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主機

為何華為挖空大山放置服務器,而微軟將其沉入海底,誰更勝一籌?


字體大小:
2020年10月24日 -
:     
 

韜鈐視界

優質創作者

互聯網產業園

由於服務器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的都在處理著各種各樣的數據,這也就導致服務器會產生大量熱量,服務器工作的理想溫度為20-22攝氏度,溫度過高會導致設備故障頻發,據悉有近11%的服務器故障都是由高溫引起的,因此服務器有效散熱成為了企業必須解決的難題。面對這一問題,遠在大洋彼岸的微軟公司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是將服務器“沉入”海底,微軟的這種嘗試主要是為了降低散熱成本和環保,利用海洋自然冷卻能力,打造一個低耗能的綠色數據中心。

大型服務器

微軟方面曾表示,世界上超過一半人口都生活在距離海岸線150公里範圍內,但是該區域土地、人員成本較高,為了讓網絡變得流暢,服務器安放位置不能距離太遠,因此海洋成為了最佳選擇。為了實現“海洋數據中心”目標,微軟公司在2014年啟動了名為“Project Natick”的項目,為了探索項目可行性,把近300台服務器放置於鋼制密封艙內,並在密封艙內部安裝了上百種傳感器,然後將其沉入海底,
通過傳感器得出的數據顯示,首次試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微軟“Project Natick”項目

為了進一步驗證方案可靠性,微軟找到了潛艇制造集團,利用現有的軍用潛艇技術,專門為服務器量身打造了密封艙,艙內服務器可通過冷熱交換器將艙內高溫海水和低溫海水循環交替,最終實現散熱。
解決了一切問題之後,微軟在2015年8月將第一台數據中心原型機沉入了海底,但是即便做得很周到也還是引起了一片質疑聲,認為其破壞了當地海洋生態系統。當首台數據中心在海底運行100多天被成功打撈上來後,傳感器顯示周圍海水溫度只升高了千分之一,對海洋生物並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因此試驗獲得成功。

natick項目第二階段下海

有了成功經驗,微軟公司在2019年又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將裝載有864個服務器的密封艙沉入約35.6米海底,該密封艙長度超過12米,直徑達到了3米多,這次試驗主要是想驗證海底數據中心經濟性和持續性,因此計劃在海底運行長達5年時間
,項目一旦成功,未來將會建立更多類似的“海底數據中心”。

密封艙

目前很多大型互聯網企業都在尋找服務器安裝的最佳位置,一般數據中心選擇需要考慮幾大因素,包括氣候、電力供應、部署距離等等
,一個大型互聯網公司往往會選擇多個地點建設數據中心,但是在貴州地區有一個地方吸引了很多大公司建設數據中心,這就是貴安新區,像華為、蘋果、微軟、中興等都在此建設或計劃建設數據中心,在貴州的眾多數據中心,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華為七星湖數據中心,可以說為了建設該數據中心直接將一座大山挖空了,面積超過了40萬平方米,可以容納超過60萬個服務器運行,
貴州互聯網並不發達,為什麼會得到各大互聯網公司的青睞呢?

山體施工

其實貴州在地形上有著天然優勢,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地質比較穩定,並不是地震帶,其次就是這裏氣候適宜,常年溫度都不高,年平均氣溫在20度左右,非常適合服務器散熱,最後這裏的電力供應比較充沛,電價也相對便宜
,這些先天優勢滿足了數據中心建設的條件。

貴州卡斯特地貌

我國互聯網企業數據中心的建設與微軟數據中心沉入海底相比,似乎微軟在環保和運行成本方面更具有優勢,但是海底數據中心現在正處於探索階段,尚不成熟,相信我國目前也正在探索適合建設數據中心的最佳方案,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