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地球

24尾中華鱘放流長江口,中華鱘的數量或成世界瀕危物種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02日 -
:       
 

水木科學君

據報道,2020年,長江口珍稀水生生物開始增殖放流,有“水中熊貓”之稱的24條中華鱘被放流至長江口,這是目前中華鱘唯一的天然棲息地。自80年代以來,隨著長江生態環境的逐漸惡化,中華鱘的數量已經岌岌可危,已經成為世界瀕危物種。

中華鱘是什麼?

中華鱘被稱為“長江魚王”,體重最多可達1200公斤。它是長江中最大的魚。它的身體呈紡錘形,存在於長江食物鏈的頂端。但是,雖然沒有天敵,卻是非常挑食的。他們的食物很簡單,他們只喜歡吃一些小魚、蝦和蒼蠅。

作為一種洄遊魚類,它們可以同時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每年夏天,中華鱘都會從海上回到長江,然後遊3000多公里到達長江上遊,以繁殖後代。秋天快結束的時候,它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回來,再次回到大海。

曾經和恐龍生活在一起

通過化石研究,科學家說中華鱘早在白堊紀就出現了。他們曾經和恐龍一起生活在地球上。後來6500萬年前第五次大滅絕到來時,恐龍等著地球70%的人口。所有生物都消失了,因為它們不能適應地球氣候和環境的變化。但是中華鱘已經成為為數不多的幸存者,數量還是很大的。

說起來,對中華鱘的認識始於3000多年前。從周朝古籍可以看出,中華鱘在當時被稱為“金槍魚王”。隨著時間的推移,中華鱘代代相傳,但仍然保留了祖先的許多原始特征。它們也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對於科學家來說,了解地球上魚類的進化有很大的學術價值。

中華鱘為什麼瀕臨滅絕?

1971年,長江第一座大型水電站————葛洲壩在三峽末建成。1981年,葛洲壩投入運行,1988年正式建成。這是中華鱘“生存危機”的開始。

據資料顯示,在20世紀70年代葛洲壩修建之前,中華鱘仍有數萬頭。但隨著“長江第一壩”的節流,中華鱘的數量也逐年下降。1985年,中華鱘只剩下2000條,進入21世紀,中華鱘只剩下不到500條。

雖然中華鱘數量的減少也與航運、水汙染、過度捕撈等因素有關,但葛洲壩的關閉對中華鱘來說是最致命的,因為葛洲壩造成的不到5條,中華鱘本來可以在長江自由來去?資料顯示,葛洲壩剛被切斷的時候,很多中華鱘因為不願意封鎖產卵場,成群結隊地沖向葛洲壩。結果他們被水輪機吊起來,場面極其慘烈。

在過去的1.4億年裏,地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許人類的出現是中華鱘等許多動物災難的開始,但現在人類已經意識到保護自然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把中華鱘的增殖放流作為保護瀕危物種的重要措施,也可以改善長江的生態環境。在人們的共同努力下,未來中華鱘的數量也可能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