色海洋。美麗的西秦古鎮秦嶺,尤如在綠海中航行的一葉小帆,正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站在馬安山的山頂公路上看去,北邊綠綠的蓮花山如一朵盛開的巨大蓮花,而西邊的五台山下,則是遠近聞名的石家河連翹中藥材基地。每年四月,一年一度的石家河連翹暨鄉村旅遊文化節在這裡開幕。人們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賞連翹花,射箭,跑馬,品農家飯,看文藝表演,釣魚等等,鄉村旅遊為經濟發展唱起了主角。那些在城市的鋼筋水泥中久居的人們,更是感受到大自然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使他們從緊張的快節奏都市生活中解脫出來,在接地氣的田園生活中悠然休閒一番,欣喜與快慰蕩漾在他們的臉上,花朵一般燦爛著。還有那面魚、撒飯、涼粉、釀皮、酸菜、蕎麥麵條、呱呱等綠色又經濟實惠的地方小吃,在這裡應有盡有。
近幾年,在黨的惠民政策指引下,隨著脫貧攻堅戰的逐步深入,這裡已整體脫貧,正向小康邁進。秦嶺鎮政府所在地有新民、中心、關硯三個行政村,在鎮黨委的統一規劃與部署下,古鎮改造提升工程已全面完工。寬闊的道路兩旁是錯落有致的綠化帶和仿古磚鋪就的人行道。北邊是隴原奇觀分水閣,一脊之水,兩下江河,分別流入長江和黃河,成就了分水嶺的美譽,從而使秦嶺古鎮分屬於長江和黃河兩大水系。近處來,在分水閣的前面,拆掉了舊建築,新建了文化廣場,使路北的古閣、浮雕、涼亭與南路的風水閣文藝舞台仿古建築,一南一北,相印成趣。
特別是每年一屆的東嶽泰山文化廟會盛況空前,既豐富了鄉村的文化生活,又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契機。道路兩側則是在古鎮建設工程中剛剛完工的二層仿古小樓群,歇山頂仿古小樓一棟棟拔地而起,青磚、灰瓦、白牆裡透出一股股秦人遺風,而一樓的一間間鋪面里,則彰顯出現代的繁華與物質的充盈。古老與現代並存,精神與物質相伴,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古鎮的盡頭是中學和小學兩座美麗的校園,義務教育的花朵在校園裡綻放,教育扶貧不讓一個孩子失學,這千百年來的夢想已然成真。時值放晚學時間,一輛輛接送孩子地小轎車整齊的排列在馬路兩側,家長們個個春風蕩漾,孩子們甜美而幸福的笑聲一如金鐺的翠響。
出古鎮向南抬眼望去,一個巨大的鉛灰色「魔盒」矗立在群山翠綠的懷抱中,那便是秦嶺鎮近年著力引進的「秦潤源」菌菇種植基地。那巨大的「魔盒」正是基地的恆溫菌棒加工消毒車間,外牆上「扶貧車間」四個大字格外醒目,也格外耀眼。車間四周是百餘座黑白相間的塑料大盆,裡面種植著靈芝、猴頭菇、香菇和黑木耳等。這一項目的引進帶動著周邊十多個村莊的家庭化菌菇種植,同時也吸納了百餘名鄉村婦女在家門前就業。一輛輛滿載靈芝、猴頭菇、香菇和黑木耳的汽車使向全國各地,鼓了群眾的錢包,也加快了當地脫貧奔小康的步伐。
再往南便是被譽為上木門的虎林村。上木門俗稱峽門,藉羅公路穿峽口,而峽口也只能容得下一條馬路穿過。路西山峰突兀,萬松挺立,路北是堡子山,上有明代古堡一座,向人們訴說著千百年來的歷史與滄桑,見證著巨變與興衰。離此十里便是位於牡丹鎮木門村的下木門,上下木門共同構成了有名的木門道,是蜀相諸葛亮射殺曹魏大將張郃的三國古戰場,這裡出土了大量的古代箭簇等冷兵器、拴馬灣、石鼓等遺蹟,昭示著古代戰場的宏大場面,馬嘶聲、喊殺聲似乎依然在耳邊迴蕩。英雄雖已作古,卻也留下了無盡的智慧,滋養著這裡一代代勤勞樸實的人民。
出虎林村,進龍集寨村村尾再西折,穿過一片片蔬菜基地的白色塑料大棚,再向前行進兩公里,便來到美麗的文明古村落斜坡村,這裡的鞭杆舞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老的唱腔、舞姿行頭充滿著秦風秦韻,曾兩次代表天水到北京展演,現已成為宣傳天水展示秦源遺風的一張亮麗名片。
從斜坡村南行五里,便來到位於梨樹村右臂的廟山。民國時期這裡出土了譽滿中外的秦公簋,為秦文化的研究與挖掘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展示了古代青銅文化的輝煌。而廟山之南便是著名的西犬丘,今屬隴南市禮縣管轄的秦人墓葬群所在地六八圖村,與禮縣大堡子山秦大墓遙相呼應。這便是秦源!秦人東遷前,種族的吞併與撕殺,落後的農耕文明和艱難歲月寫滿了這裡的山山水水。因完成了大一同而彪炳史冊,光耀千秋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祖先,便在這蒼莽的山水間一代代繁衍生息、逐步雄起。這裡自古就是一片熱土,自古就孕育著一個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改變了華夏的歷史,延續和擴大了古老的中華民族,也見證了西秦古鎮昔日的滄桑與艱難,更孕育了古鎮美好的未來。
此刻,正值西秦古鎮的傍晚,絢麗的晚霞映紅了西天,大地也披上了旖旎的輕紗,青磚、碧瓦、白牆,嶄新的農舍如一顆顆珍珠灑滿綠毯,鑲嵌在綿延的群山深處,只是不見了鳧鳧炊煙,因為這裡傳統的柴灶早已改成了液化氣和電磁爐灶。偶有晚歸的農機發出嘟嘟的響聲,次第亮起的太陽能路燈一如下凡的星星點亮了鄉村的夜晚……
作者簡介:左永茹,甘肅天水秦州區秦嶺鎮中心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