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明

孫立平:美國社會結構與對壘陣營以及對人類文明前景的可能預示


字體大小:
2020年11月27日 -
:       
 

徐老遊123

圖一:全球化之前的水平線式切割。社會結構從整體上來說是金字塔式的,然後在中間的某一個部位,畫一條或兩條水平的線段,把這個金字塔分割成兩個或三個部分,於是就有了社會的上層與下層,或上層、中層、下層。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中,形成的是上下之間的分野與營壘。這也是過去多少年中,我們看社會的習慣性框架。從這當中,派生出對無數社會事務的理解。

圖二:全球化背景下的斜線式切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會結構發生了重要變化。這時,一條斜線開始把社會切割成兩個部分。A是融入全球化框架的部分,其利益和地位與全球化密切相連;B是被甩在全球化軌道之外,或者說是據守本土的部分。社會分野的圖景,已經迥然不同於過去。這也是這次美國大選發生的結構性背景。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中種種詭異現象的發生,有相當一部分與此有關。

圖三:本次美國大選中的基本營壘。如圖二所示,B是在全球化時代未能融入全球化的部分。但如果仔細分析,這個部分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B和C兩個部分。B雖未融入全球化,但卻是美國本土經濟結構的基本組成部分,盡管其中有些人可能被從這個結構中拋離出來,如失業者。而C則是遊離在社會邊緣的某些下層,尤其是某些移民,特別是新移民。他們還沒有完全融入美國主流社會。A與C的結構性地位雖明顯不同,但兩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與美國社會某種程度的疏離。正是由於這個因素,景況完全不同的兩部分人,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中走到了一起,成為民主党的支持者。

圖四:兩種切割的疊加。在全球化不斷推進的時代,盡管斜線式切割的結構正在形成,但這並不意味著水平線式切割已經消失。實際上,無論是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斜線式切割都不可能完全取代水平線式切割。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即兩種切割的疊加。對於這種疊加中兩種切割之間的關系,我們也許需要注意的是,斜線式切割進一步加重了水平線式切割。也就是說,全球化部分與本土性部分的分殊,進一步加大了水平方向上的貧富之間的分化。這就是這些年人們不斷講美國貧富懸殊擴大的真正原因。而且,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貧富分化,而是C和B中的少部分人已經被拋離出去,成為含著奶嘴的、勉強生存的“多餘的人”。這樣,就使得水平線式切割中的下層,甚至包括部分中層,對全球化的過程更加憤怒。所謂社會撕裂的加深,即是發生在這樣的一種場景之中。

圖五:疊加後形成的不同結構主體。由於兩種切割的並存與疊加,我們可以看到,在現實中,實際上形成了七個結構性主體。其地位,其利益,其訴求和主張,可能都是各不相同的。a1是全球化的上層,即人們經常所說的金融資本、技術資本和權貴資本;b1則是本土化的上層,如主要立足於美國國內的那些產業資本的所有者、企業主。a1和b1雖然都屬於上層,但利益已經明顯不同。相比之下,前者處於強勢,後者漸處弱勢。a2以與全球化相聯系的白領為主,b2主要是本土性白領。a3是少數進入全球化軌道的藍領,b3是本土性藍領。C是沒有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少數族裔和移民。在全球化的過程中,b2和b3所受沖擊最為明顯。

圖六:社會結構與意識形態。上面前五張圖表明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國社會結構的演變以及由此形成的美國社會的分殊。由於這個結構的不同部分實際上是分別嵌入於全球化與本土的不同經濟秩序之中,因此,這種結構性的分殊缺少內在的整合機制。這樣,社會結構開始呈現出一種斷裂狀態。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撕裂與斷裂不完全相同。斷裂是結構意義上的,撕裂更多是行動意義上的。而撕裂往往是與意識形態聯系在一起的。為此,我又制作了這第六張圖。

圖六表明的是在全球化和斜線式切割的背景下形成的意識形態對壘。在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的陣營中,人們都意識到意識形態的尖銳對立,成為社會撕裂的一個重要原因。甚至親友的反目,往往都與此不無關系。但這種意識形態對壘的陣營是什麼?很多人用左和右的框架來概括。我覺得這並不確切。對壘的真正陣營,是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多元主義。前者代表著對立基於傳統基督教文明價值觀的堅守,當然與背後的利益也不無關系;後者則代表著來自全球化過程中的種種力量對前者的瓦解,當然,利益的因素也不會缺席。

仔細琢磨這六張圖,也許可以增進我們對這次美國總統大選諸多難解之處的理解。對其中涉及的許多問題,本文限於篇幅無法展開。在此,只提醒感興趣的朋友思考一個問題:這六張圖所預示的趨勢,對美國的未來,對人類文明的未來,意味著什麼?也許現在的情形還有點混沌不清,但圖六所展示的,也許就是未來文明對壘的主線。當然,有另外的強有力力量趁多元主義營造的氛圍而崛起,也不是沒有可能。

說明:這六張圖,都是邏輯意義上的示意圖,美國現實的結構其實是一個菱形的結構。

(斜線式切割的概念框架,最初是我於2017年春在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發展社會學》課堂上第一次提出來的,當時也在黑板上潦草地畫過草圖。2019年7月在一篇文章中簡單地進行過討論。鑒於在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中出現的種種令人困惑的現象,本月初我開始寫作《用一個模型來解釋美國大選中種種的詭異現象》的系列文章。在這次重新寫作和整理的過程中,斯坦福大學周雪光教授、北京大學鄭也夫教授、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原社長謝壽光先生、美國的夏雱律師,均提出了很有啟發的建設性修改意見。中國政法大學的何江穗博士幫我繪制了這六張圖。在此一並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