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8

海軍在西沙「點沙成土」,戰略意義重大,引南海各國關注


字體大小:
2021年1月07日 -
:       
 
國防時報排頭兵

日前,三沙市永興島「沙變土」試驗田喜獲豐收,半畝沙灘收割小白菜、生菜、娃娃菜等7種蔬菜700多公斤,這一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有望解決駐島礁軍民吃青菜難題。
我國西沙群島為珊瑚沙地構造,沙地中含有大量的鹽和鹼,且缺少淡水,蔬菜很難存活。經過4個月摸索試驗,官兵們用一種可以和珊瑚沙混合的粉末植物粘合材料,成功將「點沙成土」!

「點沙成土」背後是一項黑科技

今年年初,海軍駐西沙某部聯合重慶交通大學「沙變土」科研團隊。這個科研團隊曾於2017年在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的試驗基地內,將4000畝沙漠變成良田。與沙漠裡的沙不同,永興島上的海沙顆粒較大,粘合性差,並含有大量的鹽和鹼。攻關團隊夜以繼日,經過4個月摸索試驗,成功找到了「海灘」變「良田」的奧秘。官兵們與科研人員把一種粉狀植物性纖維黏合材料混入沙中,再經澆水施肥,將「一盤散沙」改造成「沃土」。

重慶交通大學實現了海灘「土壤化」,據該團隊創始人、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易志堅透露,通過運用這項技術,先後在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新疆塔克垃瑪干沙漠、四川阿壩州等地,將沙漠、荒漠變成「良田」。這次在西沙收穫了1500多斤菜,標誌著該團隊在西沙試種蔬菜獲得成功。

「沙地變良田」意義深遠

國西沙群島,珊瑚沙地構造,遠離大陸,四周環海。沙地中含有大量鹽和鹼,缺少淡水,蔬菜很難存活。吃蔬菜難,一直是困擾西沙守島官兵的歷史性難題。

amocity
amocity

  


以前,駐島官兵吃蔬菜基本上全靠船運進行補給,要是碰上寒潮、颱風,有時船兩三個月靠不上碼頭。長時間吃不到新鮮蔬菜的時候,戰士們營養缺失,有的還患上口腔潰瘍等疾病。

為改變艱苦的生活狀態,一代代守島官兵像螞蟻搬家一樣從大陸運來泥土,在島上開闢出以各省市命名的「巴掌菜地」,種活了空心菜、辣椒等蔬菜,但種植面積小、產量低、仍難以滿足島上戰士們的需求。

如今,這項新技術讓「沙灘」變「良田」,經過推廣後,能解決島礁官兵種菜難、吃菜難問題,駐島礁軍民的生活將得到大幅改善。

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稱,中國駐守西沙群島的部隊在「沙變土」的試驗田上成功種出蔬菜。這種技術突破駁斥了有關國際謬論,包括這些南海島嶼無法支撐島上社區等。越南海事專家說,這項「耕種聲明」旨在加強中國的主張——這些是擁有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名正言順的島嶼,證明其地理特徵達到能維持人類居住或經濟生活的條件。

相關閱讀:

西沙在哪裡?

西沙群島,是中國南海四大群島之一,這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島嶼群漂浮在5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美麗而純凈。西沙自古就是我國的領土,古代這裡被稱為"千里長沙",是南海航線的必經之路。早在隋代,我國已經派使節經南海到過今天的馬來西亞,唐代高僧義凈亦由此到達印度。古代那些滿載著陶瓷、絲綢、香料的商船在此駛過,因而這裡又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所以西沙群島四周的海水十分潔凈,最高能見度達到40米,西沙有著連綿數公里的珊瑚礁,是絕佳的潛水海域,附近的海域有各種各樣。

amocity
amocity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面積約2平方公里,島上綠樹成蔭,鮮花盛開,風光極為旖旎。

在西沙永興島的西南方,有7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島嶼連在一起,它們名字叫七連嶼。這七個小島猶如七顆珍珠撒落在浩瀚無垠的海面上,璀璨亮麗。
小島上熱帶植被茂盛,自然風光獨具一格。在蔚藍的天空下,端坐在潔白綿綿的沙灘上,憑海臨風,會讓你忘卻都市的煩惱,溶進這靜謐安詳的大自然氛圍中,恍惚置身於世外桃源。

西沙群島上棲息著鳥類40多種,常見的有鰹鳥、烏燕鷗、黑枕燕鷗、大鳳頭燕鷗和暗緣鄉眼等。在整個樹林的上層及其上空,海鳥成千上萬終日盤旋飛翔,千鳴萬囀,自成奇觀,素稱"鳥的天堂"。西沙群島是我國主要熱帶漁場,那裡有珊瑚魚類和大洋性魚類400餘種,是捕撈金槍魚、馬鮫魚、紅魚、鰹魚、飛魚、鯊魚、石斑魚的重要漁場。海產品主要有海龜、海參、珍珠、貝類、鮑魚、漁藻等幾十種。比較名貴的有海龜之王的棱皮龜,海參之王的梅花參,世界最著名的珍珠--南珠、寶貝、麒麟等十幾種。

相信人們遊覽南海諸島風光的願望不久將會得到實現。

來源:國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