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向先輩學習做人,跟偉人學習做事|《問道梁啟超&孫中山站》


字體大小:
2020年10月31日 -
:        
 

孫鍵心和塾

廣東心和教育培訓咨詢官方帳號,優質創作者

追溯百年近現代史,他是唯一一位足以稱為“百科全書”的人物,是第一個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人,是能夠轟動王朝式的人物——他是梁啟超,從江門走出去的一代先驅。

吾輩即以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雖石爛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敗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難而縮步,精神貫注,猛力向前。

應付世界發展之潮流,合乎善長惡消之天理。則終有最後成功之一日!

——孫中山

孫中山生於廣東省香山縣(即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向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是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党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

學習孫中山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崇高風範

孫中山先生說:“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麼呢?就是要知道怎麼樣愛國。”

他總是以“愛國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國”鞭策自己。孫中山先生具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不泥古、不守舊,不崇洋、不媚外,強調“中國的社會既然是和歐美的不同,所以管理社會的政治自然也是和歐美不同”;“發展之權,操之在我則存,操之在人則亡”。

學習孫中山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博大情懷

孫中山先生有著深厚的為民情懷,一生堅持以“天下為公”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於“除去人民的那些憂愁,替人民謀幸福”,對此矢志不移、無比堅定。

孫中山先生深知人民是最偉大的力量,強調要實現革命的目的,必須喚起民眾。他關心民眾疾苦,強調“國家之本,在於人民”,“民生為社會進化的重心”,“人民所做不到的,我們要替他們去做;人民沒有權利的,我們要替他們去爭”。

學習孫中山追求真理、與時俱進的優秀品質

孫中山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為座右銘,善於從實踐中學習,包括從失敗的教訓中學習,因而能夠“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他說:“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

學習孫中山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

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一生堅持“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對此矢志不移、無比堅定。

他曾說:“以吾人數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國家億萬年不死之根基,其價值之重可知。”雖然革命生涯屢經挫折、備嘗艱辛,但為了“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以擁護國家及民眾之利益”,他也從不因失敗而灰心,也從不因困難而退縮,直到臥病彌留之際,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和平、奮鬥、救中國”。

孫鍵老師分享

時隔多年,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梁啟超?

首先,梁啟超是一位非常愛國的人士。今天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想到國外去學習或者生活。梁啟超也曾流亡日本十幾年的時間,但他始終心系祖國,想要挽救中國於水火中。

梁啟超的孩子當中,有七個也是去到海外留學的,但他們無一例外都在抗戰中或新中國成立前夕回到祖國。“報效祖國”這四個字,在梁家從來不是一句空話。這正是世人如此敬慕梁氏一家的原因:國士風骨。

1914年的時候,梁啟超曾經去到清華大學去做演講,當時他的演講引用了《易經》中的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今天如果大家去到清華大學,你會看到清華大學的校訓,就是這八個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包括大家對梁啟超最為熟悉的《少年中國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他都在告訴我們青少年,要自強,要獨立,要成為更優秀的自己,國家也會因此而強盛。

梁啟超一直想讓學子們明白,為什麼要進學校?

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我們為什麼學習?為的是學知識;最重要的是什麼?學做人。如果做人都做不好,我們能把知識學好嗎?

做人首先要有一個什麼樣的心態?我們說謙虛之心、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友愛,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如果連做人都做不好,你怎麼可能會把事做好呢?所以我們說學習最重要的是做什麼?是先把“做人”學好。

這是梁啟超先生的原話:你在學校裏頭學的什麼數學、幾何、物理、化學、生理、心理、歷史、地理、國文、英語,乃至什麼哲學、文學、科學、政治、法律、經濟、教育、農業、工業、商業等等,不過是做人所需的一種手段。

不能說專靠這些便達到做人的目的,任憑你把這些件件學的精通,你能夠成個人不成個人還是個問題。

梁啟超認為的“成人”,應當如孔子說的:“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智者不惑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智”指的是智慧而不是智商。

比方說一個同學打遊戲很厲害,他的智商當然不會差,能夠把如此複雜的遊戲玩熟,甚至很“聰明”。但他最終能考上清華北大,考到國外的名校嗎?答案是絕對不會。

為什麼呢?因為一個人把時間用在哪,哪裏就會開花就會結果。你沒有把時間用在學習上,學習上就沒有辦法開花結果。所以老師想告訴大家,人這一輩子,可能很聰明,但並不代表有智慧。

聰明和智慧是兩碼事,所以我們要聰明,同時我希望我們更能有智慧,因為有智慧的人是不會感到困惑的,當困惑來到自己的面前時,他知道該怎麼做。

仁者不憂

所謂仁者愛人什麼意思?我們經常講,“仁”這個字,是單人旁加兩行,意思是他不僅考慮自己,更多考慮到對方的感受。

對於“仁者”來說,對於凡事都為別人著想的人來說,是不會經常會為自己憂愁的。我們經常講一句話,人為什麼會有情緒?人們總是會覺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得不到,但其實當我們能夠去為別人考慮的時候,我們得到的就已經足夠多了。

我們多去為別人著想一下,就沒有這種所謂的憂愁,沒有那麼多所謂的抱怨,所謂的情緒,當你能夠為別人著想的時候,一切都不會有了。

勇者不懼

不惑不憂之後,懼自然會減少許多。但懼屬於意志方面的事,一個人若是意志力薄弱,縱使有豐富智識,到時也會用不著,縱使有優美的情操,到時也會變了卦。那麼意志力怎麼才會堅強呢?

魯莽強悍、好勇鬥狠,並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們在危難面前堅守道義、堅定前行的無畏氣概。當弟子司馬牛問君子為什麼能不憂不懼時,孔子從守義的角度擲地有聲地回答:“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勇者的無畏氣概,產生於道義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哪怕有千軍萬馬的阻攔,我們也要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不惑,不憂,不懼,這三方面應該是我們學習或者說是今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