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電競

羞辱式戒網癮 “電競勸退”業務火爆!但“遊戲少年”不能一勸了之


字體大小:
2021年1月19日 -
:     
 

山東熱搜

大眾報業集團官方帳號

2021年1月1日,四川成都,2021 LPL全明星周末年度頒獎典禮舉行。

不過“遊戲少年”,不僅拋棄學業,甚至引發了視力、頸椎、自閉等一系列健康問題。學校心理疏導,制定規章;家長連打帶罵,嚴令禁止;還催生了部分手段極端的所謂“戒網癮”學校,然而收效甚微,有時還會進一步激發矛盾。

位於成都的一家電競培訓機構,一年能夠招收上百名學員,其中九成都是這樣擁有“迷之自信”的青少年。該培訓機構為學員提供職業化訓練課程,為電子競技儲備人才。但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機構負責人發現此類課程的目的出現了“跑偏”。多數學員“躊躇滿志”地“入學”,過不了多久就會“垂頭喪氣”地被勸退。

據報道,一名沉迷某電子遊戲的“自閉”少年,不與父母溝通,多次進行心理治療無效,父母無奈在該培訓機構報名。在經曆了超強度的訓練和模擬比賽後,這名少年慢慢對自己的“水平”產生了疑惑,開始質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打職業。隨後居然開始跟父母交流,所謂“自閉症”的症狀也有了明顯緩解。

這一業務逐漸開始火爆,被網友戲稱為“電競勸退”業務。

遊戲使人沉迷有心理動因 家長應多理解溝通

其實不只青少年,很多成年人也會對遊戲產生不同程度的沉迷,所以“愛玩遊戲”的原因不能單純地歸結為孩子“不聽話”“不愛學習”。

電競培訓機構學員正在訓練(資料圖)

遊戲本身屬於強刺激娛樂,其設計根源往往是為了滿足人類最原始的需求,如第一人稱射擊、經營類遊戲就是滿足“生存需求”。並且遊戲中過於簡單的賞罰機制則是最簡單有效的心理控制手段,即時的反饋會讓你產生“欲罷不能”的感覺。同時每過一關這樣的階段性目標,能夠充分滿足人們的“完成心理”。

與此同時,競爭機制、虛擬榮譽、替代體驗、神秘感等眾多因素,能夠全面滿足人們的心理體驗。在心理得到滿足時,人體會分泌使大腦感到快樂的“多巴胺”,人們往往會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所以對於沉迷遊戲來說,家長不應簡單地將其原因歸結為“不聽話”“不愛學習”。應當從多方面考慮青少年的心理狀態,多了解孩子們的生活愛好,多溝通交流。

走職業道路?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殘酷

2016年11月15日,南京,學員們正在訓練

遊戲對心理產生的特殊激勵機制往往使得玩家擁有超高自信,然而真正要將愛好變職業,其實有很長的路要走,甚至絕大部分人這條路是不通的。據紅星新聞報道,成都電子競技產業協會秘書長的侯旭表示,在電子競技領域,生理條件反應、意識方面、團隊合作能力、人的整體性格配合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這其實是一個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的項目。

而且其他體育項目更是如此。在知乎上有兩個非常熱門的問題,“普通人跟職業運動員到底有多大差距?”“職業運動員究竟有多厲害?”這兩個問題總計有七千八百多個答案,總瀏覽量近4億次。答案中項目涉及籃球、足球、乒乓球、拳擊這樣的普及項目,也有台球、攀岩、釣魚、平板支撐甚至轉筆這樣的非奧運會項目。但所有答案都表達出一個觀點“不要拿愛好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

將一項愛好發展成為職業級別的人已經非常少有,據2019年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僅有約4000名運動員參與競技體育項目,其中一級運動員比較少,而健將級運動員更是罕見。能夠站上領獎台,除了需要過人的天賦,更是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對於電子競技項目來說,這個事實更加殘酷。據報道,電子競技項目職業化淘汰率高達99.78%,成材率之低令人吃驚。

而對於極少數經過體驗之後仍然無法“勸退”的少年,侯旭也表示,這樣的孩子值得更多地研究和關注。希望電競教育培訓不僅能為國家電競項目儲備人才,更夠引導絕大部分青少年正確面對職業和電競。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呂原 綜合海報新聞、法制晚報、中新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