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字體大小:
2020年9月27日 -
:
優質創作者
在部落群居時代,無論居住在哪裏,火對那時候的人們作用非常大,但是同時所產生的破壞能力也讓那時候的人感到恐懼,繼而產生了信仰。大概早期人類想法跟今天還是有很多類似,要不然怎麼認他們為祖先呢?就是能征服我就征服你,不能征服就崇拜,大概認為我都叫你大哥了,你還不罩我啊?可惜有些偶像根本不甩任何人的虔誠,完全按照自己的性格來。比如這個火。
我們以前全國都有類似火神廟的東西,一般是祝融,因為他是火神。
在瀘州之前的凝光門旁有——華光廟(五顯廟),奉祀火神華光菩薩(五顯大帝、五公菩薩)。
華光,又稱靈官馬元帥、華光天王、華光大帝、三眼靈光、馬天君等,系道教護法四聖之一。他是神話傳說中的火神,民間普遍信仰的神明。舊時搭棚業、陶瓷業、武師業從業者所崇拜的行業神祇。相傳他本名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只眼,故在民間又稱“馬王爺三只眼”。
不過華光最終還是沒有保佑到這裏,當年日本轟炸凝光門城門洞裏悶死多少亡魂啊,所以防洪防火還是要靠我們自己。那麼在歷史上瀘州有哪些有記錄的比較大的火災呢?這裏沽酒客查詢了一些史料,由於瀘州本來史料就不多,所以這些可能只是一部分,而且本次只記錄到1989年之前,後來的摩爾大火,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記錄。
宋淳熙二年(1175年)乙未歲,瀘州大火,焚毀民房千餘家,瀘州知州李燾上報“焚民居不實”,與守臣張之俱貶秩。看來這個不據實上報,在哪個時候都行不通。以前的民居跟今天可不一樣,木頭的為主,火真好喜歡木頭來傳播,威力之大,而且雖然離江面近,但是不如今天消防那麼先進,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啊,雖然記錄缺乏,但是看追責情況,估計人與房屋損失不小。
嘉定二年(1209)己巳歲,瀘州焚千餘家。千餘家啥子概念,那個時候瀘州人口恐怕算老城區的話,並不會太多,別說今天,明清時期都沒有辦法比,千餘家損失非常大。可惜沒有具體數字。難怪古代打更都要叫大家小心火燭,看來這個消防意識一直就有,只是防護措施上面估計還很欠缺。
目前手頭資料有限,元朝瀘州城有點惱火的,都遷徙到神臂城去抵擋了,而且攻破後,元朝也沒有在中國挺過幾十年,所以基本史料欠缺,而明朝瀘州恢複算比較快,可惜沒有找到記錄。但是火災應該不可避免,也許明朝兩百多年,火災不算太大,都是水災和其他自然災害為主。等以後找到資料再補錄吧。
清鹹豐六年(1856年)丙辰歲,後河街失火,延及大河、寶慶兩街,這幾條街一直人口密集,煙火地,最容易出事故。
同治五年(1866年)丙寅歲,三月,大河街火燒數百家;光緒四年(1878年)戊寅歲、三月、大、小河街火焚數百家。(光緒十五年(1889年)巳醜歲,三月十三日夜,大風,火焚州城民居數千家。你看,北城好像比較容易遭燒,而且都是三月,說那個時候,風多天幹,容易引發火災。
民國7年(1918年)7月21日,瀘州大火災,鈕子街(今仁和路、三牌坊(今迎暉路)、白塔街(今治平路)一帶焚千餘家。民國15年(1926年),1月,瀘城迎敵橋大火,延燒數百家。
民國20年(1931年),7月22日,瀘城寶慶街失火,毀房百餘間;民國25年(1936年),6月11日,淩晨2時,大河街失火,焚燒數百家。8時火方熄;民國35年(1946年),4月16日,瀘城館驛嘴失火,毀91家房屋,殃及146戶居民,財產損失法幣1.7億元。
1952年2月17日至月末,敘永、合江、古藺、古宋4縣境內發生大火災。燒毀森林樹木23.4萬株。
1961年春,納溪縣河東天然氣井失火,川滇(雲)公路交通中斷。機關幹部、居民出動千餘人參加滅火。
1962年1月20日,敘永縣大樹、樹坪等15個鄉,不斷發生山林火災52次,毀林面積20153畝,損失大小樹木140萬株。
1966年6月22日,合江與江津縣邊界處天然氣井“塘一井”發生井噴大火,3211鑽井隊奮力搶救,被石油部命名為英雄集體。這個事故當時全國皆知,今天也值得我們了解,很感人的英雄事跡。
1971年4月28日慈善路與新市府路轉拐處發生火災,延燒數十家。現在慈善路的紅磚樓房就是火災後修的,不然就全是老院子和川南民居了。可惜。
1974年4月13日,瀘州氣礦3298鑽井隊在合江的4號鑽井發生井噴,雷擊引起大火經23天日夜撲救、於5月6日撲滅。
1976年2月5日,瀘州氣礦32513鑽井隊在納溪沈公山的15號鑽井發生井噴,引起火災。33人被燒傷,其中重傷16人。
1989年2月1日,納溪縣印刷廠失火,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萬多元。
所謂火災,有天災和人禍,跟水患不同的是,火災後期人為原因造成的更多的,但是比水患其實相對更好防範,所以還是要有足夠的消防意識,盡量避免這些事故發生。
今天看來除了森林和事故大火,人群密集越高的地方,潛在風險就越大,以前北城大河街附近真的算是重災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