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與歷史對話(第十二期)|走進多松年烈士紀念館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09日 -
:     
 

內蒙古文化和旅遊廳

內蒙古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

與歷史對話:走進多松年烈士紀念館.mp3

20:31

來自內蒙古文化和旅遊廳

多松年,1905年出生在原歸綏城麻花板村一個貧苦的蒙古族農民家庭,原名叫多壽,又名烏力吉圖,他的父親蒙克,是一位任勞任怨,傳統的蒙古族農民。多松年從小熱愛勞動,生活樸素,作為家中的長子,從小就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在1918年,多松年就讀於土默特高等小學,1923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蒙藏學校,在革命導師李大釗的影響下,加入了中國共產党,成為了第一位蒙古族党支部書記,1926年,多松年擔任中共察哈爾特別區工委書記,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突然發動反革命政變,面對嚴酷的形勢,多松年毫不畏懼,他不顧親人勸阻返回張家口營救被捕同志。不久,多松年在張家口被捕,面對敵人的屠刀,多松年死守著党的秘密,堅貞不屈,勇於鬥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多松年烈士紀念館是依托多松年烈士故居於2012年10月建成。紀念館現由多松年烈士故居和展陳區兩部分組成。1979年,多松年烈士的家屬將故居移交於呼和浩特市文物事業管理處,1996年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正式成立多松年文物保管所,並加以重新修繕,於2004年5月26日對外開放。

多松年烈士故居是清末民初傳統的民居建築,由正房、東廂房和南房組成,是多松年出生成長的地方。

烈士紀念館共三個展廳,中間為主展廳,展示面積為90平方米,南、北展廳展示面積均為60平方米,北展廳是宣傳陳列室,南展廳是宣傳活動室,進行影像資料的播放、展示、展覽和進行宣傳教育的課堂。2006年,多松年烈士紀念館被授予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2009年多松年烈士紀念館被授予呼和浩特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呼和浩特新城區授予党員廉政教育基地。2016年被授予呼和浩特市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

在2021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就提及到“內蒙古第一批共產党人”等紅色故事。接下來,請各位聽眾朋友和我一起走進展廳,了解內蒙古第一批共產党人,“一代英豪”多松年。

進入到展廳,首先看到的一代英豪四個大字,是由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同志題寫。1918年,13歲的多松年向父母提出了想讀書的想法,父母經過商量後,將他送到了歸綏舊城的石王廟小學開啟了他正式的讀書生涯,不久,多松年又轉入到土默特高等小學校就學,土默特高等小學校始建於1724年,是一所縱跨4個世紀的民族學校,她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為土默川的社會發展,經濟、文化進步培養了無數英才。當“五.四”運動的消息傳到土默特高等小學校時,多松年和其他學生的愛國熱血在心中沸騰、反帝怒火在胸中燃燒。他們積極響應五四運動的活動,多松年作為先鋒隊員,在“抵制日貨”、“反對二十一條”、“打盛記洋行”等諸多愛國運動中,都活躍在鬥爭的第一線。

1921年,中國共產党成立後,李大釗為中共北方區委負責人,他特別重視熱河、綏遠、察哈爾等地區的革命鬥爭和北京蒙藏學校青年學生的工作,1923年,多松年從土默特高等小學校畢業時,正逢北京蒙藏學校專科部學生,中共党員榮耀先受校方委托回到歸綏地區招生,就這樣多松年、烏蘭夫等39名蒙古族學生一同赴京進入北京蒙藏學校繼續求學。在革命導師李大釗的影響下,多松年開始參加各種革命活動,在尋求民族解放的道路上探索前進,內蒙古的革命火種也從蒙藏學校開始點燃。

1924年初,多松年經李博海和韓鱗符介紹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並擔任蒙藏學校團組織的負責人。1924年秋末的一個夜晚,多松年跟著趙世炎走進了北京宣武門附近的一所破廟裏,李大釗和鄧中夏已經在那裏等候,李大釗代表中共北方區委親自主持了多松年的入党宣誓儀式。李大釗向多松年宣布:“多松年同志,根據你的申請和趙世炎同志的介紹,党組織決定吸收你加入中國共產党,希望你今後忠誠的為党的事業服務,為人類的解放奮鬥終生”,隨後,多松年面對莊嚴的党旗,向党宣誓:“為了党的事業,我一定沖鋒在前,革命到底,永不動搖!”就這樣,多松年成為歷史上第一批蒙古族党員之一和北京蒙藏學校党支部的負責人。

1925年,中共北方党組織決定讓入党不久的多松年負責創辦一份刊物,作為蒙古族農牧民反對封建軍閥和王公統治鬥爭的宣傳陣地。接到任務的多松年回到學校找到同學烏蘭夫、奎壁。接著,3個年輕人就在宿舍裏研究了小報的宗旨、內容、稿件來源、刻印等具體事宜,並確定刊名為《蒙古農民》。之後,就分頭去做首期的各項工作。多松年來到了蒙古族聚集的察哈爾、綏遠地區做社會調查,白天他走工廠、訪學校、進農村做調查工作,晚上就在油燈下整理筆記,大量生動的材料加快了創辦《蒙古農民》的步伐。

經過1個多月的緊張戰鬥,1925年4月28日出版的第一期《蒙古農民》以蒙古族農民的仇人是軍閥、帝國主義、王公16個字的短文,開宗明義的宣布了辦刊宗旨。《蒙古農民》發表了一系列揭露帝國主義侵略,軍閥混戰,王公貴族的壓迫剝削以及訴說蒙古族農民苦難情景的文章、詩詞等,揭示了蒙漢人民的共同命運,熱情號召蒙漢人民應團結起來,打倒共同敵人。當李大釗看到首期印發的蒙古農民時,驚喜的說到“松年同志,真想不到你們辦的如此漂亮,這幾篇文章理論聯系實際,針對性強,很富有戰鬥力,就這樣辦下去。”《蒙古農民》的創辦對綏遠省以至內蒙古的革命運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由於北京蒙藏學校中像多松年、烏蘭夫等蒙古族青年在北京的政治舞台上日益活躍,引起了反對當局的注意,決定取消蒙藏學校的官費,企圖迫使家境貧寒的學生退學,從而瓦解剛剛形成的蒙古族革命力量。為了保護這批蒙古族革命力量,1925年,中共北方區委決定先後將他們送往蘇聯、蒙古、廣東等地進行深造學習,多松年、烏蘭夫則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進行學習。

在異國他鄉,多松年抓住一切能夠學習俄語的機會,很快就突破了語言關,並且各門功課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時的多松年更加堅定了心中的共產主義信念。

1926年,因工作需要党組織決定讓多松年提前回國擔任中共察哈爾特區的工委書記,負責領導察哈爾地區的革命鬥爭工作,那個時候的察哈爾,由於軍閥統治和連年混戰,民眾生活苦不堪言,多松年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深入農村、牧區、工廠和學校,宣傳革命理論,建立革命組織,使的察綏革命鬥爭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新局面。

1927年4月27日,中國共產党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多松年作為熱、察、綏三個特別區的唯一代表出席了會議,同時,他也是會上年齡最小的唯一一位蒙古族共產党員。

會上,毛澤東、周恩來、瞿秋白等著名領導人和革命活動家的思想言論對多松年啟發很大,提高了他對開展武裝鬥爭的認識。

5月9日,會議結束後。多松年隨身藏著党的“五大”文件和兩枚察綏二區的大印離開武漢返回張家口,面對當時險惡的形勢,多松年毫不畏懼,繼續向當地的党組織傳達了中共“五大”的會議精神。這時歸綏的特務已經開始跟蹤多松年。此後,多松年又到包頭及大青山後的農牧區,完成了“五大精神”的傳達任務。

1927年8月,多松年再次返回張家口,然而,他一下火車就被特務警察所逮捕。奉系軍閥、察哈爾都統高維嶽以交出地下党員名單為條件,許諾多松年高官厚祿,誘使他變節投降,多松年絲毫不為所動。接著,敵人又用皮鞭、棍棒、燒紅的鐵條折磨他,多松年始終雙唇緊閉,嚴守著党的秘密。面對這位浩然正氣、錚錚鐵骨的共產党人,敵人無計可施,決定將多松年處死。1927年8月中旬的一天清晨,殘暴的軍閥用5根一尺多長的鐵釘,活活地把年僅22歲的多松年釘死在大境門的城牆上,鮮血順著他的身體流下來,染紅了半堵城牆。當天晚上,他的同學朱實夫冒著生命危險,把他的遺體從城牆上背下來,葬在了萬泉山下的沃土中。遙遠的草原,還等待著遠方遊子的歸來,草原的孩子、卻永遠的留在長生天上。

2019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內蒙古並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時,以內蒙古籍烈士多松年為例,發出了革命烈士為什麼能夠表現出頭可斷、血可流、氣節不可改、主義不可丟的硬骨頭精神的追問,多松年像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一樣,心中銘記著党的性質和宗旨,銘記著党的初心和使命。

多年後,多松年的精神依舊激勵著、鼓舞著後輩們不斷進步。多松年犧牲後,他的妻子雲蘭蘭上敬年邁的公婆,下顧不諳世事的孩子,熬過那段最煎熬的歲月,解放後,雲蘭蘭老人在党組織的關懷下,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於1987年去世。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回望我們党走過百年征程,正是無數共產党人,以堅強的信念,堅定的信仰,豪邁的氣概,撐起了百年大党的錚錚脊梁。是各族先民們胼手胝足、披荊斬棘,共同開發了祖國的錦繡山河。

文字/音頻來源:內蒙古廣播電視台美麗內蒙古節目

圖片來源:多松年紀念館

責任編輯:張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