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明
字體大小:
2021年5月28日 -
:
怪奇菌
自媒體,科學領域創作者
在很多災難電影中,經常會出現一場災難過後,全球僅剩十幾人或幾十人的情節,而這僅存的人還肩負著複興人類文明的重任。
此時關鍵的問題來了:憑借十幾或幾十人,真的能夠在災後重建輝煌燦爛的人類文明嗎?
如果是在電影中,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放到現實中看,這個問題只有唯一一個答案:不可能。因為少量的人口會帶來一個致命的問題——近親繁殖。
多少人才能夠避免近親繁殖這種情況的出現呢?生物學家們早就給出了標准答案——100人以上。也就是說,只有剩餘人口大於100人,才可以保持基因多樣性,避免基因相近帶來的致命危害,從而恢複人口數量。
注意,恢複人口數量可並不代表恢複文明,因為文明是由許多方面組成的複雜集合,其中不僅包括了人類在幾千年間創造和傳承的物質財富,同時也包含了無數精神層面的東西,如此龐大的體量顯然不是幾百個人可以恢複的。
即便是將人數從幾百提升到幾萬,想要回到現在的文明程度,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甚至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更何況,文明可不是只會向前發展,它也是可以倒退的,地球上就曾有過這樣一個真實的例子,而這個例子還衍生出了一個令科學家感到憂慮的名詞——塔斯馬尼亞島效應(tasmanian effect,也叫孤島效應)。
在距離澳大利亞200多公里的位置,有一個名為塔斯馬尼亞的島嶼,島嶼面積約6.8萬平方千米,島上曾生活著一群名為“塔斯馬尼亞人”的土著。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塔斯馬尼亞人能夠算是最孤獨的族群之一,但對於一個族群來說,純粹的孤獨並沒有什麼可怕的,但孤獨卻往往伴隨著文明退化,這才是恐懼的根源。
塔斯馬尼亞島
兩萬多年前,四處探索的人類從澳洲出發踏上塔斯馬尼亞島的土地。由於當時地球正值冰期,海平面比現在要低很多,塔斯馬尼亞島和澳洲之間還有一個狹長的通道能夠往返。
一萬多年前,隨著地球冰期的結束,全球海平面開始迅速上漲,將連接兩地的狹長通道徹底淹沒,形成了著名的巴斯海峽,塔斯馬尼亞成為了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上面的人類也與外界徹底失去了聯系。
一萬多年後,當荷蘭探險者阿布·塔斯曼登上此島時(1642年),他被島上居民落後原始的生活方式驚住了,以至於下意識認為島上的居民是介於猿和現代人之間的過渡物種。
因為島上居民根本沒有任何農業工具,甚至使用的捕獵工具也非常簡單,就是直接將銳利的石頭綁在木棍上,而這種構造簡單的工具十萬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他們使用的工具
在對島嶼和島上居民的不斷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恐怖的事實:塔斯馬尼亞人當時曾擁有領先於世界的“先進”工具,並且也擁有制造這些工具的技術和能力,但在漫長的歲月中,他們遺忘了這些寶貴的知識和技能。
遺忘和丟失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不便,還帶來一個文明最原始的恐懼——退化。比如當歐洲人登陸時,塔斯馬尼亞人已經不知道穿衣服了。
在之前的歲月中,塔斯馬尼亞人肯定是有衣物穿的,因為大冰期的結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意味著寒冷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如果他們不會穿衣和制衣,根本不會延續到今天。
雖然他們在一萬年的時間遺忘了很多東西,但幸好沒有遺忘如何使用火,不然其文明程度肯定會繼續倒退。
塔斯馬尼亞人
因為同樣是智人,塔斯馬尼亞人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很強,很快就完全融入了社會。和外界接觸雖然拓寬了他們的眼界,但也給他們帶來了致命的傷害。
當歐洲人1803年左右在島上定居時,島上的土著人口還有5000~10000人,等到了1833年左右,島上的人口已經銳減到了300多人。
導致這一情況出現的直接原因是疾病的侵襲,畢竟與世隔絕太久,他們一萬多年前的體質根本沒有辦法抵禦一萬多年後的病菌。
1876年,最後一名純血統的塔斯馬尼亞人去世,這個飽受文明退化之苦的族群徹底成為了歷史。
塔斯馬尼亞人
在總結了他們的發展曆程後,科學家們將因為人口基數小,導致沒有辦法傳承文明或技術的現象,稱為“塔斯馬尼亞效應”。
自系統研究這種效應以來,很多科學家對文明的未來呈悲觀態度,因為一個孤立的文明似乎只有一個結局——滅亡。
到這裏,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出現了:地球是不是宇宙中的塔斯馬尼亞島呢?如果是,那人類文明的未來會和塔斯馬尼亞人一樣嗎?人類文明的結局是不是已經注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