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歷史文化:古代河間府與河間府署


字體大小:
2021年3月16日 -
:       
 

河間廣播電視台

河間廣播電視台

河間府由瀛州發展而來。據《二十四史》中的《宋史》卷二十·本紀及清乾隆《河間府志》卷之二與地志載,宋大觀二年(1108)年,宋徽宗升瀛州為河間府、瀛海軍節度。當時的瀛州治所在河間。據北宋王存所編《元豐九域志》記載:“東至本州界一百二十裏,自界首至滄州六十裏。西至本州界四十八裏,自界首至永寧軍四十二裏。南至本州界一百一十裏,自界首至永靜軍六十裏。北至本州界三十五裏,自界首至莫州七十五裏。東南至本州界一百二十裏,自界首至滄州九十裏。西南至本州界四十五裏,自界首至深州一百三十五裏。東北至本州界九十裏,自界首至霸州七十裏。西北至本州界四十裏,自界首至順安軍八十裏。”當時瀛州轄兩個縣:一個是河間,也就是州城所在;另一個是樂壽,治所在獻縣樂壽鎮。河間有五個鄉,束城、永牢、北林三鎮,肅寧為河間的一個寨。樂壽有六鄉,景城、劉解、沙渦、南大劉、北望五鎮。瀛州升為河間府以後,管轄的仍是這兩個縣。

此時的瀛州屬高陽關路,高陽關路安撫使是河間府內最大的朝廷官員,兼管河間府內的事情。首任知府就是擔任高陽關路安撫使的張近。張近,字幾仲,河南開封人。進士出身。從崇寧乙西,即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到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在河間擔任高陽關路安撫使八年,同時,也是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設為河間府後的首任知府。瀛州升為河間府以後,他也由知州改為知府兼高陽關路安撫使。靖康元年春正月,金兵進犯京師,屯兵於城西北,派使者進入城內,邀親王、宰臣到金兵大營中。宋欽宗趙桓嚇破了膽,上下一派議和之聲,於是派遺同知樞密院事李棁等為使,答應割讓河間及太原、中山三鎮。

金天會七年(1129年),在河間建總管府。正隆時升為次府,置瀛海軍節度使兼總管,置轉運司,後複置總管府,河北東西、大名等路提刑司,轄縣二:河間、肅寧。元至元二年(1265年),廢府為路,置河間路總管府,轄六州六縣。六州為滄州、景州、清州、獻州、莫州、陵州。六縣為河間、肅寧、齊東、寧津、臨邑、青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河間廢路改府,河間縣屬京師河間府。明朝永樂年間遷都北京,改北平布政司為河北直隸,下轄河間。永樂元年(1403年)設河間衛,治河間城,沈陽中屯衛、大同中屯衛也寄治河間。
清代設直隸河間府,轄河間、獻縣、阜城、肅寧、任丘、交河、青縣、興濟(順治十六年省入青縣)、靜海、寧津、景州、吳橋、東光、故城、滄州、南皮、鹽山、慶雲十八個縣。1725年11月4日,升河間府所屬天津衛為天津州,下轄武清、青縣、靜海3縣。民國二年(1913年)廢河間府,河間縣隸屬直隸省渤海道。來自:《京南第一府——河間府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