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電競
字體大小:
2021年3月21日 -
:
自由撰稿人美美
NO.6專訪人物:
禹亮日
韓國忠北大學 國際商務學博士
北京華嘉專修學院電競學院院長
北京市懷柔區電子競技協會會長
中國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協會教育培訓專委員副主任
(本期嘉賓由窄雲上高端人脈資源平台聯合推薦)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禹亮日是一位熱愛教育的學者,無論是他在公立大學當老師,還是投身於電競教育,教書育人的初心始終未變。
相比之下,電競教育因為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更讓他體會到了教育的不同責任和價值所在。
① 學霸級“資深遊戲玩家”,結緣電競教育
《魂鬥羅》作為曾經風靡一時的遊戲界經典之作,相信愛玩遊戲的80後,在童年記憶裏一定有它的影子。
當時,年僅10歲的禹亮日,接觸的第一款遊戲就是《魂鬥羅》,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喜歡上玩遊戲。
非常難得的是,他只是把玩遊戲當作放松休閑的愛好,並未沉迷進去。
從小學一路讀到博士,他學習玩遊戲兩不誤,街頭霸王、星際爭霸、紅色警戒、CS、DOTA,英雄聯盟、王者榮耀……如今,回憶起來玩過的每一款遊戲,如數家珍,成為他求學生涯中最大的樂趣。
2010年,在韓國博士求學期間,他協助導師指導研究生寫作畢業論文,有學生打算做遊戲推廣方面的課題研究,這是他從學術方面去正視和研究電子競技產業的開端。
博士畢業後,他在韓國留下來當大學老師。由於愛人不太適應韓國的文化氛圍和節奏,一年後回國,在黑龍江一所公立大學任教。
可是,他不想就這麼按部就班地過一輩子,還是想出去打拼一番,到了北京開始體驗不同的職業人生。
時為2015年,我國的電子競技教育還處在原生態散漫的狀態,並沒有形成有效的行業閉環,可以說完全是“一片待開墾的荒地”。
作為資深遊戲玩家,在電競產業發達的韓國求學多年,他非常熟悉韓國的電競產業理念和運作模式。專業學習使他深諳文化產業運作之道,又有高校老師的教育背景,這些都是自己投身電競教育獨有的優勢。
他決定在這個領域開創先河,為我國電競學曆教育的發展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經過仔細調研,在相關領導單位的指導下,他所在的團隊多方聯合,決定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北京華嘉專修學院開設“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
電競教育是一個新生事物,國內沒有先例。
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在國內找不到合適的學術帶頭人和教練的情況下,他只能與行業協會及學院領導多次親赴韓國,最終與韓國協會、電競俱樂部、電競高校等多個韓國電競相關機構,簽訂了國內首個合作協議,引進了韓國學曆教育及培訓體系。結合國內實際教學情況,曆時一年半,建立了完整的“學訓賽”教學體系。
同時,學院聘請了2名韓國退役職業選手為學院專職教練,並邀請韓國電競專業高校教授開展系列電競講座課程。
經過與中韓雙方的電競協會、頭部企業等各個合作方無數次反複磋商談判,終於塵埃落定。
2017年3月,北京華嘉電競學院正式亮相,主要開展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方向的全日制學曆教育及電競從業人員崗位能力認證短期培訓。
作為國內第一家開展電子競技專科學曆教育的學院,也得到了政府的格外重視。學院成立慶典當天,眾多相關領導親自出席,現場盛況空前。
② 從0到1,國內電競學曆教育“拓荒者”
作為國內首家電競專科學曆教育機構,沒有任何前車之鑒,一切都只有靠自己去“摸著石頭過河”,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
沒有教材,就自己編寫;沒有教練,就從韓國引進。
雖然做了大量的准備,但畢竟沒有經過檢驗,實踐中仍出現了不少問題。
首先,韓籍師資“水土不服”。
韓國專家團隊的教學優勢在於,他們有成熟的專業體系,注重電競團隊的整體合作,教學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一些矛盾逐漸突顯出來。
學院的學生訓練上充滿個人冒險主義精神,學習上又習慣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剛好與韓國專家團隊的教學優勢相反,“水土不服”的情況時有發生。
於是,他根據實際情況,一點點地調整完善,讓韓國專家團隊的教學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
其次,學生和家長對電子競技有認知偏差。
很多社會大眾認為,“電子競技”就是等同於打遊戲,是不務正業,玩物喪志。
在大多數家長眼裏,孩子已經是被傳統教育放棄了的癡迷網絡遊戲的“重症患者”。只希望他們能在這裏安心學習,拿到高校畢業證,找到一份可以謀生的工作就行,對孩子的期望值非常低。
而絕大多數學生又認為自己是遊戲高手,就是沖著以後能進電競俱樂部當職業選手來學習的,只需要打好遊戲就行,抗拒不喜歡的文化課。
老師需要上的開學第一課,就是耐心地慢慢引導學生,扭轉他們的思維認知。
經過不到半年時間的磨合,學生漸漸有了正確的自我認知,求知欲得到了調動,從剛開始的逃課轉變為主動學習文化知識。
比如,為了增強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學院規定早讀課必須朗誦唐詩宋詞,最初學生很不情願幹這件事。在老師的不斷督促下,最後他們也就堅持下來,習慣成自然。
學院並不想讓學生只是開心地學習玩遊戲,否則,培養出來的仍然是不被社會所待見的“網癮少年”。
他們都很年輕,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個性。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校老師不得不研究教學策略,與學生“鬥智鬥勇”,盡量讓他們擁有過硬的實戰經驗,具備良好的專業文化素養,成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複合型專業人才。
就是在如此“一窮二白”的條件下,學院花了近4年的時間,精耕細作,不斷完善“學訓賽”教學模式,整理出了一整套適合中國學生的電競教育教學培養體系,形成了以韓國電競職業教育體系為基礎,以中國教育理論體系為核心的辦學模式。
③ 電競教育是教“打遊戲”?
創辦電競教育學院的初衷和理念,是想用獨創的“學訓賽”教學模式,給喜歡玩遊戲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專業化和系統化的學習成長平台,讓他們在電競產業裏找到喜歡和適合自己的職業謀生,實現自我價值。
同時,給整個產業輸送最為合適的科班從業人才,為推動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經過學院老師的正確引導,學生逐漸明白了電競與打遊戲的區別,開始正視自身的不足,不再執著於做職業選手的目標,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方向有了新的認知。
成為電競職業選手的過程,如同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難度不亞於考取清華北大。
對於真正有天賦並適合做電競職業選手的少數學生,學院自然會積極搭建平台,讓他們一展才華。
另有部分學生終於認識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能最後成長為頂級職業選手的人屈指可數。以自己的能力是沒有進入職業俱樂部的機會了,但也不想做電競產業鏈的其它工作,於是決定走大多數同齡人的路,回家繼續完成中斷的學業。
學生有了清醒的認識,回到原來的學習軌道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努力。
家長從沒想過孩子還能有這麼大的改變,跟從前簡直判若兩人。為此,家長十分感激禹亮日,覺得學院對孩子的教育非常負責。
打算繼續在電競產業謀到一席之地的其他學生,也認清了自己的能力,開始為今後的職業目標努力。
除了重點的日常賽事訓練,還需要學習電競概論、電競心理學、電競場館實務、賽事策劃與運營、辦公軟件應用、視頻編輯、平面設計等11門專業理論課,以及7門選修課和其它人文素養課的課程。
畢業後,極少數比賽打得好的學生,進入了俱樂部當職業選手。
大部分學生從事的是電競產業鏈其它類型的工作,例如,賽事策劃師、賽事運營管理師、賽事主播、遊戲推廣、新媒體運營等。
通過在學校的學習,學生不僅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人生規劃,實現了自我價值,思維和觀念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可以說,學院的教育能讓他們受益終生。
電子競技不是洪水猛獸,只要改變大家對它的認知,並加以科學合理地對待,就能撥反為正,得到的結果一定是積極的。
④ 致力於電競教育“產學不脫節”
據中國遊戲領域最權威的調研機構伽馬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電子競技產業規模已經超過了1000億元,電子遊戲更是在疫情期間異軍突起,成為了時下年輕人最常用的休閑交流方式。
預計未來在主流網絡與電競遊戲融入、娛樂觀念轉變、新興技術推動、電子競技賽事進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還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
與產業相配套的電競人才教育培養機構,亦呈井噴式的發展。
目前有很多公辦和民辦高校均開設了電競相關專業,公辦和民辦高校培養的人才側重點也有所區別。
公辦高校利用自身優勢,主要培養具有紮實理論知識的行業通才;民辦高校更多的是適應市場競爭的需求,培養有強大實戰能力的學生。
禹亮日早就發現了這兩種不同教育模式的利弊。
他認為,隨著電競產業的發展,滿足市場缺口需求的,一定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複合型高素質人才,這也正是他從事電競教育以來,一直在努力追求的人才培養目標,並已初見成效。
⑤ 疫情突襲,催生線上教育平台
隨著“黑天鵝”事件新冠疫情的發生,對電競產業鏈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電競學院作為開展線下教育的機構,屬於人群聚集場合,自然首當其沖遭受影響,線下專業學曆教育和行業崗位認證短期培訓教育、第三方賽事業務全部暫停。
學院要生存,唯一的出路就是求變。
學院正在全力開發線上平台“國際電競在線”,旨在將線下內容回歸到電競的“始發地”——互聯網,這使學院的發展多了一個長遠的教育規劃方向。
線上平台主要組織教練團隊開展戰隊指導、賽事服務和行業崗位短期培訓,他希望通過此種方式來進行對線下教育的補充和反哺,實現線下電競學曆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
如今,禹亮日院長在教育工作中最大的快樂和成就感,就是看到學生們一點一滴的進步和成長,看到他們在慢慢地變成更好的自己,向夢想逐漸靠攏。
他相信,隨著我國電競產業的發展壯大,電競教育的變革也會與時俱進。越來越多的真正熱愛電競教育的人將加入進來,共同培養真正推動產業布局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