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地球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05日 -
:
快樂中學地理
一、氣候專題
(一)氣候地帶性分布模式
全球氣候受緯度、大氣環流、海陸位置等主要因素的影響,呈現一定的地帶性分布規律。因此可以通過經緯度識別氣候類型的分布。
低緯為熱帶氣候,中低緯為亞熱帶氣候,中緯度為溫帶氣候,中高緯為亞寒帶氣候,高緯為寒帶氣候。
大陸西岸受三圈環流影響,主要表現為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
大陸東岸受季風環流影響,主要表現為夏季風和冬季風交替控制。
大陸內部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二)世界氣候的成因及特征
易錯點:1.熱帶草原氣候濕季為6-9月;熱帶季風氣候為5-10月。
全球氣候實際分布圖
(三)氣候形成的影響因素
解讀大氣環流是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一個地方氣候的形成是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1.影響因素
(1)緯度位置決定著熱量條件
地表太陽輻射分布規律是從低緯向高緯遞減,從而劃分出不同的溫度帶
。如太陽可直射的緯度範圍為熱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的緯度範圍為寒帶
;無太陽直射、無極晝極夜現象的緯度範圍為溫帶。
(2)大氣環流既是氣候的影響因素,也是氣候現象
全球的氣候主要是在不同的大氣環流的影響下形成的。大陸東岸主要是受季風環流的影響;大陸西岸主要是受三圈環流影響(氣壓帶風帶)。
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影響形成不同的氣候類型,例如大陸西岸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幹的地中海氣候;中緯度大陸西岸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形成冬不冷夏不熱、全年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3)海陸分布影響到大氣的水熱狀況
海陸位置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和溫差大小,沿海地區的氣候海洋性特征顯著,氣候濕潤;內陸地區的氣候大陸性特征顯著,氣候幹旱。
(4)地形起伏破壞氣候分布的地帶性
地形是一個非地帶性因素,在同一緯度地帶,地勢越高,氣溫越低,降水在一定
高度範圍內隨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另外,高大的山脈可以阻擋氣流的運行,山脈的迎風坡和背風坡的氣溫和降水有明顯的差別。如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分布特征的形成就與地形因素有很大關系;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因地勢高而
形成熱帶草原氣候;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阻擋從太平洋來的西風,在山脈東側出現沙漠氣候。
(5)洋流改變沿岸地區的水熱條件
暖流對沿岸氣候起增溫、增濕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起降溫、減濕作用。如北大西洋暖流對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起增強作用;秘魯西岸由於受秘魯寒流的影響,在這裏分布著世界上最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另外,暖流對馬達加斯島東南部、中美洲東北部、澳大利亞東北部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也起著重要作用。
(6)人類活動
人類活動能夠影響和改變大氣成分和水汽含量,從而影響氣候的形成和分布。
另外,人類活動也可以影響下墊面性質,如植被覆蓋情況、水域面積等,從而引起局部地區氣候的變化,形成局部地區的小氣候,比如城市熱島效應等。
(四)氣候類型的判讀技巧
1.定位法:
根據地理位置判斷氣候類型。依據緯度位置判斷溫度帶,依據海陸位置(大陸東岸、西岸或是內陸)確定具體氣候類型。
2.定性法:
根據區域自然特征(如氣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動物、水文、土壤等)和氣候成因來判定氣候類型。如地中海氣候典型植被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熱帶草原的典型動物是斑馬等。
3.定量法:
根據氣溫和降水資料判斷氣候類型。從材料中提取氣溫和降水要素信息進行判斷,以“形”定位(半球):
6、7、8月氣溫高(氣溫曲線呈波峰線);12、1、2月氣溫高(氣溫曲線呈波谷線)
以“溫”定帶(溫度帶):
熱帶:終年皆高溫:> 15℃;
亞熱帶:冷季最低溫:0℃ < T < 15℃
寒帶:冷季最低溫:< 0 ℃
以“水”定型(氣候類型):
年雨型: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氣候(年多雨);熱帶沙漠氣候,冰原、苔原氣候(年少雨)
夏雨型: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雨型:地中海氣候
(五)氣候的描述技巧
描述氣候特征抓住核心三點:
先指出氣候類型,然後對氣溫、降水以及光照三要素分別進行描述。
解讀
①氣溫特征:
主要分析最高月氣溫、最低月氣溫和氣溫年較差。氣溫年較差大於15°C可以認為大陸性較強,氣溫季節變化大;小於10°C表明海洋性顯著,氣溫季節變化小。
②高溫、涼爽、溫和、寒冷:
夏季月均溫大於20°C可認為是高溫,小於20°C可認為是涼爽;冬季月均溫大於0°C一般可認為是溫和,小於0°C一般可認為是寒冷。
③降水特征:
主要讀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節變化,估算降水總量。一般來說,月降水量低於10 mm描述時稱為稀少,10~50 mm為少雨,50~100 mm為多雨,大於100 mm為豐富。
二、全球氣候變暖
(一)全球氣候變化
1.
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地球氣候在冷熱、幹濕不斷地交替,變冷變暖都是正常的,目前地球處於變暖的時期,但近幾百年人類的生活生產活動加劇了變暖的速度。
2.冰期和間冰期:
冰期時氣溫較低冰川擴張,間冰期內氣溫較高冰川退縮。但是冰川一直存在,規模存在差異而已。
(二)全球氣候變暖
主要原因是:
大量的CO2排放以及森林遭到破壞。導致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而增溫。
全球氣溫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狀況而言的,並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區氣溫都在上升。
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對自然要素的影響:從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出發,分析對氣候、水文、土壤、生物等的影響;
對人文要素角度:分析對農業、工業、交通建設以及人類健康的影響。
① 對海平面和海岸帶的影響
② 對水循環過程的影響
③ 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④ 對農業的影響
⑤ 對工業的影響
⑥
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減排
(通過技術措施減少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加強國際合作);
適應
(培育耐旱農作物適應氣候);
吸收
(植樹造林,加強熱帶雨林等生態區的保護)
課堂歸納
(2019·永安市第一中學高三月考)
最大可能蒸發量是指在下墊面(可理解為地面)足夠濕潤條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應的蒸發量。下圖為某地的氣候資料圖,a、b、c分別表示氣溫、實際蒸發量、最大可能蒸發量。讀圖,完成2-3題。
2.該地的氣候類型最可能是
A.熱帶沙漠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熱帶草原氣候 D.熱帶雨林氣候
3.該地最可能位於
A.澳大利亞內陸 B.巴西高原
C.裏海沿岸 D.非洲北部
答案2.A 3.D
解析試題分析:
2.根據材料,a、b、c分別表示氣溫、實際蒸發量、最大可能蒸發量。根據氣溫曲線,該地位於熱帶,B錯。可能蒸發量很大,實際蒸發量小,說明該地的氣候幹旱,氣候類型最可能是熱帶沙漠氣候,A對。C、D錯。
3.結合前面分析,該地是熱帶沙漠氣候,最可能位於非洲北部,D對。澳大利亞內陸、巴西高原位於南半球,氣溫最高是1月份,A、B錯。裏海沿岸位於溫帶地區,C錯。
(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實驗高級中學2020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
納馬誇蘭地區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的“王國”,下圖為納馬誇蘭地區位置及其附近的地面等壓線分布示意圖(單位:百帕)。據此完成4-5小題。
4.多肉植物葉小、肉厚反映了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A.晝夜溫差小 B.幹旱的氣候
C.徑流量豐富 D.多霧的環境
5.當地多肉植物進入休眠狀態的時間大約是
A.1~2月 B.4~5月 C.7~8月 D.l0~11月
答案4.B 5.A
解析本題組主要考查氣候對植被的影響等相關知識
4.納馬誇蘭大部分地區位於回歸線附近,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氣候幹旱,生長的植物為適應當地的地理環境,肉厚、葉小,從而減少水分蒸發,B正確;該地晝夜溫差較大,徑流量較小,AC錯誤;植物肉厚、葉小與多霧關系不大,D錯。
5.納馬誇蘭地區多肉植物休眠主要在氣溫高、降水少的季節,1~2月份為當地夏季,氣溫高,蒸發旺盛,多肉植物易進入休眠狀態,以減少水分蒸發,A正確;7~8月氣壓帶風帶北移,當地受西風影響,植物進入生長季節,C錯;與1~2月相比,4~5月l0~11月該地正午太陽高度角較小,蒸發沒有1~2月旺盛,BD錯誤。
(2020·福建省高三二模)
近年來,在阿拉斯加北部窪地地帶,一些淺根系樹木傾倒,成為“醉樹”,這些“醉樹”易被淹死,使順河漂入海洋的漂流木增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阿拉斯加北部低窪地帶“醉樹”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人為開發,土壤破壞 B.氣候變暖,凍土消融
C.海水入侵,洪澇加劇 D.暖流增強,降水增加
7.阿拉斯加“醉樹"增多的同時
A.植被覆蓋率降低 B.野生動物棲息範圍縮小
C.糧食大幅度增產 D.原住居民燃料來源增多
答案6.B 7.D
6.在阿拉斯加北部窪地地帶,緯度高氣溫低,人類活動少,A錯誤;由於全球變暖導致凍土消融,低窪地容易積水根系較淺的樹木很容易倒伏,便落入消融的凍土水中,從而導致樹木被淹死,B正確;氣候變緩,海平面上升,但材料中表明被淹死的“醉樹”順河漂入海洋的,因此說明當地還沒有被海水淹沒和出現洪澇,C錯誤;阿拉斯加北部的北冰洋地區海水溫度低,是寒流,D錯誤。故選B。
7.阿拉斯加“醉樹"增多主要是氣候變暖導致凍土解凍消融,在高緯地區水熱條件變好後也有可能其他植物生長條件得到改善,植被覆蓋率不一定降低,A錯誤;氣候變暖,野生動物棲息地範圍擴也有可能會縮小大,B錯誤;阿拉斯加地區地處高緯,基本無糧食生產種植,C錯誤;倒下的樹愈多,河流中可能就會有愈多漂流木漂向海岸,漂流木是阿拉斯加北部沿岸地區聚落很重要的燃料及建材來源。
#全球氣候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