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旅遊
字體大小:
2021年5月14日 -
:
夷水童言
打卡的原意是指上班考勤簽到。不知什麼時候,是什麼人將“打卡”引申延用到旅遊這一特定的語境中,迅速得到了共振認同,並在網絡中傳播開來。其衍生意思為看過留名,就相當於簽到的意思一樣,好像是一個日常的行為,表示自己知道了、看過了、來過了,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記錄。
以致“打卡”成為一種圈層文化理解與獲取認同的記錄行為,成為一種網絡熱門詞匯。
相信,凡是有過旅遊經曆的人,大都自然而然、或多或少沿用過“打卡”一詞。人人喜歡沿用“打卡”一詞,除卻因為打卡一詞簡練且直白,其中又有那麼一絲俏皮戲謔的成份意味,契合了底層屌絲的某種心境。但要成為一種網絡流行用語,上述理由顯然還不夠充分,個中定有能引起人們同情共振、觸動靈魂的東西存在。
今年的五一小長假,一不小心加入了一次組團旅遊。於自己說來,此次參團旅遊的最大收獲倒不是旅遊本身,而是跟團在不同景點的遊覽過程中,自認為領略、感知到所謂的“打卡”之所以能引發人們同情共振、觸動靈魂的東西是什麼了!
才清晨六點,大家夥已經起床各自收拾停當,匆匆忙忙在賓館自助餐廳吃過早餐,等候在賓館大堂。賓館門口過道,還有停車場擠滿了前來接遊客的旅遊大巴、中巴,來自不同地域的遊客,操著五花八門不盡標准的普通話呼朋喚友,紛亂的在車海裏找尋著屬於各自的車輛,一派的忙碌嘈雜……
七點,我等一行找到並坐上了屬於我們的一輛旅遊中巴。從賓館到旅遊景點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車輛起動後,負責本台車的導遊開始再次核實人數,說明今後幾天的遊覽行程,介紹將會到達景點的基本情況,著重強調了景點內將會產生的乘坐擺渡車、纜車等景點小交通的費用。
此時,算是明白了:我們一行乘坐這輛中巴車的這二十個人,就是今後幾天捆梆在一起的旅行團隊。二十個人夥同一起,來自不同的地方,被導遊人性又溫馨的命名為一號至四號家庭。同時,被告知正式組團前繳納的住宿、生活、景區門票費用並不含景區內的小交通費。導遊介紹完情況,每位團員又微信轉賬交納了599元的小交通費。人人都很爽快配合,沒人頂真去問詢這些小交通費的具體組成。
明白了團隊人員的組成情況,知曉了今天遊覽的線路,繳納完該繳的費用,我們一行也到了今天應該遊覽的第一個景點的大門。
下了車,導遊揮了揮手裏握著的在車上收集的二十人的身份證,告訴我們,他先去買票(也不知是買門票還是小交通票),又隨手指定景區大門旁的某個方位,讓我們到那個位置等他。
從停車場到景區門口,除了車就是人。一眼望去,眼裏只有攢動的人頭或戴著式樣各異太陽帽的人頭,還有飄揚在不同人頭之上綠的、紅的、黃的象征不同旅遊團隊的小旗。
初夏的陽光已經含帶了相當的幅射熱力,太多的人擠候在景區門口,身體從開始被陽光溫暖包裹的感覺,很快過渡到一種揮之不去的燥熱。本來輕松快意的心情也漸漸變得焦躁不安起來……
等候快一個小時了,還不見導遊返回招呼我們。性急,擠過人群去往售票處找尋。但見售票大廳一字排開五六個售票窗口,窗口的裝飾風格居然與銀行的對外現金窗口完全一樣。一米多高的櫃台上,厚重的防彈玻璃將大廳與售票工作區完全隔開。每個窗口前都等候著十幾二十個購票的人,從他們手裏都握著一把的身份證判斷,他們大都是不同團隊的導遊。
也難怪等了快一個小時!因為購買個門票(也可能是小交通票)是需要實名的。按每個導遊購二十張票計算時間,怎麼也得十來分鐘。一則每張身份證掃描需要時間;二則為體現社會對六十歲以上旅遊消費者的關愛,票價優惠,但另行登記需要時間;再則因為厚重的防彈玻璃阻隔,又為售、購票者之間的信息溝通帶來不暢,耽誤時間。如此,太多的旅遊者擠等在景區門口一個多小時也就自然而然了。
不就一個普普通通的旅遊消費,犯得著大費周張的人人實名嗎?反正,我是沒有看到其實質意義所在。浪費所有人的時間,影響人的心情,耗損大量的資源倒是顯見的——不知道,這可不可以定義為:內卷!
過了十點,我們一行終於進入景區大門,坐上擺渡車,再過安檢乘坐纜車上達山頂,又步行了四五公分鐘,再排隊十來分鐘坐上擺渡車到達今天的第一個景點。在人挨著人、人擠著人的場景中,踏上觀景步道,慢慢隨著人流開始了遊覽……
一整天,就在等候、步行、排隊等纜車、等擺渡車、觀景的循環中打卡。至下午四五點鐘,中途沒有片刻休息,也就遊覽了相距不遠的三個景點。人已經感覺疲勞得像拉了一整天磨的老驢,一屁股呆坐在景區的公園椅上,木然望著一波又一波湧進景區的人流,還有目及範圍內與自己一樣橫七豎八癱坐在不同位置的遊客,心緒茫然……
這難不成就是自己向往的旅遊?就是中國式旅遊的本真?或許,大多數的國人認為旅遊就該是這樣的,也只能是這個樣子的。
但可以肯定,那個發明將旅遊與上班打卡簽到等同視之,並戲稱旅遊即是打卡的人,對旅遊的理解,肯定不是我們現在所經曆的樣子。
旅遊是一個人的現實生活境況遠遠超越了求存狀態,有閑遐的時間,有富餘的財力,開始從精神層面去找尋人生的意義;是在工作生活的忙碌之餘,去體驗、享受個體生命曆程中的一份休閑與慵懶,以富足每個人人生閱曆的不同體驗。怎會是我等當下急急如律令樣,被裹脅著,沒了自由、被動且機械的走馬觀花。面對雄奇的自然風景,處處打卡留影,僅僅只為體現自己來過了、看過了、知道了;以期獲取到能供自己在朋友、熟人面前有炫耀意味的八卦談資而以,如此旅遊所承載的意義實在低廉得可悲可歎!
人作為從自然界進化出來的一個物種,親近溶入自然,是人性本能的回歸,能給人帶來身心的放松,以致有哲人總結,溶入自然是人感受到幸福的要素之一。中國式的組團旅遊,與大自然的接觸,實在不算是“溶入”,頂多是“擠進”。
結論我們當下的旅行是“擠進”式與自然接觸,一是基於旅遊過程本身;二是基於旅遊消費者與旅遊資源的關系。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資本不論投入多少進行了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都不妨礙人們認定這些資本,事實上壟斷獨占了本該屬於全體國民的自然資源。
在發展綠色旅遊經濟的大旗下,對自然旅遊資源的跑馬圈地在華夏大地應該已近尾聲。旅遊作為人們某種生活方式組成,是人類社會演進到現階段,人們需要從精神層面找尋人生意義之所在。但現實的旅遊(旅行)理念及架構,讓每個旅遊消費者能主動選擇的空間極其有限,更多是受淺表型的從眾心理支配,和被動屈從現有的條條框框……
這,大概是將旅遊與上班打卡簽到,八杆子也打不著的事聯系在一起原因所在——沒有選擇、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