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生物

“恐龍獵人”邢立達,研究古生物學,曾直播吃12000年前的猛獁象肉


字體大小:
2020年12月30日 -
:       
 

長葶古巷

歷史達人,優質創作者

在苦思冥想後,邢立達在微博直播了一場讓人五味雜陳的吃播
。他和兩個同伴將12000前的猛獁象腿肉切片,煎熟後,佐以食鹽吃了下去。

吃猛獁象腿肉的同時,邢立達還淡定自若的當起了美食評論家,稱猛獁象的味道和野豬肉相差無幾,口感粗糙,下口有些奇怪,回味起來像泥土。

三人吃完後,立馬有一人吐了出來,是不是中毒了不得而知。但是邢立達事後解釋,一塊12000年前的肉,吐出來是因為心裏緊張,不是生病,據悉三人吃之前也已經服用了抗生素。

冷凍時間過長的肉能不能吃,專家給過我們解釋,12000年前的凍肉能不能吃,邢立達給我們做了示範,這樣的一個奇人,吃完居然啥事沒有!不得不讓人驚歎他的藝高人膽大。

對古生物學的執著

邢立達1982年出生於廣東,祖父母皆為人師表,是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他從小就對地球的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那些古生物。

邢立達十分喜歡恐龍、化石等神秘的事物,此間他也認識了董枝明教授,在他的影響下,邢立達曾多次前往雲南挖掘恐龍化石,還創辦了一個被諸多專業人士認同的"
恐龍網"。

2005年"
恐龍網"被中國古生物網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人類學研究所發現了其價格和成果,他們合作共同改良了"
恐龍網","恐龍網"也一躍成為"十佳
"網站中的榜首

作為"第一屆全國優秀科普網站"——"
恐龍網"的創始人,考大學時,邢立達沒有選擇古生物學等專業,反而選擇了金融學,進了阿爾伯塔大學。即便如此他依然沒有忘記自己最熱愛的事情。

邢立達在大學期間出版過一本關於恐龍的書——《恐龍之最》。從此開始了文學創作之路
,之後也陸續在雜志上發表了一些科普文章。同年,他開始著手了一部銷量還不錯的科幻小說——"真相三部曲"。

邢立達的每一部書都有不俗的成績,可他依然放不下他最愛的古生物學,於是他又相繼寫了《化石真相》、《翼龍大傳》等作品。這兩本書的成績也促使他再度回到古生物學。

不忘初心的熱愛

畢業後的邢立達在《南方月刊》工作了大半年,因文字工作的枯燥乏味,讓他更加想念神奇的古生物學。於是他毅然決然的辭去了工作,回到學校繼續深造。

邢立達在成都理工大學進修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去了祿豐世界恐龍谷,以及中國地質學院繼續研究恐龍
。因為是自己熱愛的專業,邢立達十分的認真。

幾年間北到遼寧,吉林南到重慶,廣東,四川,貴州等地。除此之外甘肅,雲南、江蘇,河北,新疆,西藏都出現了邢立達的身影,真的是哪裏有恐龍,哪裏就有他。

在走過了許多地方之後,邢立達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和學識,發表了多篇論文,其中中國首例劍龍類足跡和世界最古老的恐爪龍類足跡
兩篇就十分的著名。

2013年,不再滿足於國內恐龍足跡的邢立達開始走出國門
,行蹤遍布外蒙古,加拿大等國,之後又去了朝鮮半島以及伊朗等地搜尋恐龍化石的蹤跡。

首個琥珀恐龍的現世

求學之路十分艱辛,邢立達卻堅持到底,憑借自身過硬的學識,他在各大雜志上發表論文,一步步在學術界站穩了腳跟。期間他還收獲了很多珍貴的化石藏品。如古鳥琥珀、恐龍琥珀、介形琥珀等。

2013年,在緬北胡岡的白堊紀琥珀礦區裏,邢立達機緣巧合的獲得了大量的琥珀樣本
,可當時因為資金的不足,邢立達只好和家人商量賣了故居,才得到一筆資金,用以購買到這些珍貴的科研標本。

為了給琥珀一個安穩的去處,邢立達把這批琥珀登記在一家非盈利機構名下,好潛心研究。他和他的團隊在幾年的時間裏,一點點的研究這些琥珀的來曆、年限還有稀奇之處。

2016年,邢立達帶著他的琥珀研究團隊,把這些年對這批琥珀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一家家知名的刊物上,其中琥珀裏的恐龍震驚了整個學術界。

《科學進展》等眾多知名刊物都有邢立達團隊的文章。文章中詳細介紹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古鳥的翅膀、恐龍尾巴、完整的雛鳥等諸多琥珀中的恐龍

因為首次發現了琥珀中的恐龍,國內外的媒體紛紛對此進行報道,多家知名雜志都有關於琥珀恐龍的介紹,他們稱這些琥珀猶如時光的膠囊,讓人類終於得以一窺白堊紀時的神奇。

邢立達的一生十分的傳奇,他的複雜經曆和有趣的研究成果也被國內外眾多電視欄目競相報道,其中CCTV、美國NG國家地理頻道和Discovery 探索頻道都深度報道了他的事跡。

邢立達本人也獲得過很多的榮譽,首例恐龍琥珀的發現讓他斬獲了很多榮譽
,而在全球13個最重大的化石發現裏,他發現的恐龍尾巴與古鳥翅膀並列第一。

邢立達可不光吃過12000年前的猛獁象腿肉,在保護遺跡的過程中和礦業公司的推土地賽跑,與潮水搶奪過恐龍化石,還穿過緬甸裙子,與當地人套近乎。

"恐龍獵人"邢立達
他在古生物學科科研成果顯著,多篇論文登上國際頂級期刊,37歲的他破格成為博士生導師,他的人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忘初心,堅持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