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改變歷史的小人物——渦陽撚軍少年張皮綆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21日 -
:       
 

城市耕牛

清朝同治年間,南方鬧太平天國,北方起來了撚軍。撚軍起事原因之一是因為清朝鎮壓白蓮教,用欺騙手段招募了很多鄉勇,白蓮教失敗後,鄉勇返鄉,迫於生活壓力,聚集成了一股武裝勢力,趁南方太平天國運動,在北方遙相呼應。也就是說撚軍是經過了正規軍事訓練的,和一般的農民起義不同。後來,太平天國的賴文光和撚軍合會,撚軍大振,從此在優秀領袖賴文光和張宗禹的共同領導下,在長江以北,縱橫馳騁,並兩度逼近北京,讓清廷反動政府搖搖欲墜。

撚軍鼎盛時期開始以騎兵為主,快速,機動靈活,且非常有沖擊力,屢屢攻破清軍的防線,讓曾國藩這樣的老油條也無可奈何,黯然“下野”,並被自己的門生李鴻章取代,湘軍也被崛起的淮軍取代,後者從19世紀六十年代一直強盛到20世紀二十年代北洋段祺瑞政府垮台。

撚軍和太平天國運動,以及明末的李自成起義,給中國的農民戰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終於為當代中國人所用:我党我軍的建立、發展壯大,經曆城市暴動起義,建立根據地,長征,抗日,解放戰爭,並最終建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民政府。

撚軍領袖張宗禹的聲東擊西,圍點打援,等一系列戰術,聯合各地的起義武裝等戰略,直接影響了紅軍、八路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作戰。

少年張皮綆,和撚軍領袖張宗禹是同鄉,都是安徽渦陽縣雉河集人。當時的亳州雉河集只是一個城鎮,正是為了鎮壓撚軍,清朝政府在此地築城駐軍,並最終成為現在的渦陽縣,說起來張宗禹還是“渦陽城之父”呢!

百度百科介紹:

張皮綆(1849年—1873年),男,漢族,渦陽張老家北張樓村人,出身貧寒,全家為撚。父親兄長投在黃旗張正江部下,張皮綆隨母在家。張樂行殉難後,張老家一帶經常遭清兵抄查,母子不能存身,逃至親戚家避難。張宗禹從定遠歸雉河集,招兵裝旗,張母領張皮綆投撚,被張宗禹收為撚童,隸黃旗隨營。

同治四年(1865 年)四月,曹州戰役,張宗禹誘僧格林沁入伏,分割包圍殲之。僧格林沁突圍時受傷落馬,潛伏麥田。張皮綆持刀搜索殘敵,發現一穿黃馬褂清軍軍官,殺之,張皮綆脫其帽、珠、紅頂和花翎,穿戴至軍中,經辨認,被殺者即為僧格林沁。當時,張皮綆年僅16 歲,不久,張皮綆得知母親病故,而生父及胞兄又在軍中戰死,寡嫂在家,生活拮據。張離軍返家,用帶回的銀子在龍山置地,改名為淩雲,娶妻,生一子,名張武。後又兼營造酒、推油,在新興集開設糧坊,生活尚過得去。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清山東巡撫丁寶楨派3名暗探,化裝成商販至渦陽,尋捕張皮綆。先在永城裴橋查找無著。回渦陽新興集住在一家糧坊裏。恰巧,該行店主是張皮綆。因酒後失言,張皮綆為暗探所捕,從家中搜出僧格林沁的朝珠。後奉旨押解山東濟南,遭淩遲處死。刑前,張皮綆慷慨直言,述殺僧格林沁經過。

僧格林沁是何許人也?

僧格林沁

百度百科有雲:

僧格林沁(1811年7月24日—1865年6月12日),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旗(今屬內蒙古)人,蒙古族。清朝晚期名將,莊敬和碩公主嗣子。

貴族出身,善於騎射。道光五年(1825年),襲封紮薩克多羅郡王,入為禦前行走。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禦前大臣,遷領侍衛內大臣、正藍旗蒙古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等職,頗得皇帝寵信。參與對太平天國、英法聯軍等戰爭,軍功卓著。鹹豐五年(1855年),擊潰太平天國北伐軍,俘虜林鳳祥、李開芳,晉封親王,稱為“國之柱石”。鹹豐九年(1859年),督辦大沽口和京東防務,痛擊英法聯軍,重傷英軍海軍司令何伯(賀布)。
這是鴉片戰爭以來清軍抗擊外來侵略中取得第一次偉大勝利。
馬克思親自撰文,高度贊揚了中國人民的反帝反侵略精神。
平素愛護百姓、善待士卒,深得軍民愛戴。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平叛撚軍之亂時,遇害,時年五十五,諡號為忠,配享太廟,圖形於紫光閣。

說起來僧格林沁在對外作戰中還是個民族英雄,但是僧格林沁最大的“功勞”還是鎮壓國內的農民起義,他的雙手沾滿了普通中國勞苦大眾,而且不分男女老少的鮮血,說他是清朝反動政府的鷹犬一點也不過分。

張皮綆這一刀,直接把滿清最後的生力軍王牌給結果了,從此漢人武裝全面崛起,到辛亥革命時候,各地幾乎沒有經過流血,清朝就謝幕了,那些個滿蒙貴族沒有任何反抗,幾乎一夜之間中華大地就進入了民國時代。

你說這一刀,價值有多大?

僧格林沁一死,朝廷緊急調曾國藩的湘軍北上,曾國藩接連失敗,北京危在旦夕,代表江淮勢力的李鴻章接替曾國藩,淮軍於是取代了八旗軍成為清朝的主要武裝力量。李鴻章權傾朝野,以至於後來列強談判時候點名要李鴻章出面,那些個王爺說的話人家不認可,不接受。李鴻章興辦洋務,一度讓清朝回光返照,出現了所謂的“同治中興”。

列寧在《給農村貧民》中論述到俄國農民起義失敗的原因時說道:“農民起義被鎮壓下去,是因為這是無知的不覺悟的群眾起義,起義沒有確定的鮮明的政治要求,就是說沒有改變國家制度的要求。農民起義被鎮壓下去,是因為這次起義沒有准備。農民起義被鎮壓下去,是因為農村無產階級還沒有同城市無產者結成聯盟。這就是第一次農民失敗的三個原因。要使起義能夠勝利,就要使起義成為自覺的和有准備的,就要使起義普及全俄,並且同城市工人結成聯盟。”(《列寧全集》第6卷,第385頁。)

那個時候,地主還很強大,城市無產階級還沒有形成,撚軍堅持鬥爭長達十八年,成為中國農民舊式起義的最後一次偉大的戰鬥。張皮綆,這一名渦河邊走來的少年,像一顆明星,永遠閃耀在中國歷史的長河裏。

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