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戲曲·瓊劇|記載著海南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


字體大小:
2021年1月29日 -
:       
 

文旅中國

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帳號

瓊劇武功

瓊劇武功屬南派,拳宗少林,曾使用真刀真槍,也有雜技表演。清末有不少名武師,能使用十幾件武器,並有飛劍穿柱、穿刀圈、舞火架等特技,建國後,兼學北派武打。

布景最早年大小班均在台中掛一白布,畫樂工圖案(鑼、鼓、嗩呐三樂師和樂器)。文、武場樂工分置於左右側。清末改為黑色或花布幕,兩側掛觀眾贈送的彩幅。“五四”運動後,開始用彩色和繡絨幕布,進而用各種繪畫布景(如廳坐、宮廷、樓閣、山水等),並按劇本場序起落。服裝原來只用漢、明兩朝冠服。官服蟒袍全是絨繡,書生、村姑、強盜只用白、黑、藍、紅等色的市衫、裙、袍套。靴鞋均是薄底;兵皂、強盜穿草履。建國前後始作改革,按劇本需要設計冠服。

代表劇目

瓊劇的藝術遺產豐富,它的傳統劇目分三部分:

一是文戲(以唱功為主),源於弋陽腔,雜以四平、青陽二腔,屬曲牌體制,滾唱發達,帶幫腔。如《槐蔭記》《琵琶記》等八百多出;

二是武戲(以做功、武打為主),劇目有《八仙慶壽》《六國封相》《古城會》《單刀會》以及《三國》《水滸》《薛家傳》《楊家將》《封神演義》等歷史、神話小說戲等四百多出;

三是文明戲,又稱時裝旗袍戲,劇目有《救國運動》《省港大罷工》《空谷蘭》《斷腸草》《秋瑾殉國》《啼笑因緣》等一百三十多出。

解放後經過整理、改編、創作和移植其他劇種的古裝、現代劇目共有一千五百多出。還出現了一批久演不衰的優秀劇目,如《紅葉題詩》《張文秀》《搜書院》《狗銜金釵》等。這些劇目,故事動人,唱詞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

傳承價值

瓊劇中特色鮮明的藝術形式是其旅遊產業開發的物質性基礎。它傳承至今已形成帶幫腔的“曲牌體”“板腔體”兩種曲調和唱腔以及多樂器伴奏的演唱形式,還積澱了《張文秀》《紅葉題詩》《下南洋》等一批經典劇目,其演出服飾色彩鮮豔、寫意性強,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瓊劇發展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其發展經曆了明末清初時期形成,“五四”運動後喪失本色,新中國成立後重獲新生,“文革”時期發展陷入危機,中國共產党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至今的撥亂反正、恢複發展的各個階段。它記載著海南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是一部活態歷史,是大陸傳統劇種在邊疆的傳承和發展,既有繼承,又有創新和發展,也是研究地方劇種歷史發展規律的活標本。

(圖片源於網絡)責編
:賈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