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美食
字體大小:
2020年9月13日 -
:
漢人作為農業民族,五穀一直 在飲食中占有主要地位。宋代尚無玉米、白薯之類作物,因地制宜,北方人的糧食以粟麥為主,南方人的糧食以稻米為主。
面餅類興盛。宋仁宗名趙禎,為了避皇帝名諱,人們又將蒸餅讀成炊餅,亦名籠餅,類似於今天的饅頭。湯餅就是面片湯,並處在向索面,即面條的演變過程。
開封食店出售的軟羊面、桐皮面、插肉面、桐皮熟膾面等,臨安面食店出售的豬羊庵生面、絲雞面、三鮮面、筍潑肉面等,都屬湯餅。南宋晚期,出現了“藥棋面”的掛面,“細僅一分, 其薄如紙”。
燒餅又稱胡餅,開封的胡餅店出售的燒餅有門油、菊花、寬焦、側厚、髓餅、滿麻等品種,有的燒餅無疑沾帶芝麻,油餅店則出售蒸餅、糖餅、裝合、引盤等品種,食店和夜市還出售白肉胡餅、豬胰胡餅、和菜餅之類。
饊子又名環餅,蘇軾詩稱“碧油煎出嫩黃深”,無疑是油炸面食。臨安市內出售各種面點,統稱“蒸作從食”。
另有"酥蜜裹食,天下無比,入口便化”,估計也應用米粉或面粉制成。
宋人面食中還有帶餡的包子、餛飩之類,如有王樓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餅、筍蕨餛飩、灌漿饅頭、薄皮春繭包子、蝦肉包子、肉油餅、糖肉饅頭、太學饅頭等名目。
嶽珂《饅頭》詩說:“公子彭生紅縷肉,將軍鐵杖白蓮膚。”就是指那種帶餡的包子。宋仁宗出生後,其父宋真宗“喜甚”,“宮中出包子以賜臣下,其中皆金珠也”,這是以“包子”一詞寓吉祥之意。
糯米食品有栗粽、糍糕、豆團、麻團、湯團、水團、糖糕、蜜糕、栗糕、乳糕等。蓬糕是“采白蓬嫩者,熟煮,細搗,和米粉,加以白糖(飴),蒸熟”而成。水團是“秫粉包糖,香湯浴之”, 粉糍是“粉米蒸成,加糖曰飴”。
宋代還有米面,時稱米纜或米線,謝枋得詩描寫“米線”說,“翕張化瑤線,弦直又可彎。湯鑊海沸騰”,“有味勝湯餅"。粽子“一名角黍”,宋時“市俗置米於新竹筒中,蒸食之”,稱“裝筒"或“簡粽”,其中或加棗、栗、胡桃等類,用於端午節。這種風俗流傳至今。
限於古代的生產水平,廣大的社會下層要維持溫飽,也十分不易。正如司馬光所說:“農夫蠶婦所食者糠而不足。”北方窮人平時常喝小米稀粥,或“雜蔬為糜"。
粥還常用於災年救濟,如“湖州孔目官朱氏以米八百石作粥散貧”。歐陽修《食糟民》詩說,“田家種糯官釀酒",“釜無糜粥度冬春,還來就官買糟食”。糟糠不厭,這就是社會下層的生活寫照。
漢人的飲食文明經曆千百年的發展,飲食的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的品種也愈益豐富。但是,限於古代的生產水平,飲食文明的成果往往被社會上層享用,而社會上層和下層之間的差距卻不斷地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