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地球

2.5億年前,全球變暖讓哺乳動物和鳥類成為贏家,進化出超強能力


字體大小:
2020年11月07日 -
:       
 

三體使者

科學達人,優質創作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征文

在自然界中,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恒溫動物,它們相較於變溫動物來說,對於氣候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更強,並且能進行自身體溫調節。那麼,你知道它們的這種“特殊功能”究竟是哪來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

研究發現,恒溫動物的出現與大滅絕有關

在地球演化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出現滅絕事件,其中最嚴重的一共有5次,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恐龍退出舞台,哺乳動物飛速進化,靈長類動物登場,人類成為地球新的主人。

當時間再往前推,恐龍之前的大滅絕事件,則是發生在2.5億年之前,當時的地球處於二疊紀和三疊紀之交,無論是海洋還是陸地,生物都非常豐富了,不過,災難卻悄然而至,這場大滅絕也是地球上最嚴重的一次,96%的生物都因此喪命。

幸存下來的動物也並不樂觀,因為災難結束後,地球重換生機需要漫長的時間,在三疊紀早期,地球上的溫度非常高,而且氣候也變得幹旱,這個時候,幸存下來的動物中,四足動物裏的突觸類和始龍類,便是後來登場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它們為了活下去,開始了變溫動物朝著恒溫動物方向的進化,最終取得了成功。

恒溫動物是如何出現的?

在研究三疊紀幸存者化石時,研究者發現,伴隨著第四次生物大滅絕的結束,地球上幸存下來的所有中型和大型四足動物,仿佛一夜之間,都由伸展狀態轉變為直立姿勢。

這種姿態的轉變,有哪些作用呢?拿伸展姿態來說,變溫動物便是伸展姿態的動物,它們的四肢部分是側著的,比方說爬行類、兩棲類。

而直立狀態的動物,則是四肢直接處於身體下面,這樣不僅活動更方便,同時也更容易獲取食物,新陳代謝也更快,身體的適應能力也更強。

來自英國布裏斯托爾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邁克·本頓教授表示,這種短期內出現的姿態變化,是幸存動物為了更好地適應地球氣候的變化,因為只有攝入足夠的食物,才可以讓體溫保持恒定,時間久了,自然也就順利成為了恒溫動物。

此外,研究者也表示,雖然第四次生物大滅絕在地球上,是最嚴重的一場大滅絕,但是它卻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因為從這場大滅絕開始,地球上的生物由古生物群正式向現代生物群轉變,很多現代生物的最早祖先,也都是在這場大滅絕之後出現的。

同時,地球的面貌也發生了改變,現代大陸的雛形出現了。2.25億年前,最早的哺乳動物出現了,不過卻一直銷聲匿跡到白堊紀末,當恐龍滅絕後,才正式進化,最終變成了我們熟悉的模樣。

對此,大家有哪些看法?認為在生物演化的過程中,究竟哪種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呢?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