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覺醒年代》口碑炸了,把陳獨秀、蔡元培、魯迅拍得立體、鮮活


字體大小:
2021年3月22日 -
: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官方帳號

電視劇《覺醒年代》講述了在國家和民族陷入生死存亡時刻,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激情,呈現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深刻揭示了他們接受馬克思主義並建立中國共產党的歷史必然性。作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這部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通過影像再一次呈現了文獻上對建党這段歷史的描寫,其思想內涵、精神感召力本身就很深刻、很強大。這部劇能被年輕人追捧,被年輕人不斷地“催更”,關鍵是擁有強大的歷史代入感和觀看沉浸感,可看性非常強。

好劇每一個鏡頭都好。《覺醒年代》極高的藝術性體現在它的各方面,故事、人物、台詞、鏡頭語言、美學風格、人文底蘊上都出彩,營造了非常高級的審美底蘊。

開篇定藝術基調,《覺醒年代》開篇前十幾分鐘就能看出這個團隊的功底,以精巧細膩的鏡頭呈現出了波濤洶湧的大時代。連續出場的駱駝運輸隊、車轍幾個鏡頭,就刻畫出了風雨飄搖的中國。當日本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當西方已處在工業革命帶來的船堅炮利的強大中,我們的民族還在遵循車同軌的制度,貫穿多個朝代的駱駝運輸隊還是主力,不變的車轍、古老的民族如何去應對時代的大變局?車轍的前方是道路,幾個鏡頭就表達出整部劇“尋找道路”的主題。

接下來就是北洋政府總統府的黃昏。曹汝霖會見袁世凱,天還亮著,卻提著大燈籠,袁世凱“接受日本人的條件”,暗夜來臨。

鏡頭一轉,則是一群迫切想要改變民族現狀的人,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校園,陳獨秀、李大釗、章士釗和一群正在激烈爭辯的年輕愛國學生亮相,陳獨秀與志同道合的李大釗第一次見面後隨即歸國創辦《新青年》,圍繞《新青年》,錢玄同、劉半農、魯迅、胡適等人陸續出場,一場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拉開帷幕。十幾分鐘的戲中,一邊是混亂與倒行逆施,一邊是熱忱與救亡圖存,一邊隱喻,一邊對比,拉滿強烈的戲劇效果。

這部劇抓住了電視劇是“寫人的藝術”這個核心,每個人物形象都獨具風采,把每一個歷史人物還原成一個個情感飽滿的具體的人。劇中有很多群像戲刻畫得非常精彩、有趣,很多戲份都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北大辭退英國教授後,要組成“教授團”跟英國交涉,陳獨秀、李大釗、胡適三個小字輩邀請辜鴻銘出山參加教授團,這場飯桌上的新舊文化代表的碰撞拍得太風趣了,三個捧哏捧得辜鴻銘興致大發,簡直就是一場群口相聲。各位北大大人物圍繞思想、立場、道路等的多場辯論,也異常精彩。

除去非常成功的關照每個人物內心的群像塑造,該劇對主要人物陳獨秀的刻畫可謂入木三分,用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詮釋了人物的個性。於和偉飾演的陳獨秀以在日本流亡的面目出現,蓬頭垢面、潦倒到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但所思所想卻是愛國、改變民眾思想的大計。這個人物不拘小節,不修邊幅,但性格中充滿了閃亮的理想主義。《新青年》雜志談成合作,他難掩喜悅,直接擁抱了雪地;在火鍋店裏,吃涮羊肉像陝西人吃面條,狼吞虎咽,灑脫不羈;他與兩個兒子的日常也很有趣,放不下父親的身段,但又時時關愛孩子。《覺醒年代》從個性、家庭、信仰追求上塑造出了一個豐富的陳獨秀形象。

每個重要人物的出場戲都非常精彩。比如,魯迅就在《藥》所描繪的場景中出場,人頭落地,看客品評,血饅頭救兒,遺老遺少們爭論著砍頭的刀不如大清的快了,路邊的魯迅沉默不語,進而發出鐵屋之問、創作《狂人日記》。湖南長沙,滿是泥濘的路上,商販一車魚被掀翻,青年毛澤東搶購到《新青年》,在雨中狂奔,一潭死水激起浪花……

《覺醒年代》太多的鏡頭語言中充滿了隱喻、詩意營造等藝術風格。除了開篇的車轍鏡頭,劇中還有很多車轍,比如陳獨秀居住的箭杆胡同中就有兩條又深又長的車轍。導演用放生螞蟻、飛走的青蛙、牛羊雞鴨等各種小動物,以及火鍋、美酒、瓜子等物的鏡頭特寫來輔助表達,多意性、隱喻性表達信手拈來。該劇每集都有非常浪漫詩意的表達,比如在漫天飛舞的大雪中,蔡元培“三顧茅廬”邀請陳獨秀到北大,蔡元培的三段入室戲拍得非常美,第一次兩個朋友熱情擁抱,被樓下的畫家畫入畫中;最後一次,陳獨秀端坐等待蔡元培的到來,深情對望,惺惺相惜。“三顧茅廬”戲份的鏡頭角度、背景音樂渲染真的感染人。

《覺醒年代》的編劇龍平平常年在中央文獻研究室工作,是党史研究專家,這部劇他創作了六年才完成。編劇是研究文獻的專家,該劇劇本的人物故事、台詞就大多有來處,很多來自這些歷史人物當事人的文稿講話或作品,比如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的演講幾乎照搬原文,魯迅的“鐵屋之問”也來自其作品,劇中各主要人物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和詮釋很多來自文獻。一群老戲骨,完全憑表演實力、台詞功底,把這些很書面、很文學的台詞貼合到人物身上。

該劇服化道、場景搭建更是用心,複原搭建了三四百個場景,包括複原了一座北大紅樓,連書櫃都是一比一精雕細作複原。為營造時代感劇組煞費苦心,陳獨秀院子裏的棗樹來自山東,北京胡同裏飛起的塵土來自河北,劇中所有出現的當時的報紙,都是原作複刻,所有書籍也是一比一原作複制……這部劇真的是對得起它“精心雕琢畫面,匠心詮釋人物”的追求。這部重大歷史題材劇,從各種層面來說都進入了新的創作維度,收獲多少好評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