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水族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13日 -
:
養魚老道
百家榜創作者,媒體人,杭州哈欠狗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寵物領域愛好者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松松養水、快快樂樂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
一位魚友做了一個小實驗,發現了一些問題:
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同樣密度大小的兩缸魚,一個長期加氧,一個就只開著過濾,停電以後,加氧的那缸魚明顯缺氧厲害。
我認為這個結論應該是正確的,尤其是在觀賞魚密度較大的情況下。
停掉氧氣的小原生魚缸,問題很快暴露出來了
正好我也在做這個實驗,在停掉氧氣泵48小時以後,小原生魚缸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第一個就是水面上的泡沫,細微的泡沫急劇增多,這就有點不對勁了
但是呢,偶爾查看,並未發現它們大面積缺氧。
第二點就是,蝦虎魚開始上升到水面,這肯定不對勁
後來我就發現,平時只在魚缸底部遊動的蝦虎魚,大部分開始上升到魚缸的上層。
第三點就是,遠處觀察,大部分魚已經輕微缺氧
最後,通過遠觀發現,包括了最容易缺氧的麥穗魚,已經開始在水面吞咽空氣,也就是說,可能在半夜或者淩晨,它們曾經缺氧很嚴重,都在水面呼吸,所以,水面的泡沫才會大量出現。
在不想改動飼養密度的前提下,還是老老實實開啟水妖精吧,先穩定住水質再說。
觀賞魚適應了高氧環境,即使魚缸內有過濾,突然停掉氧氣也會短暫缺氧
我也看過某些大咖討論過這個問題,又是什麼溶氧量分析,又是什麼各種公式,最後得出的那個結論,其實啥也不是。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為什麼在野外生存的很多原生魚,尤其在那種非常開闊的水體中,溶氧量相當豐富的,只要進入咱們的魚缸小水體,立刻就會缺氧?
比如說鰟鮍魚、麥穗魚,還有很多的溪流魚?也包括了池塘內生活的錦鯉和金魚。
為什麼它們就成為了高氧魚?一定是有原因的。
就是因為它們之前已經適應了那種高氧環境,突然來到我們的小魚缸內,哪怕是同樣的密度下,這些原生觀賞魚,一定會比人工環境下飼養的觀賞魚,更容易缺氧。
這些問題,都不是我說的,而是在幾十年前的書中早有提到過,也就是:
經常在爆氧環境下生活的觀賞魚,耐缺氧能力一定很差。
既需要一個良好的適應過程,也需要刻意鍛煉
因此來說,某些觀賞魚,我們了解了這個過程以後,在它們入缸初期,不是不可以適當供氧,便於它們對於溶氧量的緩慢過度。
或者是魚缸的密度很大、水溫又很高,也可以適當供氧。
但是,如果飼養密度較為合適,水溫也不是很高的話,我們是可以有意去鍛煉觀賞魚對於低氧環境的耐受力的。
這樣的話,萬一遭遇到突發情況,比如停電或者氧氣泵故障啥的,它們的耐缺氧能力就會很強悍,至少不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一命嗚呼了。
假設觀賞魚的密度大、個體也不小,一般的,只要缺氧,最先死亡的一定是最大個體,因為它們需求的氧氣量要多,只要它們一死,魚缸的水質很快就會敗壞,其他觀賞魚也就沒命了。
所以我認為,除非是炎熱的夏季,其他時間,只要密度合理,觀賞魚的體質很棒,是可以不必單獨供氧的。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