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生涯

Vin職業規劃案例解析:體制內工作,沒有價值感、成就感怎麼辦?


字體大小:
2020年9月25日 -
:       
 

吳彬歌的童年是在大東北的農墾裏長大的。

在她的記憶中,童年除了上學寫作業的日子,就是玩。和鄰居的小夥伴玩,去親戚家玩,去周邊的市縣玩,很喜歡聽大人們聊天,那時她就知道,有一個她期望盡快長大去看一看的世界。

小時候,她眼中的世界是沒有邊界的,農場一望無際,沒有高牆遮擋,她可以自由自在撒開來玩爽;她癡迷得看地圖,經常在地圖或地球儀前駐足半天,有時想象著去不同的國家感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風土人情。

她記憶中唯一有高牆的地方,是離家不遠的一座古舊的高門樓,門前有一段石階,過了門以後,能望見一片漂亮的院落。年幼的她有一天夜深時睡不著覺,便跑到那門樓,盯著月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到院落的地面上,留下斑駁的光紋。

被月光充盈著的夜晚,讓年幼的她明白了書裏寫的惆悵的意義。這是第三次她對於月光的深刻記憶。

— 一面牆





“我給我媽打電話,說我現在很痛苦。”

“我媽說,別人都能好好待在體制,為什麼就你不行?”

“要融入這樣格格不入的環境,仿佛在黑夜中迷失了自己,做的事情自己都無法獲得自我認同,還要裝模作樣去做,腦子都不轉,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難熬;再加上複雜的人際關系,真的好痛苦”。

此時彬歌心中仿佛黑夜,沒有透著一絲充滿希望的月光。

當年以面試、專業課第一的研究生成績考入國內綜合高校前三的頂尖學府,畢業後順利進入一線城市政府機關,從事党政內勤的工作。

“目前所從事工作很無聊,沒有創新性,不能激發潛能;ZF的人際關系看起來很和諧,但利益鬥爭很殘酷;工作內容可積累性不強,不具有成長性,長此下去必然面臨中年危機;晉升之路更別說了,對於像我這樣缺乏政治資源的人而言,基本是堵死的。”

“身邊的老師、家長和朋友無一不說這個職業好,我想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所說的話應該很有道理” 但真正進入體制工作後,彬歌心裏產生這次職場初體驗的懷疑。

這份工作對她而言沒有價值感,沒有成就感,個人能力提升有限,政府機關,層級很多,對她而言,幾乎看不到未來,就像一面無形的牆堵在她的面前。

— 恐懼





“只要一想到,我如果繼續待在這個,那就是混日子,就是浪費自己的青春生命。這是一個變化的時代,充滿機遇,我不想錯過,不想人到中年再去惋惜。”彬歌歎口氣對我說道。

“說焦慮都是淺的,應該是恐懼,但確實是這個量級的。”最恐懼的時候,她會一個人悶頭躲在房間裏品嘗驚恐和絕望,第二天絕望到邁不開步子去進入那個環境。

如果有人問我,什麼樣的人適合待在體制?以Vin近幾年的咨詢觀察,是有“服務意識”的年輕人。

在這個層級森嚴的地方,基層員工不僅需要幹好自己的活兒,更需要“有眼力勁兒”,要“服務好”領導。

很多體制內的客戶跟我說,剛來的時候“沒眼力勁兒”,年輕氣盛,搞不懂為什麼要“取悅”上級。畢竟,從小到大不說養尊處優,起碼從來沒做過這些“伺候人”的活兒啊!

但看看身邊同事的行為舉止,日複一日地就被影響了,意識到——這套行為規範,就是在這裏的生存法則,如果想在這個體制中得到重視,必須需服從於這套行為邏輯。

慢慢,也就自我教育出了對領導的“服務意識”。領導喜歡古文,寫資料和發言稿,就會有意識地使用成語、古詩詞;開會時,領導一個眼神,我差不多就知道他需要我做什麼。

曾經的一位“有服務意識”的客戶,2年後被調離了基層業務崗,領導直接讓他到身邊當秘書。體制內的人都懂,這是種“提拔”。

說實話,很多體制內的人其實對這份工作,絕大多數沒有“熱愛”過。他們一直努力地做到的,不過是這套體制內“自我意識”與“集體意識”的平衡。更何況還要承載著在這座城市繼續生活下去的壓力,所以跳出來的人其實並不多。

很多還在“體制內”的人經常糾結的問題,他們一方面留戀體制內工作的穩定性、福利的優厚性、社會的主導性,一方面又羨慕體制外的活力性。

體制內外,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只有適合不適合。在這個科技、人才迅猛發展的新時代,最好的狀態永遠是:保持隨時可以離開任何平台且離開後比現在過得好的的能力。

一邊埋怨著體制的溫吞冷漠,一邊享受著這裏的安穩慢節奏。無論是在哪裏,有能力,有進取心的人才是最值得敬佩的。混,是最不可取的。

— 雌雄同體





彬歌的成長經曆讓她作為外傾思考型女性,她不僅在做決定時很客觀,做出的決定本身也是非常具有領先和勇往直前意識的。

客觀而有主見的女性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接受的,因此思考型的女性往往逆流而上,性格愛冒險、有野心、抱負;為人務實,做事有較強的目的性。

這樣的性格偏好造就了她能夠關注外部世界、充分理解現實,並且運用客觀分析判斷能力建立起生活的模式、計劃和秩序,這樣的偏好特征造就了她能夠坦然地正視環境,並積極地處理各類問題,形成一系列的程序、流程和規則,使其不但能解決當前問題,還能應對未來的相似問題。

喜歡與人交往、不斷結交新的朋友、善言談、願意教導別人。關心社會問題、渴望發揮自己的社會作用。尋求廣泛的人際關系,比較看重社會義務和社會道德。

在我這些年的咨詢,有一位和彬歌很像的客戶,這個女孩兒在北京,她的路是這麼走的:她原來是在校党委宣傳部,基本上就是給領導寫各種稿子。

但是那女孩雖然也是體制內,但還是偏市場化的,會做一些跟市場有關的推廣、宣傳等,這樣的工作。所以她其實做了一些偏市場的工作,尤其是公共關系和宣傳。咨詢結束,她從體制跳出來之後,去了一家國內有名的公關公司做客戶經理。

彬歌目前和這個女孩一樣,本身也是一個人,沒有太多家庭負擔,我倒是覺得這個年紀可以折騰折騰。

“有想過未來5年後的自己嗎?”我試探性的問她。

“期望能夠在有前景的行業中,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職業不是謀生的手段,它應該讓我變成一個更有趣的人,能夠滿足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作為女性,我也希望未來的職業和家庭之間能有一個良性的互動和平衡,能夠相互支撐。”

“如果期望一個身份的話,你想要達到什麼樣的高度?”我進一步探尋。

“能夠在自己的領域做到極致,又能夠有所愛好,享受生活。事業上最終能成為一個高層管理者是我的期許。”

我有足夠的自信,在同齡人中,我並不比其他人差,通過在一個行業的長期積累,10多年後,我能成為一個經驗豐富的中層管理人員。我希望盡早挖掘適合自己走得更遠的領域,並盡快積累起來。“

決定一個人能否走得更遠的,是自身特質和行業的匹配度以及價值觀等因素。

深挖她價值觀,利他助人、自我成長、成就感是她非常看重的部分。

“一想到我做的事能夠為他人、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事情上有幫助,我就會找到自我認同和意義,很有力量去完成它。”

幫助別人才能找到自我認同和意義,聽她說完這句話,我就知道彬歌的問題出現在哪兒了。

“親愛的,你想要幫助很多人,其實是你的內心在跟自己求救,你當下最需要幫助的其實是自己” 我一針見血地指出彬歌的木馬程序。

我的很多咨詢者都希望自己從事的工作或者事業能夠幫助到別人,這個初衷出發點是好的,可以我們要知道,幫助別人的前提是你自己必須先幫助自己恢複愛與豐足的頻率,這樣的頻率才能幫助大家一起好。

也就是說,只有你內在充滿愛與豐足,這頻率就會自動分享給許多人,完全不需要“刻意”“努力”為之,這就是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的自然定律:花與蝴蝶之間,沒有誰在幫誰,也沒有幫助者與被幫助者之別,更沒有強者幫助弱者的概念。

聽完我所說的,彬歌陷入了沉思。

— 美好極了





咨詢的第三個月,彬歌做好了決定並給我發來短信:“我辦好離職了,准備開始一段尋找自我之旅。”

一周後的夜晚,彬歌發短信給我,說她夜宿在泉州的一家民宿,晚上聽了民宿主人的故事,覺得自己走出來,真是一個太正確的決定,美好極了。

我能感受到她傳遞給我的那個興奮,我想象著她雙耳的聽覺在那一刻被放大,我能想象那刻一定有一束皎潔的月光灑在她身上,讓她的內心充盈而滿足。

再一周,她說她在一座山上寺廟裏遇見一位有緣人,和他的對話中,她對人生又多了一層感悟,她發信息給我”Vin,正如你所說,當跟隨心走的時候,真的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事。”

“我很幸運,沒有和別人一樣,有一定要出人頭地的掙紮感。”對物質的低欲望擴充了彬歌追求精神世界的空間。

彬歌的自我探索第二波之旅還在暢快的繼續,相信在這趟旅程中還會遇見更多的美好,我們的咨詢也還沒有結束,作為陪伴者,我非常期待與回歸後的她有更多思想上的碰撞以及見證她的感悟和成長。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陳寅恪先生的這句話,是彬歌非常喜歡的。

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一語百年,百年前的青春仿佛離我們並不遙遠。也真心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夠像彬歌一樣照見自己,聽從內心的聲音多一些思考,拿出勇氣去改變。

貳十年金融、地產、商業項目營銷策劃、咨詢及管理經驗,綠地集團前營銷策劃總監。
現為盈石咨詢創始人,資深職業規劃師,專注於生涯規劃一對一深度咨詢。迄今服務咨詢人數2000人以上,口碑好評度96%,服務滿意度超過行業平均值90%以上,獲國家職業生涯規劃師認證。

職業有困惑 就找Vin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